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武汉会战

苏联空军志愿队

  苏联援华空军

    雪中送炭

  武汉会战期间,苏联无论从道义、舆论上还是从物资、装备上都是援助中国抗敌的唯一大国也是主要的援助国。之前的德国因德日法西斯"轴心同盟"而停止了对华军贸,并召回军事顾问团,而后来的美国当时也尚处观望状态。

  根据斯大林的最高指示,苏联的援助是全方位、大力度的。不仅有一线参战人员和武器,也有军事顾问和支援保障人员;不仅有物资、财政上的直接援助,也有舆论、外交上的间接援助和支持。

  会战期间,苏联国内以《真理报》为代表的各大报纸及时报道中国的抗战情况,并纷纷发表支持中国人民积极准备抗击外敌入侵的评论。在国际舞台上,苏联代表支持中国提出的对日实施经济制裁的提议,与美英等国只是敷衍了事地提议口头上制裁日本、采取绥靖妥协、纵容其侵略行径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照。1938年中,苏联政府还就日军飞机对武汉实施狂轰滥炸,曾多次向日本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当年苏联在物资特别是军事装备上的援华力度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感佩。资料显示,根据中苏双方协商的结果,苏联同意了中国提出的、为20个师的中国军队提供重型武器装备的要求,说得更具体一些,此协议意味着,苏联将向中国提供重型火炮80门、野战山炮160门、专门用以打击优势性日军坦克装甲车辆的反坦克火炮80门,以及重机枪300挺、轻机枪600挺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援助的火炮和机枪都附带充足的炮弹和子弹。

  1938年3月和6月,苏联向中国分别提供了两笔专项战争贷款,各5000万美元。中国军队利用该款项总共获得了急需的、较为先进的大批军用物资,包括各种飞机377架、轻重机枪超过4000挺、各类火炮710门、坦克82辆、汽车700多辆、各型炮弹数十万发、子弹数千万发等。

  另据战后日本学者的研究,截至到武汉会战结束时,中国从苏联共得到战斗机高达330多架、轰炸机近150架,以及坦克和大量的火炮、机枪等装备。后来,中国从苏联继续得到军事贷款支持,总计超过3亿美元之巨。

  此外,大约5000名苏联人员先后来到战后纷飞的中国抗日战场,其中除航空志愿队人员外,还包括数百名军事顾问和其他军事服务人员。苏联对援华抗战的重视单单从顾问团的组成也能看出来。其中,朱可夫、崔可夫这些具有优异军事素养,后来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建立卓著战功的苏军高级将领在顾问团名单中赫然在列。

  苏联顾问团为武汉保卫战积极献计献策,针对国民党会战指挥部作战方针层层抵抗、偏重防御的问题,提出了攻防并重的积极防御思想,特别是要"集中主要力量进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有益的建议未被采纳或充分听取。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大规模援助从抗战爆发开始持续了数年之久,直至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为应对德军气势汹汹的全面入侵才逐渐减少下来。

  战后,苏联的大力支持被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是,在面对占有绝对军事优势的日本侵略者时,中国军民保卫大武汉能够坚持数月之久最重要的外部原因。这样的评价不无道理。

  当然,苏联对中国抗战的大力援助自有其战略利益考量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因素,也提出了一些附加条件,这毋需讳言,但从产生的效果角度,客观、全面而论,这种援助当时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决心和信心,而且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实力,反过来也进一步消耗了日军的战争潜力、打乱了其战争步骤,为实现抗战从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的过度打下了基础。

    斯大林之鹰

  1985年,时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40周年,已届76岁高龄的布拉戈维申斯基中将再次率领当年的一批老部下来到中国参加纪念活动。

