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连心锁

第九章 尾声

  一九五八年初秋的一天上午,朝鲜新义州车站上,停靠着一列即将开动的志愿军归国列车。列车上彩旗招展,一派鲜红,所有的车窗口上,都拥挤着许多手臂和面孔,向车站上激情地呼喊:

  “再见啦,亲爱的人民军战友!”

  “再见啦,英雄的朝鲜人民!”

  “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万岁!”

  “金日成首相万岁!”

  “毛主席万岁!”

  车站上,人山人海,鼓乐喧天,送行的朝鲜军民,也一齐挥舞着手臂,用朝语向着列车高呼:

  “再见啦,志愿军同志!”

  “朝中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伟大友谊万岁!”

  “毛泽东主席万岁!”

  “金日成首相万岁!”

  在送行的人群里,在紧靠列车中央一节软席客车的地方,有一位人民军将军,身材魁梧,面色红润,站在那里凝重稳健,有泰山立足之势。他虽已四十出头,但是熟悉他的人,依然可以从他的面部轮廓和那两道特有的剑眉上,认出这位将军,就是十七年前在刘家郢一带地方赫赫有名的英雄许哲峰。哲峰现在担任着人民军某军区的司令官,今天,他特地从一百里外的驻地赶来向志愿军送行;同来的还有军区后方部长老柳大佐,军区卫生部长安蓉淑大佐和十七岁的小喜。小喜今天又带上了连心锁,流着眼泪,也在喊着:

  “叔叔,梅姑!朝华!问奶奶好!问妈妈好!”

  软席客车上,志愿军某军军长方炜,探身在窗口外在和哲峰说着话,他已经五十岁了,依旧十分健壮。紧挨在他身旁的是团参谋长刘杰和军属医院的外科主任梅繁,还有刘杰和梅繁的儿子五岁的小朝华。刘杰、梅繁在和老柳、蓉淑话别,小朝华挤在窗沿上,哭着叫着,小嗓子特别尖:

  “将军伯伯!安妈!小喜哥哥!老柳伯伯!”

  朝华,这是第二个朝华,他是一九五三年八月在朝鲜东线战地上出生的。

  一九五三年八月,守卫在北汉江东岸的志愿军黄河部队与人民军金钢部队,为了配合金城战役,也开始了进攻行动。由于战斗的需要,两军组成了联合指挥机关,由方炜军长和许哲峰军团司令官共同指挥这一地区的战斗。后方机关也合并办公,老柳担任联合后方梯队司令,军医大佐安蓉淑则总率两军医疗机关与卫生部。

  梅繁的手术动作是高明的,所以担任了前敌联合手术部主任。当时,她已经是个临近产期的孕妇,行动已很吃力,首长们再三动员她回国去,她不肯,蓉淑摆出大姐加老师的身份去说服她,也没有效果。后来,蓉淑只好替梅繁预备一切,在战地的掩蔽部里,在工作繁忙的空隙里,给梅繁做儿衣。

  这件事忙坏了驻地的朝鲜老乡。这小山沟里只有六七户人家,男女青年都当了人民军上前线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房子早已被敌机炸毁了,志愿军的一个通讯班替他们修了几个隐蔽式的住处。老乡们得知梅繁要生孩子,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冒着敌机的轰炸,到处奔走,买来了一些人参,弄来了许多鸡蛋,几只老母鸡,还做了一些米糕,等着梅繁坐月子。这些阿爸吉、阿妈尼都把志愿军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一位金大娘还把梅繁当作自己的闺女,说梅繁是她的“中国妲儿”①,现在妲儿要生小孙子了,把老人家乐坏了,日以继夜地帮助蓉淑替梅繁做儿衣。

  ①朝鲜语:女儿。

  战争胜利结束了,突击营营长刘杰刚从前线上下来,被小喜拉住了:

  “叔叔!妈叫我找你,梅姑要生小弟弟了!”

