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蜀龙出川

九.

  1.

  四川江津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因扼守长江要津而得名。江津位于四川东南长江之滨,距重庆不过几十公里但是。这个地方却被四川军阀刘文会把守。使得握有重庆的刘向如坐针毡。江津山峦起伏,地势险要。而又气候优越,人口众多。是一个历来被兵家看着重地的区域。江津最有名的山当数四面山。这里三面环水,一面面临江津市区,真是有四面的险要、四面的威风啊。

  江津建县已有1500多年历史,过去曾名江州和江阳,公元487年(齐永明五年),江州自郡城(今重庆)移治棘溪口(今江口);公元557年<后周闵帝元年)于县治设七门郡,改江州为江阳:公元583年(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移县治于几江。

  县城在明末战乱中万户萧疏,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渐次恢复繁荣,逐步成为川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民政府驻几江街道。

  江津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柑桔、瘦肉型猪、速生丰产林和食品工业基地。全市有主要动植物1800多种,天然气、石膏、石英砂、石英石、石灰石、矿泉水等10多种矿产储量丰富。风景宜人的黑石山、骆来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等众多的历史文物和风景名胜区。江津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江津柑桔、江津花生、油酥米花糖等名特产扬名海内外。

  而且,江津的白沙镇一直在四川拥有四大名镇的头衔。在四大名镇,一是号称金牌的金温江,二是号称银牌的银郫县,三是黑珍珠的出产黑米的射洪的太和镇,第四就是这个水晶宫的江津白沙镇。而且,在一西一东两个长江上游的名镇上,温江与江津刚好珠联璧合。于是,千百年来,这两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与友谊是不能被取代的。赵铁生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常常去江津贩卖他家和他家乡出产的上好的大蒜和、亚大麻。只是,在赵铁生这一代,他看上了青城山的姑娘,就成天介地往青城山跑。于是他对江津就很陌生起来。

  不过,山不转人转,路不转水转。终于,赵铁生还是转到了江津道上来了。他听他父亲整日念叨的江津应该是如何的美丽的一个地方啊。这里有神仙一样的风景,有九天才会出产的美女,有香甜的米花糖,有辛辣够霸道的白干。可是,在赵铁生的小火轮靠岸后,这一切全都化为了乌有。他的眼前是另外一番景象。这景象使得想起了地震后的蒲江。这里相比蒲江是有过而无不及啊。

  沿着一溜石阶梯,就上了传说中很繁华的江津渡了。听父亲说,这里的担担面、小火锅在十八里山路外都闻得到香味儿。可是,在赵铁生和他的那个连踏上江津渡后,看见的是一派荒凉。饥饿的衣衫褴褛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他们的嘴巴一张一合,好像是在乞讨,但是又毫无声息。相比于尸体,他们还可以稍微地动弹,而不是毫无生机地死死地躺着。这些人有男有女,但是居多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全都在等待死神的降临。

  然而,在这一群还会动的人当中,赵铁生看见了几个不再动弹的肉体了。他们不能叫做人。他们的头发全都蓬乱着,脸上没有一丝的肉,几乎就是一张皮贴在骷髅上的。而眼睛,虽然是睁开的,但是和咸鱼铺陈放了十年的老咸鱼一个样。了无生气。而他们几乎是赤裸着身子的。从身体上已经看不出性别来了。也许是男人吧?看他的喉头好像还有一点突出。而那个也许是女人吧?她的胸部挂着两张被掏空东西的皱巴巴的口袋。他们的身体以奇怪的姿势摆放着。赵铁生知道,只有尸体才可以如此被摆放的。

  赵铁生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警笛鸣叫起来。一队看来也是军队临世充当警察的警察跑步来到了码头。他们的手里提了马鞭、木棍和高压水枪。在一阵儿吆喝后,这些无情的家伙事儿统统向那些看上去和尸体相仿的人身上招呼去。人们剧烈地蠕动起来。就是那几具尸体也被水龙冲得接连地翻滚。好像他们又活起来似的。那些可怜的尸体被水龙从码头一直冲到了长江中去。赵铁生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充满了恐慌,他害怕了,害怕自己、害怕身上的军装。然而,他还得服从命令,他是军人,是民国的军人啊。

  2.

