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蜀龙出川

三十九.

  1.

  其实,那物件就是赵铁生亲自取走的,而他用的是隔空取物法。

  滕宗英吥明白其中的卯窍,自然以为怪异了。而在留守人员中,也有略知一二的人,他们对这个中将的武功开始刮目相看了。书说简短,有了这样的能力和修为,捉一二个舌头就不是难事了。

  舌头是捉回来了,但是这个死硬的日军少佐就是不开口说话。他是徐州派遣军司令部的一个作战参谋,参与机密的人员,自然知道很多。而他是宁可自杀也不说一句话的。只是赵铁生的手下看管得严,他才没有得逞,要不,赵铁生面对的早就是一具尸体了。

  在神秘和古老的青城派武功中,有一门功夫可以使人陷入半昏迷,但是由还可以记得自己知道的全部的事情。于是,在这样的状态就可以诱使人说出自己全部知道的事情。当然,如果对方也懂得心学方面的功夫,他就可以与这样的诱使抗衡而使得你的努力白费。但是,赵铁生不会这样的功夫,他的师傅也没有学会,只是记得那功夫的口诀而已。赵铁生也只是在和师傅闲谈的时候听师傅说起过。师傅也是他的岳父,就没有保留把这门功夫的口诀告诉了赵铁生。其实,光晓得口诀是没有用的,以为师傅自己也没有练好这门功夫。他连小孩子也不能诱使成功,就别说成人了。

  赵铁生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他想,我将这门心法和青城掌法融合一起试试呢,要是失误了,死掉的不过是一个鬼子而已。我都是杀了不知道多少鬼子了,还怕多一个两个啊。说这样就这样办,赵铁生把青城掌法运上一成功力,然后默念口诀,将口诀的音调弄得很神秘和晦涩,让自己的声波逼成一条直线,缓缓地进入了那个日军少佐的耳朵里。奇迹出现了,那个少佐的眼睛里顿时出现迷茫的神情,然后将头低垂,他开始昏迷起来。然而又不是全昏迷,他说话了。

  他说话的内容很是让赵铁生出意外。日军上千年来研究中国,知道,得中原者得天下。而从徐州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就是河南的兰封。由于日军的大半兵力已经开赴武汉战场,准备随时夺取华中。而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兵力稀薄的国家来说,夺取兰封这样的战略重镇就只能采取奇兵策略了。

  在徐州会战堪勘将毕,日军精锐的十四师团就主动脱离战场,悄悄地向兰封挺进。而这个情报一直没有被国军方面得知过。赵铁生心想,又是一个台儿庄在等待着日军了。他得马上离开徐州,前往兰封。他要面见在徐州方面的国军上层,要亲自把情报给他们说明白。同时,在前往徐州的时候被授任为战场总联络人的赵铁生还亲自打电报将兰封方面的情报通知了统计局,要他们在一天内核实,同时又将情报通报国防部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在徐州城外,赵铁生会见到徐州前线的全部的国军高级将领,他们分别是程潜、薛岳、邱清泉、桂永清、宋希濂、杜聿明、龙慕韩。

  当赵铁生告诉他们日军十四师团已经秘密开赴兰封的时候,这七员大将的想法和表情各不相同。而赵铁生在内心隐隐感觉到,这样一个上下不一致的班子很难指挥出像台儿庄一样的大胜仗来。但是,他还是希望在战略上取得应该的迟滞敌人,挽救武汉会战,同时争取拖住更多日军的作用。赵铁生感觉到,国军在作战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将军很懂战略,就是往往太小单位主义,太顾及自己的那个一亩三分地的产量了,而对整个的局面很少加以全面的考量。

  反观赵铁生,他虽然也是一个国军中将,在抗战时期,中将的将官是多如牛毛,他却是一个没有几个兵的千里独行侠的中将。而他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小单位,于是,他倒可以站在全局看问题,他有时的看法就会高出那些方面大员了,也就不足为奇。

  赵铁生察觉出,那个较龙慕寒的军长太过于强调自己的困难了,简直失去了一个军人的骨气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赵铁生从骨子里感觉倒他可能是一个失败之源。那个军长也是一个中将。

  2.