  刘杰连跑带跳随小喜走进了蓉淑的战地住所。这时,方炜和哲峰坐在外间闲谈。里间,梅繁在轻声地呻吟,蓉淑和金大娘在一边忙着。

  刘杰向两位首长敬了个礼,刚想找个地方坐下来,哲峰站起来握着刘杰的手说:

  “祝贺你们呀,刘杰。”

  刘杰只当是将军祝贺他要得儿子,难为情地笑了笑说:“还祝贺什么?把安大姐跟金大娘都麻烦死了!”

  “你弄岔哪儿去啦?那个祝贺还要等几分钟呢!我是祝贺你们获得了崇高的荣誉:朝鲜政府决定授予你一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以表彰你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功勋;授予小梅一枚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以表彰她在医疗工作上的功勋。”

  刘杰只觉一股热流遍及全身,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他说了许多感谢朝鲜政府的话,心情还是平静不下来,便在这间不大的掩蔽部里,不停脚地转来转去。小喜跟着刘杰转,睁大两只小眼睛莫名共妙地看着他,不理解叔叔今天为啥这样坐立不安。

  方炜道:“刘杰,你不能安静地坐一会么?”

  哲峰也对刘杰说:“你到底是怎么啦?”

  刘杰对哲峰腼腆地说道:“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的了!你也不用问我,回想一下十二年前,安大姐生儿子的时候,你在我家大厅里的心情,就明白我现在的心情了。”

  “哦!”哲峰感叹地说,“原来是这样!”

  “哇,哇!”孩子落地了。

  里间里立刻传出蓉淑的报喜声:

  “恭喜,恭喜,二兄弟,是个小步兵!”

  金大娘也高兴地喊道:“昭斯米达,昭斯米达!乃木扎,乃木扎!”①接着,又用半通的中国话说,“哈!小志愿军一个的有啦!”

  ①朝鲜语:好呀,好呀,是个男孩,是个男孩!

  哲峰伸手把刘杰拉到自己面前,高兴地说:“刘杰,现在我正式祝贺你得了个儿子。你也要重复我十二年前的生活,现在该安静地坐下了。”

  “呃,呃,哲峰,”方炜提醒地说,“十二年前,你此时该做什么啦?咹!”

  “噢!”哲峰恍悟地说,“该给孩子取名儿啦。”

  方炜问道:“刘杰呀,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呀?”

  刘杰慌乱地说:“我心里都腾云驾雾了,还是请军长同志给取一个吧。”

  方炜呵呵一乐:“好,我老方倒真成了取名专家啦!既然授权于我,那末,……”他微闭二目,深思起来。谁知他一时竟想不出一个好的名字,便站起来,在这间小小的掩蔽部里来回踱步。

  哲峰着急了:“你那一肚子学问到哪儿去啦?老方。”

  方炜仍在思索,一面说:“你别打岔,哲峰,我要给这个孩子,取一个能与你们两家关系联得上的好名儿。嗯——这个,这个,……”他忽然眼睛一亮,“有了!朝、华,如何?”

  哲峰道:“呃!这不是十二年前……”

  “你听我说嘛!”方炜解释道,“十二年前,刘大嫂为了掩护朝华,献出了小喜,以后蓉淑就把朝华更名为小喜,以表纪念。现在,刘大嫂已经有了二喜和三喜,可都在中国,暂时跟这联不上趟。刘杰和小梅都是你和蓉淑带大的,如今又在战地上生了孩子,我们让‘朝华’这个名字,在刘杰的儿子身上复活,不是更有意义么?”

  “哎呀!我的老战友,老伙伴,老当家的!你可真了不起,真了不起!”哲峰倒了一杯茶,双手端到方炜面前。

  方炜接茶在手:“慢点,哲峰,咱们俩都是群众,刘杰也只有一半权,还不知小梅同意不同意呢?”

  从里间立刻传出了梅繁那无力的,但却是愉快的声音:“朝华在向军长伯伯致谢啦!”