  赵铁生所在的连跑步通过了码头。他们要到江津的一个村镇去报到。警力太薄弱了。赵铁生带着的一个班,班长因为病假而由赵铁生暂时代理班长的职务。这个班就驻守在江津四面山镇的太平桥村。这个村的西面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四面山,东面则是江津最有名的江津白干的发源地的张家山,而它的北部就是有小成都平原之称的茶坪子,这里出产上好的糯米,是制作四川人喜爱的汤圆的上佳材料,而它的南部是一个小平坝,叫蜈蚣坝。

  太平桥这里有在册居民四千多人。他们分系六个保,二十二个甲管辖。在这个村镇上有一个还算热闹的集市。自然,在乡下,尤其是像江津这样多山的江津乡下,人民的生活主要是靠自己田里的出产和自家老婆的纺织。就是要喝酒,也是自己酿造的。吃肉,还是自己养猪。需要买卖的东西不多。但也不是没有。而在这小小的村镇,还有一家相当有规模的商家,这商家在这个小小的集市上开了三家店铺。他们分别是东亚商行、共荣商社和瀛洲茶楼。

  这三个商铺的东家都是一个叫酒尻纯一郎的日本人。他为在江津经商方便,就给自己取名为张大桥。由于地震,通往太平桥的伟易达马路被震断了。但是,那条可以通行骡马的传自元朝的管路还是可以用的,于是,在太平桥,大家的生活相比于江津城,还是要好得多的。这里的饥民也比较少。有的话也是外面进来的。这里的本身的饥民很少很少。

  这景象使得赵铁生很纳闷。他想起他们还没有被分配前,在江津市区执行任务来了。那是一条商业街道。本来过去是很繁荣的车水马龙的商业场所,但是,地震,尤其是地震后的那些所谓的赈灾粮的发放,使得这些商铺在一夜间变更了主人。而新的主人又不把心放在经商上,而是把心思放在了囤积居奇上。他们一心想着如何在饥民中发更大的财。

  而那些饥民看见了这样的情形,自然会很不了然的。他们成群结队地冲击那些上好了门板的店铺。想把那些本来是属于自己的财物抢出来。他们现在已经吃完了赈灾粮,肚子是更加地饥饿了。他们没有法子了。他们坚信,现在是民国了,是人民的国家。难道国家还会让他们饿死啊?要饿死了,吃点东西也不犯王法吧?而且,自古以来还罚不责众呢。于是,这些饥民就串通起来,开始酝酿他们的变革了。这次,他们还特别请来了传说中的朱毛来当他们的护身符。

  但是,他们的想法错了。军警出动了。不是来帮助他们,而是用他们的枪炮、他们的皮鞭、他们的皮靴和大木棍来招待这些又饥又寒的人们。那些还跑得动的人就不仅仅是把朱毛写在自己的衣服上了,他们成群结队地向那传说中朱毛出没的江西而去。这些向往着他们的队伍,像洪水一样地汹涌了过去。而那些走不了的和不愿意看见自己的父老饿死而不想走的,还有对朱毛只是一个传说根本就不相信的人或是现在还有一点余粮没有打算走就继续留在江津。

  他们冲击的结果自然是招徕了无情的镇压。赵铁生的木棍也同样挥舞在半空中,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的手下一滩滩的鲜血说明了他同样在施虐。他是一个善于施虐的政府的军队的一个成员,他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啊。在事后,赵铁生很痛心,但是并影响他的木棍下去的力道还是同样地重。他一下去,就是血肉横飞、脑浆迸裂,红的白染满街道、染满了空气、染满了世界。

  3.

