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红枫树红枫林

  新四军第二、四。七师三个师,在淮南、淮北、皖中三地,成鼎足之势,完成了中共中央所指示的战略布局。三个师互为犄角,鼎立江淮,东逼南京的侵华日军大本营,北扼徐州日军华北派遣军,西瞰武汉京广交通线,南控长江水上运输大动脉,砥柱中流,形成抗日力量的中坚了。

  日军看到中国华中抗日战场发生的变化,随即调整部署:一面趁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机会,积极向蒋介石诱降;一面调动在华中的第十一。十三军团共二十一万人中的十一万人,加汪伪军十五万人,向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扫荡”,妄图摧毁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从此,新四军担负起抗击华中日军半数以上兵力的重任。

  3月下旬,日军第十三军团六十一师团主力,加汪伪军第三军第四师,共七千余人,从南京、扬州、仪征、天长各据点出动,开始向津浦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此时的罗炳辉,正在他的住地写战斗总结,思考一个新的战术。司令部把一份份日伪军进犯的报告,送到他面前,他看了看,都放到了桌边,任你十万火急,他却像没事一样,出奇地沉默、冷静,甚至在庭院里踱起步来。

  这是一幢古老式庭院,院子里有一棵春梅,树上的梅花正开,曲奇的枝条,淡淡的花朵,坚韧、顽强,一阵风来,梅瓣纷纷扬扬地飘落。罗炳辉心头不觉一动,使他产生了一个联想。他走到梅树下,观察一会,又摘一朵拿在手上,数了数,六个花瓣,互相依偎,又互为犄角,自成阵形。看到这里,往日对日伪作战的得失,一例一例地在他脑际浮现。于是,一个奇特的战术:“梅花战术”,被罗炳辉创造出来。

  罗炳辉这才走出庭院,要司令部将旅长、团长们召集起来,作反“扫荡”的作战部署。

  罗炳辉兴奋地对旅、团长们说:

  “这次反‘扫荡’,要换个新花样。要先把你们的主力部队,掩蔽起来,掩蔽在直径十公里的周围。以地方武装在敌人进攻的路段上分段设防,层层抵抗,阻滞敌人,扰乱敌人,纠缠敌人。在把敌人打疲之后,主力部队一举出击,聚而歼之。”

  “这个战法的要旨是,主力部队一律按三三制,三角形配置。地方武装的配备也要按这样来配备。这叫什么战法呢?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

  旅团长们高兴地笑了,纷纷议论起来。

  “先别忙议论,等我讲完再议论。”罗炳辉说:“我再讲讲梅花战术的具体配备和运用。”

  “第一,部队宿营,按三角形的驻地部署,形成一个隐蔽的梅花桩式的迷阵。

  敌人进了这个阵地,此打彼击,使敌人优势火力难以发挥,而我任何一点都能打击敌人,都能机动,都能对敌实施反包围。”

  “第二,形成三角,便于疏散隐蔽。人数少好分散,敌人不易发现,我们反而容易偷袭敌人。”

  “第三,对来犯之敌,可实施多点打击,当敌人进入梅花式的阵地时,可从侧面打击,可从两面、三面甚至四面打击,同时用火力杀伤,以至用手榴弹、刺刀消灭敌人。我咬他一口,你捅他一刀,死死地纠缠着敌人,待到把敌人纠缠得疲软了,纠缠得遍体鳞伤了,主力部队再待机出击,猛击一拳,把敌人击倒在地。”

  “第四,要求各指战员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密切的配合。”

  罗炳辉讲完,旅团长们个个称奇。这“梅花战术”,在这次反“扫荡”作战中大显了神威。

  从南京、扬州、仪征、天长出动的日伪军,也吸取了他们以往失败的教训,在这次“扫荡”中,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战术,每前进一步,就在占领区内,构筑工事,企图站稳脚跟,而后寻找新四军主力决战。

  根据地各县独立团,独立营的游击队,按照罗炳辉“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巧布战阵。敌人刚进入根据地,气势汹汹,张牙舞爪,摆出猛攻、强攻的架势。根据地的游击武装则躲躲藏藏,使敌人猛攻扑空,强攻徒劳。敌人住下,游击武装在这里捅他一刀,那里击他一拳。敌人转头向西,东边响了枪,待杀到东边,西边又遭袭击。4月10日,游击队在金家集,毙日军二十余人,俘伪军二十余人;11日,游击队袭击了进占谢家集的敌人,毙日军三十余人;12日,天长独立营又攻进天长县城,使敌人顾此失彼,据点里起了火;而当天长之敌返回天长县城时,独立营早撤出了县城,又于回3日向仪征县城日军发起偷袭。

  15日,日军一部加伪军一个大队,进到十二里岔,顿时枪声四起,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待清醒过来还击时,隐蔽在甘泉山的新四军第四旅一个主力营,冲了出来,经半小时激战,日军除一名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一个大队的伪军一个也没漏网,除歼灭一部分外,其余全部被俘。