  苏联援华空军老战士代表团一行受到了中方的热情欢迎和盛情款待,并安排重返当年鏖战之地,探访昔日并肩战友。

  当布拉戈维申斯基中将在位于汉口的解放公园内,手抚纪念碑上"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永垂不朽"这些雕刻有力的大字时,不仅热泪盈眶。这里长眠着15位在支援中国抗战中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纪念碑庄严肃穆,是当地政府在财力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特地拨专款修建的,以寄托中国人民对国际主义英雄们的深深缅怀之情。

  此地并且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宣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都有各个单位特别是学校组织前来祭扫。

  布拉戈维申斯基与老战友们一道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前深深鞠躬、默默肃立。一道并肩作战的空中英雄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战斗机队长哈曼诺夫,以及马尔琴科夫、斯柯尔尼亚科夫、马特维耶夫、斯古里耶等共一百多人就安眠于此,其中年纪最小的仅24岁。

  几十年前壮志凌云的前景渐渐浮现在眼前。

  苏联空军是当年武汉会战中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线。

  苏联为支援中国抗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特别突出的正是专门组建起来开赴中国战场的苏联空军志愿队。

  这是一支由训练有素、作战技能高超的飞行员组成的队伍,并装备有当时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抵达中国后,志愿队分别进驻位于武汉和南昌的空军基地,并都受到了中国军民的热烈欢迎,为之提供了力所能竭的后勤支援保障。

  志愿队迅速展开了适应性训练,战事日紧,他们决心以实际战绩不辜负中国百姓赋予的"斯大林之鹰"、"正义之剑"称号。

  光荣第一个落到战斗机大队长A.C.布拉戈维申斯基身上。他在1937年12月22日南昌上空爆发的空中激战中不仅首开纪录,而且击毙的对手并非无名之辈,正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中作战能力很强,有"空中红武士"、"四大天王"之称的潮田良平。此战大振抗战军民人心,也极大了打击了日本空军的嚣张气焰

  布拉戈维申斯基不仅精于空中博杀,而且善于组织指挥,善于筹划,曾根据日军的作战特点,创造性地打破传统飞行编队阵形,使空中战斗小组编配更加合理,协同作战更加灵活机动,便于充分发挥苏联战斗机火力强、动力足、机动形好等技战术优势,并逐步摸索出以伊一15战斗机与日军九六式战斗机缠斗,而以伊--16战斗机专门攻击日军机动能力与火力都较差的轰炸机。

    长空利剑

  苏联空军志愿人员全力以赴、积极主动的联合抗战精神迅速取得了显著效果,尤以1938年4月29日的大空战最为引人注目

  这一天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本空军跃跃欲试,妄图以矛头直指武汉的"空战大捷"作为向天皇的"献礼"。日军特地由精锐的海军航空兵第12航空队派遣了由36架战斗机和18架重轰炸机组成的特混编队,气势汹汹直飞武汉,志在必得。

  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早已严阵以待,只见一架架战机呼啸升空,直指云霄,向一路上已遭中国地面防空炮火拦截的日军飞行编队直扑而去。

  此役可谓武汉会战中的空战奇观,总共上百架飞机在空中交织在一起,枪炮声、马达轰鸣声响彻云霄。地面望去,不时看到有日机被击中后拖着一股浓浓的黑烟,带着凄厉的尖叫一头栽在地面,还有的日机可能被击中油箱,凌空已然爆炸,碎片纷纷散落。

  战斗异常激烈,区区半小时之后便已见分晓。日军来袭飞行编队遭受重大损失,共被击落21架,其中12架为苏联空军志愿队击落,9架为中国空军击落。

  一些当时现场目击的中国军民事后回忆到,在激战当中,苏联飞行员非常勇猛,敢打敢拚,常常是以一对二绝不退缩。有的还看见苏联战斗机在被击伤冒出阵阵浓烟之后,并未惊慌失措弃机而下,反倒驾机直奔敌机而去,誓与侵略者同归于尽,令中国军民无不赞叹不已。