  中央政府在统计局严密的调查后,确认情报的精准性。于是,元首亲自飞赴郑州督战。一面大网已经张开。由第155师、第79军组成东路军,沿陇海路进攻;第27、第71军组成西路军,向仪封、内黄之间攻击,分割包围日军;第3集团军、第32军和新35师在定陶、菏泽、东明、考城附近切断日军退路。前敌司令部就是由徐州会战的那套班子组成,依然是以湖南人程潜为首的那七个人。而被赵铁生看不上眼的那个龙军长就是被元首其中被委以断后重任的三十二军军长。

  一九三八年的五月,夏天姗姗来迟,整个河南还是一幅晚春的景象。麦子在徐州是已经成熟,而在兰封,还是半黄不青的状态。可是,一场大战就要在这里来开帷幕了。在战火中,双方的军人谁又会去理睬那些呻吟在铁蹄下的麦子和农民,他们只是觉得自己是战神的化身,他们或步行、或乘车或骑马,呼啸着从成片的麦子上践踏而过。

  失去了丰收希望的农民,他们不得已,除开投军的外,就开始组织各色的武装,他们要去当山大王、当土匪去了。活不下去了,到处是兵荒马乱、到处是狼烟四起。河南,已经是成了火药桶了。

  日军的战力果然厉害,一个小小的师团级兵团就在秘密的状态下,于五月十三日开始出发,很快就渡过黄河,在十九日的时候,就攻克了兰封。在全国的战场上,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师团级别的攻势多如牛毛,但是要判断哪里是战略的进攻,而哪里只是一种战术的行为,那就得靠灵敏的鼻子、眼睛和严密的调查和论证了。

  日军以一个小小的师团级别的兵团开路,试图打通华北和中原的间隔,使之连成一个完整的战略单位。这样,日军在中国的战略任务就可以很好地得到推进。其实,上峰是早就知道有这样一支日军部队在行动,只是忙于徐州会战的扫尾而没有去动那支部队而已。现在得知,他们居然是一支想打通华中于华北战场的奇兵,是一支战略别动队的时候,元首就下决心吃掉这支部队,至少也要毁灭日本人的战略企图。

  日军这个师团大约三万人不足。而国军的兵力就达到了空前的三十二万。装备精良不敢说,但是在国军中,着三十二万人马堪称是精华了。尤其是断后的三十二军是一支王牌军队,元首及其看重的一支军队。而其军长龙中将也是德国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深懂阵地战、运动战,对现代化的坦克战也有很高的造诣。在三十二军中,还配备有十三辆德国生产的虎式坦克,战斗力在本次被命名为兰封会战参战部队之首。

  21日,中国军队从东、西、北三面向日军第14师团发起攻击。当日,第51师和第58师一部攻克内黄、人和集。日军向毛姑寨、杨蝈集、双塔集退却;第87师攻克仪封,日军退往杨蝈、东岗头、毛姑寨。同日,日军分别向马道府、马集和后伊王进攻,并攻占马集。

  22日,日军主力向孟郊集进攻,并乘势占领兰封西面之罗王车站、罗王寨、曲兴集。同日,中国军队第51、第87、第88师,在兰封以东之毛姑寨方向与日军展开激战。至23日,中国军队攻占西毛姑寨、杨庄、李庄、和楼。日军退守东岗头后,于当夜向兰封突进。守军第88师1个旅不战自退,兰封遂被日军占领。

  至此,日军第14师团退至兰封、兰封口、陈留口之线。兰封失陷,使开封、郑州面临日军威胁,中国军队调整部署,以豫东兵团全力围歼日军第14师团。

  25日,中国军队发起全面进攻。在罗王寨方面,第58、第155师于26日攻克罗王车站;27日,日军反攻罗王车站,第155师与其反复争夺,守住了阵地。同日,中国军队围攻罗王寨,至28日攻克。日军退往曲兴集。在兰封方面,第88师于25日晚夺取兰封车站;26日,第87师攻克许楼;27日,两师合力作战,攻克兰封。在三义寨方向,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向日军进攻,26日,进至柴楼、十八寨、宝王寺一线,逼近三义寨。

  3.

