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人物(以出场先后顺序罗列)

  张学良1901生,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一级陆军上将,长城抗战时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的父亲为东北军领袖张作霖。张作霖为了培养儿子将来承位,光宗耀祖,在张学良很小时,就聘请专人教他文化和科技知识。1918年张学良17岁,即被任命为卫队旅营长,以后又送他进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

  1920年,19岁的张学良晋升为少将旅长,以后又兼任了航空学校校长,筹划建立了空军和海军,严格选拔和训练各种人才,为东北军的振兴打下了基础。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以第三军军长的身分,率部一直打到了天津。1928年,蒋、冯、阎、桂联合北伐,张学良以京汉线总指挥身分率军与之对抗,结果连遭失败,张作霖只好下令撤退。6月4日当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行驶到沈阳皇姑屯时,被日军炸弹炸毁,张作霖受伤身亡。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他不顾日本的威胁利诱,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毅然决定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领导,随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官。

  1930年5月,蒋、冯、阎的中原大战爆发,两派都派人联络张学良,张学良权衡再三,出兵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冯、阎联军,蒋封张学良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并把华北大权交给他。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丧,华北受侵,张学良根据蒋介石的电令节节败退,替蒋介石背了不抵抗的罪名。蒋介石为了平息全国民众的怨情,逼张学良引咎自辞,张学良只得于1933年3月11日通电下野,出国去疗养,蒋介石安排何应钦接替了张学良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的职务。

  1934年1月张学良被蒋介石从国外召回,先后任他为鄂豫皖三省“剿总”副司令,西北“剿总”副司令,代理总司令职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逼他答应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但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却被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几十年失去了自由。

  何柱国(何柱国虽为东北军的重要将领,其最高职务曾达国民党陆军第十五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但他却并非东北籍军人。他是凭着高超的军人素养和智勇的作战指挥,取得张学良的信任和广大官兵的拥戴的。

  何柱国11898年出生于广西容县,幼年丧父,依靠伯母抚养长大。自小何柱国在广东陆军小学堂上学,1914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不久,就被选送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12期骑兵科学习。

  1919年5月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先后在驻华北部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服务,但后来,他却坚决奔向了东北军,以至西北军冯玉祥部给他以更高的职务和官衔,他也不为所动。要问他为什么?原来他投东北军有三个明确的目的:第一,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的是骑兵,认为到满蒙大地正好施展自己的所长(他最后终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部队的第一个骑兵军军长);第二,他脑子里的假想敌是日本,认为去东北就是走向了国防抗日第一线;第三,为了

  自己能有带兵的机会,好亲自指挥部队作戗。当时一般军阀都喜欢叫行武出身的人带兵,对学生出身的人,只能作参谋教官之类的角色。独在东北军,有很多学生出身的人却直接带了兵。这一点也深深吸引了何柱国。在以后的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颇为赞赏。 )

  安德馨(攻了一天多仍未攻进城的日军,没想到会遇到这样顽强的抵抗,他们的指挥官发疯了,命令所有的大炮齐轰东南城角,军舰上的陆战队员也投入了战斗。不久,城墙被掀开了几道大口子,敌人的四辆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紧随其后向城里冲来。营长安德馨眼睛都红了,他带领几个士兵向口子上扑去,用炸药包和手榴弹把敌人炸了回去。但中国军队没有打坦克的武器,少顷,敌人第二次又冲上了口子,安营长带两个班再次扑了上去。他高喊着:“我安某在,阵地在,日本兵要过去,除非从我的尸首上压过!”士兵们深受感动,振起精神浴血奋战。弹药打光了,就用刺刀捅,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砸。敌人在南城楼上用机枪扫过来,周围战士一个个倒下,安营长目眦胆裂,他大吼一声,向敌人扑去。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射中了他。他墙一样的身躯倒在了地上,大瞪着眼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汤玉麟当时热河省的军政一把手是土皇帝汤玉鳞。他跟张作霖、张作相、张海鹏等人都是拜把兄弟。他们认为自己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天降大任于自身。张海鹏认为自己是张飞转世,碰见关帝庙就拜,面对关老爷的神像直喊二哥,汤玉麟认为自己是黑虎星转世,所以他的屋子里供着一个老虎标本,墙上是一幅他骑着老虎的大照片,坐椅上披着一张老虎皮,自诩为天上下凡的虎将。

