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红枫树红枫林

  新四军第五支队进入皖东敌后,宣传发动群众抗日,搞得轰轰烈烈,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引起了日军的恐惧。皖东与南京隔江相望,日军中国派遣军的总司令部就设在南京。日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大将闻报,立即命令第十一师团长岩松派兵“扫荡”。岩松接令,不敢怠慢,于当日电令驻滁县日军向来安一带新四军大举“扫荡”。

  来安,紧依滁县东北,古为新安镇,是滁县东北的第一门户。来安城四面环山,屯仓河穿城而过,一水中流。兵家言:“来安、滁州、六合,以及远之庐州,均为直接掩护大江之军事重镇,此等地点一旦丧失,大江便完全暴露于敌人攻击之下,所谓大江之险,已失其半矣!”

  日军欲夺取来安,新四军必然攻打来安,一场争夺来安要塞的恶战,就此展开。

  罗炳辉作战,是非常注重耳目的。

  9月2日上午,日军刚从滁县、张八岭出动,罗炳辉就已知道日军派来的兵力、袭击的方向和目的。他决定狠狠“教训”一下来犯的敌人。

  当时正是多雨的秋天,细雨蒙蒙。罗炳辉亲率第十团和警卫营,冒着斜风细雨,到达来安城南的梁庄。这里是滁县和张八岭两地至来安的必经之路,公路在这里有一段山凹,是伏击的好地方。罗炳辉让十团和警卫营,进入东西山地两侧,占领着有利地形,以伏击战的打法,歼灭敌人。令第八团隐蔽于东南侧的八仙山,准备打敌援。

  部队进入阵地之后,罗炳辉将指挥所移在梁庄侧背的一个山岗上。他看到山岗的前面有一片开阔的远景,时而被细雨迷雾的帷幕遮掩着,时而展现开来,阳光下的景物好像历历在目,离得老远也看得清清楚楚。

  下午3时许,从张八岭出动的日伪军八百余人,在一名日军指挥官的指挥下,气势汹汹地开来了。罗炳辉从这名指挥官身上判断,日军最少有一个大队,其余大部是伪军。后来了解到的情况证实,那名指挥官是日军大队长昌次中住,他率领的日军有一个大队,伪军两个大队,和开始侦察员的报告大体相符,于是战斗决心更大。

  罗炳辉怕部队过早出击,达不到狠狠打击的效果,一再告诫伏击部队,让敌人靠近再打,直到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他才一声高喊:“打!”

  随着这一声命令,伏击部队的步枪、手榴弹雨点般向敌群打去。第十团和警卫营,两面夹击,打得日伪军措手不及,死伤一大堆。

  敌人遭此突然打击,乱成一团,溃不成军,昌次怕新四军的枪弹落到他的头上,而且已完全无法收拢部队了,抢先夺路逃窜。日军、伪军见指挥官已逃,都跟着逃跑,一窝蜂似的向来安城逃去。

  昌次进了来安城,天色已晚。

  罗炳辉不让日军喘气,决定乘黑夜再袭击一下。他令十团派出一个侦察排,身穿便衣,携带短枪,于夜半进入来安城。侦察排三十名侦察队员,都是十分精干的小伙子,干这一手特别起劲,他们摸进来安城后,探知日伪军分驻两地,便从中间向两地打起来。日伪军白天遭袭击,吓昏了头脑,不敢轻易出动,只是向射击的方向打枪,放炮。待日伪军听到夹袭“新四军”,不但有枪,而且有炮弹射来,打得更凶,互打一夜,天亮一看,连新四军的影子也没见着,看到的尽是自己队伍里倒下的一具具尸体。昌次更惊,不敢久留,气极败坏地放了几把大火,弃城向滁县方向逃窜。

  昌次一路胆颤心惊地逃着,气喘着,走到八仙山,想坐下来喘喘气,又碰上埋伏在这里打敌援的新四军八团。八团已在这里等待一夜,没等到滁县城出援的日军,却等到了败退逃回滁县城的昌次,也没算白等,便给昌次来个迎头痛击。昌次未敢还击,只顾逃命,丢下多少尸体他都不管,一口气逃进滁县城。

  昌次跑进据点,检查人马,已伤亡了一半。而后,才惊讶地回顾新四军这一连串的奇袭,惊恐地问部下:

  “新四军的,搞的什么战术/“游击战!”昌次的部下回答。

  昌次这才省悟地说:“游击战的,神奇的战术。新四军的,有神奇的指挥官!”

  昌次定了定神后,喃喃地说:“打这样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进攻这样的一个庞大的国家,要有最深思熟虑的计划和渊博的军事才能,在这方面新四军才是一个天才,但同时不能不承认,我们还没有把中国人民的力量估计进去。因此原来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时间太匆忙了,简直是幼稚可笑!”

  这位日军小小指挥官,也算聪明绝顶,预计到了他们的失败和灭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