  方炜一怔,坐下了:“哲峰啊!十二年前,在刘家大厅里,蓉淑也这样向我致谢,说的也是这句话。想不到十二年后的今天,在这里,小梅也用蓉淑当年的声调,几乎一字不差地又重复了这句话,这使我想起了多少往事啊!”

  “是啊,是啊!”哲峰眼泪夺眶而出,也激情地说道:“十二年前,咱们在中国一起打日寇,想不到十二年后的今天,你们又来到朝鲜和我们一道打美国强盗。老方啊!这是朝中两国的共同命运,两党的共同目标,把咱们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了。现在,两个帝国主义都在朝中人民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一个投降,一个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每当我回想起在中国抗战的那段战斗生活,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两国军民团结战斗的可贵和伟大意义。”

  “是啊,是啊!”方炜也流下了激情的泪,“我们两国军民团结起来的力量,无敌于天下,是任何敌人都不能战胜的。因为,我们的这种友谊,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全体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首相,亲自缔造和培育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的,是在同生死、共患难的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我们的这种友谊,是永恒和牢不可破的。如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胆敢对我们再发动战争,它必将遭到更加惨重的失败!”

  哲峰连连地点着头,激动得说不出话。他一手拉住刘杰,一手拉住小喜,沉思一会,说道:

  “老方,我想给朝华也做一只连心锁,要做得跟小喜的那只一样。两只银锁心连心,朝中友谊万古长青,永放光芒!”

  “好极了!哲峰。”方炜高兴得象个年轻人一样,一下跳了起来。……

  连心锁,第二只连心锁,现在正戴在第二个朝华的脖儿上,在列车窗沿上摆动,碰荡,铿锵有声,闪闪发光。

  汽笛鸣叫,列车即将开动。方炜和哲峰还紧紧地握着手。在今天以前,两位老战友珍重道别已经好几次了,临别赠言也说了不少,但是,在这即将离别的难忘时刻,他们似乎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

  “再见啦,哲峰,”方炜抖了抖哲峰的手,“人虽分离了,但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哲峰也抖着方炜的手:“我们永远战斗在一起,团结在一起,胜利在一起!再见啦,老方。”

  两位老战友互相深情地望着,都流下了惜别的眼泪。老柳、蓉淑、刘杰早已噙满泪水,难过得说不成话,梅繁已经哭开了。车站和列车上的扩音器里,同时用中朝两国语言播放出《东方红》和《金日成将军之歌》,在一片欢呼声中,列车开动了。车站上和列车上的人都流着泪水,挥舞着手臂,高声喊着:“再见啦,阿爸吉!阿妈妮!”

  “安宁希匹希哟!安宁希匹希哟!”①

  ①朝鲜语:祝好之意。

  “将军伯伯!安妈!老柳伯伯!小喜哥哥!”小朝华哭着喊着,拚力向窗外挣,要不是梅繁抱得紧,差点要掉下去了。

  “叔叔!梅姑!朝华!问奶奶好!问妈妈好!”小喜跟着列车跑着,哭着,喊着,眼泪把锁都冲湿了,还在大喊:“朝华,朝华!别忘了问妈妈、问奶奶好呀!”

  “小梅!二兄弟!”蓉淑满脸是泪,也声音沙哑地喊叫着,“你们一定要代我向嫂子和妈妈问好呀!一定要代我向刘喜同志,鲍三豆子同志,向老村长,向刘家郢党员同志们和全体乡亲们问好啊!”

  “老方!……小,小虎子!……枝……枝子……!”老柳嗓子喊哑了,急得挥着帽子跳脚,满头的白发在迎风飘动。

  列车缓缓地开出了车站,驰上了鸭绿江大桥,向祖国的大门丹东开来。铁桥西头,又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祖国的亲人——丹东市人民在热烈地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列车上无数只手又在向西挥舞,向阔别了八年的祖国人民致敬。在万众欢腾中,列车驰进了凯旋门。

  (完)

上一页 回目录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