  其实汤玉麟是个集封建、自私、草莽等特性于一身的土皇帝。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他跟着张作霖东闯西杀、南征北战,凭着莽撞蛮干,是打赢了一些仗。尤其在中原大战和与其他军阀之间的争斗中,为张作霖立过功,所以张作霖把热河这块土地封给他管辖。省主席、司令都归他当。不仅如此,他的兄弟子侄们一个个也都被他委以重任,大儿子汤佐荣当上了省禁烟局局长,名为禁烟,实则在贩毒走私谋大利;二儿子汤佐辅是省财政厅厅长,把持财政,狠刮老百姓地皮。三弟汤玉山任58团团长,四弟汤玉铬任炮兵团团长,最后升为旅长;五弟汤玉书任骑兵团团长,最后也升为旅长;侄儿汤保福任工兵营营长,大舅子夏维士任辎重营营长。这些人仗着汤玉麟的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大捞油水,当地老百姓一提起汤家都心惊肉跳,称汤玉麟为汤二虎,真是应了“苛政猛于虎”这句成语。就是这个热河的防务司令,见到日本人就弃城逃跑。

  孙殿英(1889-1947)名魁元,字殿英,以字行,乳名金贵。河南永城县小马牧集孙家庄人。陆军中将。曾因挖掘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坟墓,盗窃国家珍宝,被人们骂为“东陵大盗”。后投降日军任伪集团军副司令。解放战争中被俘,病死狱中。

  何应钦,字敬之,1989年4月2日生于贵州省兴义县泥荡村。他祖籍江西临川,其父经营商业,算小康人家。这么一位边远地区农村孩子,最后达到一级上将,“位极人臣”的地位,先后担任过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等职,曾获美国总统罗斯福、英皇乔治六世以及法国、墨西哥等国授予的各种勋章,在黄埔军中素有蒋(介石)何并雄之称,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干才与精明。

  的确,何应钦是很聪明的;他7岁入学,13岁上高小,17岁时又被保送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学习,这年秋东渡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11期学习,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初他回国参加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战役,升任连长、营长,1913年秋又东渡日本,进陆军士官学校22期学习,1915年学成回国,在贵州任旅长,后由于军阀混战,他丢掉了兵权,投奔云南督军顾品珍后,在昆明又到政敌雇佣的杀手的伤害,身中两枪,幸未丧命。1921年后,他去广东投奔孙中山,但眼看着孙中山失势;想去北平活动,又苦无机缘。1924年,孙中山创立了黄埔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何应钦同蒋介石是日本士官学校同学,回国后又同在“护军都督府”共过事,靠着这些机缘找上门去,果然被蒋重用,被任命为少将总教官。以后蒋介石又把学校教授部主任的差使交给何应钦干,他带着属下的刘峙、顾祝同、钱大钧、陈继承等一批教官,干得越来越起劲,深得蒋介石的欢心。蒋介石建立黄埔党军时,将第一期毕业的学生编成两个教导团,何应钦被任命为第一团团长。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县人。陆军上将。长城抗战时为第三军团总指挥兼29军军长。

  宋哲元7岁随舅父读书,以后在家乡从教数年,担任小学教师。1907他22岁时考入北京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受训五年。1913任冯玉祥团哨官,营副;1915年升任团副。1921入陕讨伐陈树藩,灞桥一战以首功升任43团团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再立新功,晋升为第25旅旅长,成为冯玉祥的“五虎将”之一。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成立国民军,宋哲元任11师师长。1927年随冯玉祥军入陕,解西安之围,就任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同年11月就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随冯玉祥参加讨蒋的中原大战,失败后任29军军长。 1932年8月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为喜峰口方面主力军。侵略成性的日寇又出兵侵占我山海关,随即在空军配合下长驱直入我长城一线,宋哲元得令后立刻率领军队,奋勇投入到抗击日寇的长城战役。从3月9日到4月13日,29军将士在喜峰口歼敌3000有余,于是一场时称“喜峰口血战大捷”的战绩轰动了全国。

  何基沣,河北藁城县人,出生于1898年10月,他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和北平陆军大学。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作战勇敢、机智多谋、深受军队官长的赏识,也很受战士们的爱戴,所以提升很快,以后成为著名抗日将领赵登禹将军的得力助手。喜峰口战役后,何基沣将军因战功卓著从副旅长提升为旅长。“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何基沣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向战士发出与卢沟桥共存亡的指令。1939年1月,何基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77军任副军长时,曾多次支持帮助党的抗日救国活动。1948年,率部起义。1980年,病逝于北京。

  赵登禹(1900~1937)民国抗日将领。字舜臣,山东菏泽人。陆军上将,第132师师长。1914年入陕西第16混成旅,后随旅长冯玉祥入川,转战各省。从1922年任排长后,到1927年已升任旅长。