  在中国军队的步步紧逼下,日军也显得沉着冷静,他们不和前来挑战的国军恋战,而是开动马力向断后的三十二军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日军十四师团参谋长是国军三十二军军长的大学同学,他深知这个龙中将的脾性。于是,十四师团的全部五十六辆92重型和97中型坦克被调到了全师团的最前沿,与三十二军的坦克形成对峙。在德国学习过的日军参谋长知道,那个龙将军是不打不讲战场礼仪的仗的。只有对手明显逊色于自己,而自己由有战略隐蔽的时候,他才会用闪击战。而在他们同学时候的几次纸上演练,龙慕寒都是采取的这样的战法。

  对付龙慕寒的战法,十四师团就采取了先克其牙齿,打掉他的全部的坦克,然后乘其不备,横扫全线。果然,在龙慕寒的战斗队形还没有展开的时候,十四师团就开始猛攻三十二军的坦克队列了。很快,虎式中型坦克就被92重型坦克的火力压制下去。行动快捷的日军97中型坦克很快点射出一发发穿甲弹和爆破弹,虎式坦克一辆辆横尸沙场。三十二军开始退却。国军的防线露出了一个诺大的空子。日军从三十二军的防线一举像赶鸭子一样,一路猛攻,冲杀了出去。

  国军战线大乱,而担任进攻任务的其他部队就开始慌乱地转向防御。日军的增援力量也适时开到,一场看上去马上要胜利的会战演变成必败的大会战了。三十二万国军尽失去、主动和先机,被困守在兰封径尺方圆里了。

  只是因为三十二军的懦弱和不思进取的行为,就使得一场浩大的兰封会战,三十二万人对不足三万人的歼灭战变成了日军的三万人中心开花,而四周的几十万日军迅速运动向兰封合围而来,马上要演变成另一个南京。在这个时候,国军整编七十四师在和友邻部队取得默契的同时,以惊人的姿态向上穿突,逼迫得还没有得到实际支援的十四师团回渡黄河和前来接引他们的贯台日军五千余人是相背离而去。中国军队打破了又一次南京的阴谋,还在战略上拖延了日军打通华北、华中路线的时间进程,使得武汉的战略准备更加周全。国军整编七十四师师长杜聿明将军的威名迅速提升。而另外一个将军,就被元首以指挥不力的,胆小畏战的罪名被枪决了。其实,三十二军的失利,只有龙中将自己最明白,元首亲自督战,使得包括龙将军在内的很多将领都丧失了指挥权。那次日军的突然发难,而三十二军因为是嫡系,在如此大战前,他们得请示汇报。如此一来,战绩贻误。是谁的责任呢?哎,民国的上层啊。只好,龙将军做了替罪羊。

  兰封会战的时间很短。在五月底就已经见出分晓了。而在这个时候,元首间大势不妙,也就早已经飞回武汉去了。同时,也就是差两个时辰。赵铁生间兰封也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了,便也迅速地回到了徐州。他没有一对翅膀,但是,他在战场上夺取了一辆97型轻型装甲运兵车,驾驶着这辆运兵车,很快就回到了徐州。他打算不在徐州留下神秘留守人员,他的一百多人好不容易才混熟了和培养好,同时,他还想将南京的三百多人一起拉走,他要想法子将这些人一起弄到武汉去,武汉的硝烟眼看正浓。

  和滕宗英商议的结果,那自然是滕宗英唯赵铁生的马首是瞻。而赵铁生叫他们一干人在这里出发,自己前往武汉,他们将会在武汉的宋大庄会面。宋大庄在武汉的西北面,是徐州进入武汉的一个要道。而赵铁生带着他的人从南京沿着长江逆流而行,也会在这宋大庄附近弃舟登陆。于是,滕宗英带着他的人往宋大庄不提,而赵铁生就前往南京秘密地接他在南京的三百多人预备前往武汉。

  4.

  就在赵铁生已经出发了半小时后,他突然间猛地拍了自己的脑袋一下,我这个人怎么这样糊涂哦,在南京的兄弟不是叫楚天阔带领着前往武汉去了吗?他们去驻扎的地点也是在宋大庄一代,具体位置是在赵小庄,两个庄子不超过三十里地。

  说是赵铁生单独地走,其实,他还是带着他的三个随身弟兄的,那就是来自重庆的重庆的孟喜春、贵州的焦挺和云南的勾俊。这三个人平时默默无语,但是在作战的时候就勇猛地像三头豹子,几乎是一咬一口准,口口见肉、招招要人性命。是三个日军的催命阎王。

  武汉,这个华中重镇。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700年多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盛况。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十来年年。

  在地理上,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广州)、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在地貌上,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这些都决定了武汉是一个既不好设防也不好进攻的城市。

  马上要来到武汉会战,对于双方都是难题。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水网纵横中展开以及中国仅仅具有近代化的百万大军的集结防守,都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要看双方的首脑是如何开展这盘博弈了。

  赵铁生的人已经悄然进入了武汉,他们四百人马在百万军中很不起眼。他们屯驻在宋大庄,四百多人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