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红枫树红枫林

  新四军的大生产运动,为部队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到1943年初,新四军第二、四、七师主力部队已发展到九个旅,组建了十一个军分区,总兵力已超过十万人。鉴于部队中新成员的迅猛增加,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对日军开展攻势作战的需要,新四军各师、旅部队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练兵热潮。

  8月,炎夏还没有消退,天空中一丝云彩也没有。在通往天长县张公铺的道路上,几匹快马在奔驰,跑在前面的,是一匹枣红大马,骑手身材又高又胖,人们一眼就看出是罗炳辉。他要赶到四旅去,去检阅部队,去考核部队战术训练的成果。

  马队驶过后,大道上卷起一条黄龙似的尘埃。

  从一清早开始,四旅旅长梁从学,就在紧张地调动他的部队。一会儿,他的部队在操场上集合起来。全旅排成了二十七个小方阵,前面是步兵队,后面是马队。

  每个方阵之间,留有像马路似的空间,纵横都成线条,他们保持统一的队形,接受统一的指挥。

  9时许,队列中出现一阵激动的低语声。像风吹树叶似地掠过:

  “来了!来了!”

  虽然是无风的天气,这时却有一阵微风掠过部队头上,飘展的军旗拍打着旗杆,战士们身背大刀上的红缨微微拂动。人们觉得,这轻微的动作,是全旅对师长热情欢迎的表示。

  旅长梁从学,走出队列,高喊了一声:

  “立正!”

  随着这一声惊心动魄的口令,千万只脚“咔嚓”一声立定。随之,斜放的步枪也“咔嚓”一声收回到胸前。

  这时无论是旅长、团长,还是土兵,人人都觉得正完成一件非同小可的、重大的、庄严的事情。指挥员和战斗员,都意识到这是一种忘我的,对强大力量的自豪。

  每个人都被他们所构成的这个庞大的集体力量慑服了。

  罗炳辉举手还了一个礼,面部还是威严的,当他向队列缓缓走去的时候,才露出一丝微笑,说:

  “同志们好!”

  “首长好!”一句齐截截的回声,震天动地。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了战胜日本法西斯!”又是一声齐截截的震天动地的回应声。

  “好!不动如山,动如山崩地裂!”罗炳辉说:“我们就要这种精神,这种作风,这种气势!”

  阅兵开始,二十七个方阵,按照指挥员的口令,时停时走,步伐铿锵,刺刀闪闪,一丝不乱。一会儿,骑兵队驰骋过来,战马飞奔着,咆哮着,卷起一股强大的气浪。步队、马队,融成一片震耳欲聋的轰鸣。

  检阅之后,指战员们像打了两个胜仗之后,对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下午,罗炳辉对这个旅进行战术考核。他抽出一个连队,带出操场,向野外跑去。途中,遇到一条两米宽的水沟,眼看就要到水沟边了,连长并没有下“立定”或“左转弯”的口令,而一纵身带头跳了过去,后面的战士也跟着纵身而跳,全连都跳了过去,个别的掉到水沟里,溅了两脚泥,也跑过去了。

  跳过水沟,来到一条小河。河上没有桥,只架着一根独木。连长带领全连走过了独木桥。但是,有一些参军时间不长的学员生迟疑起来,站在独木桥不敢过。连长回过头来喊道:“不要怕,拿出胆量来,赴汤蹈火都不怕,走个独木桥怕什么?大不了掉到河里喝几口水!”那些学生出身的战士,才壮着胆子走过了独木桥。

  越过沟洞和独木桥,罗炳辉又要这个连练埋伏,练前进,练后退,练侦察摸哨。

  他要求:埋伏训练时,蚊叮虫咬不能动,下雨下雪不能移,炮火打在身边也不惊,待敌静如山,杀敌猛如虎;前进义无返顾,后退绝对听从命令,无论多么艰险,也要一往直前;侦察摸哨,轻如燕,击如鹰,没有响动,出其不意,抓住敌人。

  战术考核之后,指战员们的劲头都鼓足了,士气为之大振,人人摩拳擦掌,个个跃跃欲试,只等一声号令,他们就会去赴汤蹈火,去冲锋陷敌,去做最伟大的英雄业绩。

  罗炳辉还亲自编写了一套教材,指导部队开展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这五大技术的训练。

  刺刀,劈刀,是罗炳辉的拿手好戏,他要求刺杀稳、准、狠,一刀刺中敌人心藏和要害部位;练劈刀,需舞动有声,一刀毙命。

  有一次,罗炳辉在指导部队战士练劈刀时,找来十八个铜板,撂起来,放在一块青石板上,又从身边的警卫员手上接过一把劈刀,只见一道耀眼的寒光,罗炳辉手起刀落,把十八个铜板劈为两半,十八个铜板齐截截分为三十六半。

  训练场上沸腾了,一阵喝彩声后,又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罗炳辉说:“你们看,是鬼子的脑袋硬,还是我们手里的大刀硬?”