  1933年长城抗战中,身为29师军37师109旅旅长的赵登禹奉命坚守喜峰口,由于火炮很少,白天受到日军轰炸,而不能将其压住,赵登禹根据敌情,及时组织部队利用夜色的掩护,夜袭日军阵地,用大刀片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还砍出了一曲风靡全国的《大刀进行曲》。使得日军不得不放弃占领喜峰口的企图,这是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赵登禹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日军在退回承德后追悼阵亡将士时宣称,这是日本军侵华以来,“前所未有的耻辱”。战后,赵登禹因功升任29军132师师长。1936年1月,授予陆军中将。1937年7月28日,在守卫北平南苑的战斗中,不幸与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先后殉国,终年39岁。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张自忠 1891.8.11~1940. 5.16 抗日殉国将领。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4年投北洋陆军第20师当兵。1916年入冯玉祥部,从排长递升至旅长 。1926年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副官长 。1927年任第28师师长兼潼关警备司令。翌年先后任第25师师长、开封警备司令和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治军严明,长于带兵练兵。1929年升第11军副军长兼第22师师长,年底部队缩编任第6师师长。1930年参加蒋冯阎战争。次年所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9军第38师,任师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喜峰口前线重创日军。1935年6月任张家口警备司令。11月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6年6月调任天津市市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时,受第29军军长宋哲元委任,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市市长。平、津陷落后,于9月3日潜离北平(今北京)。11月被任命为第59军军长。

  关麟征原名志道,字雨东,1 905年4月18日,诞生于陕西户县真花磴村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家庭。关麟征在黄埔军校毕业后,随即参加黄埔学生军进行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当时,东征军由两个团所组成,他被分配在何应钦任团长的教导一团二营五连任少尉排长。1926年国民党建立宪兵团,杭毅任第一任宪兵团团长,关麟征任宪兵团第三营少校营长,并随军北伐。部队抵达南昌市,杭毅先赴南京受训,他代理宪兵团团长。1927年,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

  1931年,关麟征调任第2师第11旅旅长。这时,石友三在河北南部反对蒋介石,刘桂堂附之。关奉命率部进攻盘踞在南宫、的刘桂堂的夏子明旅。抵达南宫后,他轻装简从,悄悄至城外观测地形,探听虚实。他发现对方兵力与自己相差不多,而且城门紧闭,防守森严,认为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即令部队在离城十华里左右的村庄宿营,以松懈夏军的戒备,并命令一个营在天黑后运动至城垣附近隐蔽。城内夏子明见城外一片寂静,未见关军攻城,甚为诧异。夏军将城门打开少许,数官兵出城窥探情况。埋伏在城垣附近的关军乘机抢占城门,并冲入城内,大军随后闯入,纵横展开,枪声大作。夏子明措手不及,仓皇而逃。关麟征仅用几个小时就将南宫县城占领,夏旅被全歼,关旅仅伤亡三十余人。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陆军中将,陕西省米脂县人,长城抗战时为25师旅长,代师长。杜聿明小时在表兄李鼎铭(后来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办的小学读书,16岁时入榆林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看到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便南下广州报考,成为黄埔一期的学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以后,相继担任了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1932年,杜聿明被任命为25师73旅旅长,隶属第17军。1933年25师奉命从徐州、蚌埠等地北上,参加了长城抗战,与日寇大战于古北口一带。长城抗战结束后,杜聿明入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进修,毕业后任装甲兵团第一任团长,串团参加了对日的阻击战。

  1938年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杜任师长;年底,200师扩编为第11军,杜任副军长,不久升任军长。他率部与日寇大战于广西昆仑关,击毙日12旅团班长以上官佐85%,士兵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也被击毙。

  1942年日军进攻缅甸,中国派出了援缅远征军,杜聿明任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由于种种原因,远征军惨遭失败。之后,杜聿明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1945年10月,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因战事连遭失败,忧郁成疾,于1947年7月离职去上海治病。

  1948年6月,他又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长官。上任不久,由于解放军在东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蒋介石为了挽救危局,又将杜调回东北组织顽抗,结果以惨败告终,杜于11月8日乘飞机逃往北平。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前线被解放军俘获,以后他在监狱里接受了改造。1959年12月,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了他。以后,杜聿明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从事文史资料研究工作。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商震原为晋军名将,他于1888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一个农民家中,从小丧父,随母亲改嫁他人,在亲友的帮助下,母亲让他上完了小学。1905年他17岁时,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由于他从小备受欺压和生活的熬煎,所以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很容易接受,加入了同盟会组织。不久即以煽动革命罪被校方开除,他于是东渡日本,进行进步活动。后又受同盟会派遣回国,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参加了东北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商震被任命为陆军部高级顾问。随后,他率领部队先后到过陕西、山西及绥远。1928年,商震被任命为河北省主席兼剿匪司令,省会住北平。1929年又改任山西省主席。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冯、阎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命令商震整编山西部队。1931年七月商震为摆脱阎锡山的控制,经过周密计划,突然率领自己的部队于一天拂晓登上火车,驶出娘子关,来到北平,谒见了张学良。他对日本的侵华行径极为愤慨,很愿意率军与敌大战一场。