  在这段时间,尽管只有三天,也足以让赵铁生铭刻一辈子的了。幸亏,他被调到了太平桥。在太平桥这个还算太平的地方,他又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世外桃源的氛围了。军警已经把那些外来的饥民驱赶了。而本地的人,不管是村姑老妇,还是黄子垂髻,他们依然安详地走来走去。吃饭就吃饭,洗衣便洗衣,该说就说说,该干就干干。

  收获的粮食要晾晒,他们便去晾晒。他们这里虽然看上去不错。但是,前不久地震的痕迹依然还是很浓烈的。房子倾倒的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很快就又在过去的地址上搭建了简单的棚子。人们过去的房子也不必这棚子高明多少的。于是,他们的生活在地震后倒也没有多少的改变。但是,地震也毁去了他们的存粮的啊?而那些发放赈灾粮的家伙不会不来照顾这个水美田肥的地方吧?他们才不是傻子呢。有甜头,又有机可乘的事情,他们还有不为的吗?然而,这里的人好像就是没有遭遇这样赈灾呢。赵铁生很是奇怪。

  在一棵皂角树下,一块儿平坦的小石灰坝上,一条小水渠蜿蜒地流过。在这块儿小坝上,晾晒了很多的大豆、稻谷和一些别的作物。而那些农人在工作之余,就搬了小桌子和小凳子,坐在自己家的坝上,就着丰收的景象喝老白干,还有一些豆干可以佐酒。而当赵铁生穿了军装前去的时候,那些农人依然是遵循了古老的法则,远远地或是闭上大门,以示不相往来。

  在这个太平桥,赵铁生和他的这个班实在就没有事情干了。他们纷纷脱下军装,装上便服,来到他们认定了的袍哥人家。他们用袍哥的语言来和那些农人说话。很快,这些脱下军装的士兵就博得了这些善良的农人的信任。他们开始和赵铁生他们摆谈起来了。赵铁生来的那家人就是在那棵皂角树下的那家人。

  这是一个很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的一张宽宽额头圆实下巴的脸庞,布满了和他的年龄不相称的皱纹。而在了些皱纹掩映下的一双眼睛又时常眯缝着,让人很难辨别清他是睁开眼睛还是闭着眼睛的。衣服很旧,倒是还算没有补丁。赵铁生一看就知道,这是上好的棉布衣服,而且不是手工制作的,应该是大工业极其制作的产物。赵铁生更纳闷了。看着这个汉子吧嗒吧嗒地吸着卷烟。然后,在自己的一双木底鞋上一磕。赵铁生注意到,这鞋居然也是机器制造的,而不是他在乡间常常看见的阿婆手工纳制的那种。

  “我们这地头好啊!!”一直吸着烟卷的汉子开口了,他说到:

  “哎,我们这里的地震好凶哦。房子也垮了,粮食没有来得及收就全泡汤了。我们正在发愁的时候,来了一群什么发放赈灾粮的人。但是,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畜生啊,居然要我们拿地契去换一点点粮食。”那汉子说不下去了。他哽咽了。

  “是张大善人救了我们,救了我们这个村镇。”这个汉子快嘴的媳妇接过话头说,她干脆过来坐在了赵铁生的身边。赵铁生这才注意到,这个家还有这样一个水灵灵的少妇。看样子,这个少妇的年龄在二十七八岁上下,很聪慧的样子。嘴唇很薄,牙齿雪白。是一个能干泼辣的形象。雪白的上衣铁灰色的裤子,虽然也很旧了,但是同样没有补丁。她在坐凳子的时候,赵铁生一扫她的臀部,那是多圆润的臀部啊。和他的素芬的几乎有一比。而她的胸部也是同样地结实和活泼,像两个小兔子在招呼这个来自温江的小兄弟。

  “我们这里可以像你看见的这样,全都依仗了张老板的。……”媳妇说。

  这个张老板是谁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呢?赵铁生心中冒起来一个天大的问号来。他更有兴趣往下倾听了。

  4.