  它不仅激发了战士们的练劈刀的热情,把练技术的标准也提高了。

  罗炳辉从小喜爱玩枪,练出了一手好枪法。他经常举着八九公斤重的轻机枪立姿瞄准,有时还在枪口上加挂一支步枪和几个手榴弹。由于他经常苦练,练出了能百发百中的本领。一次,他住的房子后面有一条河,河对岸是灌木丛和竹林,一只山獾子不停地吱吱叫,深夜里听起来更讨厌。夜半,罗炳辉被叫声惊醒,他拿起一支“汉阳造”走到屋后的河边,端起枪静静地听那山獾子叫的位置,听着听着,“呼”的一枪打去,叫声立即停止了。第二天清早,警卫员从对岸的竹林中把打死的山獾子提了回来。还有一次,罗炳辉骑着马从津浦路西回路东的途中,一群乌鸦掠空飞过,他拔出左轮枪,迎空射击,一只乌鸦应声堕地,从此,罗炳辉用左轮手枪打飞鸟,在部队和人民群众中成为美谈,敌人听了心惊胆寒。

  罗炳辉说:“部队多培养一个神枪手,就多一份胜利的保证。”作战时,他不允许在敌人离得很远就开枪。他说:

  “敌人在很远时就开枪,有很多坏处;一是打不准,浪费子弹;二是过早暴露自己;三是吓跑了敌人。

  “敌人离你很远,你所以打枪,只能说明你是个胆小鬼,怕死鬼,怕敌人靠近你。

  “敌人也是肉体,打中了他也会冒血,让他靠近,再靠近,一声口令,一排手榴弹投过去,跳出掩体,挥刀劈砍,再强的敌人也会顷刻瓦解的。”

  有一天,罗炳辉来到十五团的训练场,他挑战似地问指战员:

  “你们谁能一枪打落一只鸟?我们比试比试!谁能一枪打落一只鸟,我奖给他一只老母鸡。”

  战争时期的基层干部,几乎全都是从实战中选拔出来的,加上大练兵中的苦练,射击技术都比较好。但是,在师长面前大多不敢轻易应战。只有三营营长谢家友站了起来,他抓过一支“汉阳造”,走向池塘边,正巧一只乌鸦落在池塘对岸的树枝上,谢营长举起枪,“砰”的一枪,乌鸦堕落到池塘里。大家热烈鼓掌。

  谢家友击落树上的乌鸦,惊散了丛林里的其它鸟,惊鸟拍打着翅膀,飞向高空。

  罗炳辉举起手枪,“砰”的一声,将一只飞鸟击落。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罗炳辉并没有讲述自己打飞鸟的经验,而是表扬了谢营长,他号召指战员向谢营长学习,并要求他在三个月内培养三十名射手,标准是人人都能一枪打下一只鸟。

  此后,营长谢家友从各连抽调了三十名战士进行训练。两个月后,罗炳辉到培训班作检查,结果三十名射手实弹射击,成绩都是优秀,许多人一枪能打落一只飞鸟。

  罗炳辉抓射击训练,言传身教,对二师指战员影响很大,二师部队迅速掀起学习创特等射击手、打飞鸟的热潮。二师政治部抗敌剧团的音乐家晓河,创作了一首《罗炳辉射击手》的歌曲,在二师传唱开,射击训练也掀起了高潮。

  歌曲唱道:

  高高天上一只鸟,砰通一枪把它打倒。

  谁是这样高妙的神枪手,罗炳辉是射击的好榜样!

  爱护武器好比生命,使用武器好比手膀。

  手快眼快准确沉着,操练认真学习经常。

  罗炳辉是射击的好榜样!

  打靶瞄准百发百中,射击敌人决不落空。

  谁是这样高妙的神枪手,罗炳辉是射击的好榜样!

  爱护武器好比生命,使用武器好比手膀。

  手快眼快准确沉着。

  操练认真学习经常。

  罗炳辉是射击的好榜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