  此战狠狠教训了一向骄横的日本空军,一时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直到1个月之后的5月31日,不甘失败的日军再次组织起一支由54架战斗机与轰炸机混编的飞行编队来袭武汉。这次日本人输得更惨,15分钟之后,苏联空军志愿队便杀得日机在损失8架之后纷纷落荒逃去。

  布拉戈维申斯基带领队员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不仅敢打善拼,而且在与中国空军的协同作战中,常常不顾自身安危协助甚至支援中国飞行员。一名遭到日机围攻后为其勇猛冲进重围予以解救的中国飞行员,曾经满怀感激之情地将自己的配枪赠予布拉戈维申斯基,此事一时间传为中苏携手抗战的佳话。

  除布拉戈维申斯基外,苏联空军志愿队中还涌现出了不少传奇式的英雄,或机智灵活、或勇猛无比、或水平高超,今人提及,犹赞叹不已。如队中的古边科少尉,在一次空战中,先是以一挺机枪硬是将一架日机击落,后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考虑返回地面,而继续猛追一架逃跑的日机,试图迫使其降落地面,在迫降未果之后,毅然决然一头向敌机撞去。而且由于飞行操控技术高超,在撞击后,不仅一下将敌机半边机翼切去,使之失去平衡最终坠毁于地,而且自身并无大碍,只是螺旋桨被撞击后发生弯曲。他最终驾驶这架受伤的战机安全返回地面。古边科少尉此战中的勇敢惊人之举为他赢得了"空中坦克"称号。在整个参与支援中国抗战期间,古边科取得了击落7架日机的辉煌战果,并以此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除战斗机编队外,苏联空军志愿队中轰炸机编队的战斗表现也十分优异。为协助中国空军还击日机对中国城市、军民的狂轰滥炸,以牙还牙,狠狠教训日本侵略者,应中国方面的要求,苏联派出了由36架重型轰炸机组成的支援部队,并编为两个轰炸机大队。苏联飞行员参战热情很高,纷纷表示"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我们要敌人付出多倍的代价,要敌人在我们的打击下仓皇逃命。"

  轰炸机大队很快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们的誓言,在后来的多次空袭作战中取得了不俗战绩。

  苏联空军志愿队在亲自冒着生命危险投身战场之余,还利用所长,向中国年轻的飞行员们传授技战术知识和经验,有时还带领作空中示范飞行。通过学习和相互交流探讨,中苏双方空军飞行员的战斗能力都得以进一步提升。

  当然,国际间的联合作战有时难免也会发生一些小小的误会。刚开始时,中国普通军民对苏联飞行员并肩作战并不知晓,以致于有时战机负伤,飞行员打开降落伞后,在下降过程中还不断遭到地面火力的射击。后来为避免误伤,就在每位苏联飞行员的飞行服外再套上一件背心,上书"洋人来华助战,军民一体保护"字样。方法虽简单,敌我、敌友却更加分明了。

  苏联空军志愿队为帮助中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苏联空军志愿队在武汉会战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当中,就先后毁伤日军水面舰只超过百艘、击落日机15架。在中苏勇敢的联合空中作战力量面前,日军骄横一时的所谓"空中武士"、"四大天王"和"霸王"机队等等,无不折戟而败。

  被当时的中国报纸誉为"正义之剑"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先后共参加空中战斗50余次,参战飞机超过千架。

  布拉戈维申斯基久久伫立在烈士纪念碑前,抚今追昔,无限感慨。当年与他一道共有2000多名战友参加了援华作战,其中217名烈士的热血洒在了中国的蓝天大地,他们中间,最大的41岁,最小的仅22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包括了在一次空袭武汉的战斗中先后击落多架日机,后来在激烈空战中不幸光荣献身的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少校。

  苏联空军志愿队为保卫大武汉付出的巨大牺牲,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在心。

  正如1958年国庆前夕,中国政府特地邀请库里申科的妻女来到中国时,周恩来总理在亲切看望她们时满怀深情地表达的那样:"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格里戈里.库里申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