  在太平桥的东头,有一栋三开三进的院落,这院落就是那个张老板的住宅。

  赵铁生带着一个弟兄,穿着一袭蓝布长衫,头戴一顶礼帽,很有风度地敲开了这个院落的侧门。侧门吱吱地打开了。里面出来一个身穿旗袍的女人。她的年纪在四十岁上下,头发整理得很光溜,一丝不乱。看上去不胖,可也不瘦。样子很谦卑,但是又不怒自威。她的个头不算高,却又一种与生俱来的和她的笑容不般配的傲气。这个女人就是酒尻美也,是酒尻纯一郎的夫人。

  赵铁生递过一张名片。他现在是这个村镇的派出所的所长,自然也应该有点架子了。这个女人脸上的笑纹更是浓厚了,而在笑纹后的傲慢也越是增加了

  “先生您请,请坐,来人,上茶,请老爷下来招待客人。”

  “嗯,夫人说差了。在中国,你们日本人才是客人,我们才是主人的。”赵铁生不亢不卑地说,“我们在这里等等,等你们先生下来。客人不落座,主人也不好就座啊。你说是也不是。”

  “是、是、是。”酒尻夫人讪笑着退下去了。就在等酒尻纯一郎,也就是自称张大桥的那个人的时候,赵铁生乘机打量起这个房间来。这里显然是一间书房。是用来接待比较疏远客人的书房。陈设看上去很浓重,不过也只是一些明清时期的书画和晚清的瓷器而已。地毯看上去很豪华,却只是机器制作的,没有手工刺绣的那种精致和气势。再看坐具,看上去也是那样豪华,可是那红色一看就是油漆的结晶,而不是天然的红木的本色。这虽然也是不错的家具,但是和这个院落的整体比较起来又显得寒酸了。

  唯有那张门帘,却是真的珍品。而那门帘是通往这个院落主人居住的那个单位的通道的门。长期接触麻,赵铁生对于和麻相关得东西也变得敏感和细腻起来。他看出,那门帘是一种用麻仔细地由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很轻微地细分成十八股的麻丝,再用这样的麻丝按照四百支的规格来进行纺织,接着有用这样纺织品加以阴线暗绣法透绣而成的一幅精品。这样的一幅门帘,在制作之时的价格都在三百两纹银上下。而现在,这样的东西应该要价值大洋上万。也就是可以满足一个五口之家五十年的生活所需。

  就在赵铁生打量这个房间陈设的时候,张大桥,我们还是叫他张大桥吧,下来了。他一见到赵铁生,就赶紧紧趋几步,恨不得立刻跪下去的姿势。赵铁生没有动,只是在原地等他过来。他看见这个日本人把手伸得老长,然后在接近赵铁生的时候,又突然把手收了回去。他的上半身在做一个奇怪的动作,好像是在鞠躬,又在是鸡在啄米。赵铁生心里暗自好笑。

  “小可是这里的良民,是大日本国的侨民。一向奉公守法,不知道所长大人大驾光临,所为何事?”

  “你不要紧张,我们是四川的袍哥。暂时代任派出所所长,我听我们的村民说,张先生是我们这里的大善人,特地前来拜访的。”赵铁生说得很含蓄,很委婉。

  听到这个,张大桥的面色稍微好看了一点。但是,在细心的赵铁生看来,刚才这个张大桥的一系列言行,其实是一种表演。他是在表示他已经很中国化了,他对官府来的人是既畏又敬的。其实,在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后面,赵铁生,这个久跑江湖的年轻人看出一点异样来。他从皂角树下的那家人那里知道了这个商人在那些军政人员送赈灾粮来的时候,用自己的钱财买下了那些粮食,再用赊销的法子卖给村民。而在卖的时候,他是没有要丝毫的担保的,也没有附加任何的条件。

  尽管这个张大桥是如此地掩饰,赵铁生还是嗅到一丝丝特别的东西。他没有露声色,而是开始暗中地进行调查了。他这个派出所长的职责才开始真的要发挥作用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