  游击武装配合主力,打得有毅力,有耐性,缠缠绵绵,把敌人纠缠住,拖住,“拥抱”住,难解难分,那梅花阵如同一根根梅花桩,刺在敌人背上,扎在敌人脚下,模也摸不着,拔也拨不出来。敌人进入梅花阵,恰如进入迷魂阵里一样,这里挨一刀,那里挨一枪,还不知这刀枪出自哪里。

  在游击队武装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连连奏效后,罗炳辉又在酝酿让主力部队打一场大战。他从被俘的一个伪军队长口供获知:日军正集结力量,准备“扫荡”新四军第四旅驻地陈庄。

  核准这个消息后,罗炳辉让第四旅主力撤出陈庄,第十二团撤至金牛山一带隐蔽。

  金牛山,山峦起伏,后河穿山脚而过,山河环绕,交通不便,只有山东侧的马家桥可以通行。山南与峨嵋山对峙,两山之间是丘陵岗地,地形复杂。

  十二团来到这里,按照梅花桩式,部署兵力,分散配置,隐蔽起来。

  16日,日伪军一千余人,携带火炮,掷弹筒,重机枪等重火器,在扬州日军警备司令指挥下,乘车进到谢家集,穿过后河大桥,然后下桥兵分两路,一路直扑陈庄,一路逼近万云、丁岗,企图迂回进入陈庄。

  在这里,已有游击武装,布成梅花战阵。敌人还未到陈庄,游击队的枪声从四面打响,射向敌人,敌人无法形成包围圈。

  敌人在四面密如雨点般的火力网下,站不起身来,以爬行,沿田埂、草丛接近陈庄和万云。十二团三营哨兵,发现人影闪动,立即鸣枪,敌人接着也开了火。

  一场激战展开了。

  四旅旅长梁从学,这位大别山之子,曾担任过红军游击师的师长,是员虎将,又是位游击专家,他见敌人进入了梅花阵,命令十二团三营营长许万炳冲击万云之敌,断敌退路,许万炳受领任务后,亲率第七连,在机枪掩护下,依托有利地形,向敌人发起冲击。敌人见新四军冲来,向四周运动,想占领有利地形,却受到四周梅花形的小分队袭击。许万炳率七连猛冲过去。各地的小分队也从隐蔽处出击,一时间,遍地皆兵,一片喊杀声,经半小时激战,全歼了万云一路敌人,控制了东侧桥头,切断了敌人退路。与此同时,三营九连,经一个多小时激战,也拿下了岗。

  进入陈庄的敌人,扑了一个空,正在惊疑。听侧背响起枪声,转头猛攻,企图夺回了岗,掩护向东逃跑。

  旅长梁从学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敌人攻势虽猛,但却是想掩护逃跑,哪肯放过。

  他命令身边的司号员,吹冲锋号。

  嘀嘀嗒,嘀嘀嗒……

  旅部的冲锋号一吹响,各营、各连冲锋号,跟着齐鸣。新四军指战员,有的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有的抽出身背的大刀,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冲入敌阵。

  营长许万炳,左手握着短枪,接连毙倒两名日军,右手举着大刀,带领七连冲上敌重机枪群,手起刀落,将敌人重机枪手砍死。

  敌人重机枪阵地被夺下,阵势便大乱。新四军指战员手上的刺刀,在敌阵中寒光闪闪,勇士们像平时练刺杀一样,突刺过去,又回刺过来;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如闪电,似霹雳。他们用刺刀,用热血,用血肉之躯,同敌人决死战斗。战士们的喊声,战士们的怒吼,震荡着金牛山。刀光、剑影,在金牛山闪闪发光。

  罗炳辉的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成功了。

  金牛山一战,共毙日伪军五百余人,俘日军二人,其余伪军全部被俘,缴重机枪四挺,轻机枪五挺,步枪、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堆积如山,是华中新四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又一成功范例,显示了罗炳辉梅花战术的无比神威。

  在打扫战场中,二师指战员们,对堆积得像山一般的缴获十分高兴,但却愁着日军尸体太多不好处理。

  司令部请示罗炳辉。

  罗炳辉说:“莫急,莫急。日军是兴火葬的,他们自己会来收殓!”

  果然,金牛山战斗结束的第二天,日军一行数人,打着一面白旗,皆徒手,带着一名翻译官,来到新四军指挥所谈判,要求收尸。罗炳辉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立即指示部队予以同意,并规定了地点,不准携带武器,不准越过界限,否则,新四军将开枪射击。

  日军收尸队,按照新四军的规定,来到金牛山,将日军遗尸全部运回。新四军在四处高岗上持枪警戒,也如约没有向其射击。走在收尸队队列后面的,有一名日军,回过头来,脱了帽子,向站在山岗上的新四军,弯下腰,深深行了一个鞠躬礼!

  凶恶残忍的日本侵略军,并没有征服中国军民;而英勇无畏又有人道主义的新四军,倒征服了还有良知的这名日军的心。

  为和平而战之师,它必定会是正义之师,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之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