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百团大战

日本政府改变策略

     整编之后,整装待发,准备东渡黄河的八路军。

  1938年11月,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改变了此前企图以武力推翻蒋介石政权的立场,提出“共同防共”、“建设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新秩序”等,对蒋介石政权进行招降。50天后,近卫发表第三次声明,提出“对华三原则”,进一步招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

  日本政府的招降声明,使国民党反共投降派大为活跃。1938年12月,汪精卫、周佛海等逃往河内,发表“艳电”,公然美化第三次近卫声明提出的“对华三原则”,要求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以此为基础,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恢复和平”。

  汪精卫的公开叛国使日本侵略者喜出望外,然而不久他们就发现,汪精卫集团根本没有什么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实现日本帝国“解决中国事变”的战略目标基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仍必须与重庆国民党政府直接谈判。于是,日本当局在继续扶植汪精卫建立伪政权的同时,频频向重庆的国民党政府暗送秋波。

  其实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初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就曾有过与日本妥协的幻想。1937年11月初,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向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外交部长王宠惠,转达了日本政府提出的包括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放弃抗日政策和共同防共等内容的中日和谈条件。一个月后,蒋介石接见了陶德曼,表示中国将接受日本条件,作为和谈的一个基础。几天后,汪精卫还以国防会议副主席的身份专门听取了陶德曼调停的经过,决定接受调停,实现“中日和平”。但由于7天后中国首都南京陷落,日本政府态度转趋强硬,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条件,和谈才没有进行下去。

  此后于1938年,蒋介石还通过周佛海、高宗武等亲日派与日本取得联系,试探日本的“和平”诚意。当时日本侵略者气焰正盛,妄图以武力灭亡中国,因而对蒋介石的要求置之不理。

  蒋介石一直寄希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但英、美并未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来制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而是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到1939年,英、法、美忙于应付欧洲战局,更是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甚至积极策划象拍卖捷克斯洛伐克那样的“东方慕尼黑”阴谋,企图牺牲中国来换取日本的妥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