  何柱国11898年出生于广西容县,幼年丧父,依靠伯母抚养长大。自小何柱国在广东陆军小学堂上学,1914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不久,就被选送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12期骑兵科学习。

  1919年5月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先后在驻华北部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服务,但后来,他却坚决奔向了东北军,以至西北军冯玉祥部给他以更高的职务和官衔,他也不为所动。要问他为什么?原来他投东北军有三个明确的目的:第一,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的是骑兵,认为到满蒙大地正好施展自己的所长(他最后终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部队的第一个骑兵军军长);第二,他脑子里的假想敌是日本,认为去东北就是走向了国防抗日第一线;第三,为了自己能有带兵的机会,好亲自指挥部队作戗。当时一般军阀都喜欢叫行武出身的人带兵,对学生出身的人,只能作参谋教官之类的角色。独在东北军,有很多学生出身的人却直接带了兵。这一点也深深吸引了何柱国。在以后的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颇为赞赏。

  何柱国虽为东北军的重要将领,其最高职务曾达国民党陆军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但他却并非东北籍军人。他是凭着高超的军人素养和智勇的作战指挥,取得张学良的信任和广大官兵的拥戴的。

  抗战时期,何柱国与中共军队协同作战,关系友好,引起蒋介石的注意。蒋用偷梁换柱、明升暗降的方法,调任何柱国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没有实权,将骑2军军长一取交由蒋的亲信廖运泽担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命何柱国为东北行营参谋长职。不料临行前夕,蒋下毒手使他双目失明,从而结束了他四十年的戎马生涯,届时年仅48岁。

  王以哲(1896~1937)字鼎芳,吉林省宾县人,陆军中将,东北军的主要将领,长城抗战时为67军军长。王以哲1918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东北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因治军有方,作战勇敢,1926年升任团长。1931年王以哲升任第7旅旅长,驻军沈阳北大营。这年秋,日本军队由攻打他的营地而爆发了震慷全国伪“九一八”事变。他随即撤退到关内河北省境内。

  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王以哲升任67军军长,率部参加了古北口方面的抗战。长城抗战结束后,他们移军陕西,王以哲通过与陕北红军的接触,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促成了张学良与中共领导人的会见和两军的友好合作。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在西安。他响应中共主张,力主和平解决。1937年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南京后,东北军内部在与中央军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少壮派军人认为王以哲是主和的顽固派,便设计对正在卧病家中的王以哲连开数枪,于2月2日枪杀了他。王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湖南省石门县人,陆军中将,长城抗战时为第2师4旅旅长,参加了南天门战斗。郑洞国1919年入中学读书,1923年考入长沙的省商业专科学校上学,1924年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周恩来(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曾派他担任潮州野战医院党代表,后又向蒋介石推荐他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8团第一营营长。

  1928年二次北伐结束后,郑洞国任2师5旅10团团长,未久,又升任2师4旅旅长,驻防洛阳。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后,2师奉调北上,郑洞国率部参加了南天门保卫战,部队打得极为惨烈。1936年,郑洞国接任二师师长职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率部与日寇战于冀中、豫北一带,以后又参加了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郑洞国升任98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

  1943年,郑洞国受命担任中国驻印新一军军长,圆满完成了上司交给的任务。

  日本投降后,郑被任命为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长官,并兼任京沪警备副司令。

  1946年3月郑洞国就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因司令长官杜聿明病重住院,他代行司令长官职务。1948年10月,蒋介石任命郑洞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郑洞国和他的部下放下武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先后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央民革副主席等职。于1991年病逝北京。

  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 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5日,傅作义分电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请缨抗日。15日,以绥远省主席名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全省同胞“奋起救国御侮”。25日,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作义任总指挥,35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3月4日,日军侵占承德后向长城各口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由于蒋介石谋求对日妥协,长城各口相继弃守,日军直趋平津。蒋介石耽心平津丢失,使华北局面难以收拾,一面派黄郛向日方求和,一面在北平周围布防。4月30日傅作义部奉命开往牛栏山西至昌平一线布防。日军为胁迫国民党当局接受苛刻的停战条件,于5月22日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董其武团在牛栏山一带,孙兰峰团在怀柔以西阵地,与敌白刃相接,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形成拉锯态势。然而,正当傅军痛击顽敌,英勇苦战时,23日晚黄郛在北平接受日方的停战条件。何应钦随即令傅部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无比愤慨,质问说:“怎么抗日还有罪?”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经交涉双方同时后撤,傅才忿然下令撤兵。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该战役计毙日军246名,中国官兵阵亡367人,伤484人。傅作义对阵亡官兵极感悲痛,后来特地派员将殉国官兵的遗骸护运回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安葬在大青山下,建立纪念碑,并将烈士名字刻于碑上,以寄哀念。

上一页 回目录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