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袁隆平传

六五

  于是,人们将牛、羊、猪(三牲俱全为太牢)各一具抬上供桌,随后则是五彩缤纷的果蔬陆陆续续被礼仪人员摆上供桌。

  接着,主祭人袁隆平和诸位陪祭人依次盥手,就位。只见主祭人袁隆平高擎起火把,点燃了祭坛前的圣火。

  随后,海内外嘉宾先后奠酒,读祭文,向“天子坟”行鞠躬礼。

  在古朴典雅的古乐曲和舞蹈表演之后,由一位农民代表手持原始的犁杖,铧开了罗霄山春天的第一犁……

  由袁隆平点燃的圣火,则继续闪耀着火焰,仿佛是从刀耕火种的年代传来的赞歌。

  这里是春天,这是在袁隆平生命中遇见的最美好的季节。

  炎帝陵的东侧有一片山地,那山地拥有惟一的红色,那是一种耀眼的赤红,红得那样灿烂,那样固执。由此,袁隆平想到,这红色的土地,或许来源于原始人类刀耕火种时焚烧的烈火;这红色的土地,或许是被炎帝始祖给烧红的。这些原始而热烈的红土地,犹如远古时代的图腾,横卧在他的眼前,他感到了一种波澜壮阔的美。

  袁隆平捧起一块刚刚用耕犁翻出来的红色泥土,感到了一股湿热的气流从手掌缓缓流人心田。于是,心中激荡起一股力量。

  他若有所悟:这就是红土地的力量!

  袁隆平想到,他是红土地的子民,是红土地给予了他寻梦的力量。这力量,是塑造生命与振兴生命的源泉。

  我们说,这红土地孕育了一代英明领袖,孕育了倔强的山河,也孕育了一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土地崇拜是我国农民的一种美德,“尊天而敬地”的古老情怀,代代相传。每逢播种的春天,收获的秋天,我国农民不仅要祭奉祖先,还要祭奉始祖神农。他们年年祈求神农保佑,祈求五谷丰登。

  袁隆平远远瞧见一位老农在另一个山坡上手把铁锨深翻土地。只见那位农民俯着身子,背朝天空,面对着肥沃的红土地,喘着粗气,深深地挖下去,身子稳稳地扎根于那一片红土地。

  迎着料峭的春风,流足了汗水的老农放下铁锨,坐在山坡的一块岩石上,从身上摸出一杆旱烟袋,从布袋里捏一撮烟丝,按入烟斗里,点上火,用嘴对准烟嘴儿“咝啦、咝啦”地吸着……一袋烟抽完了,那老农站起身来,重新紧握铁锨,继续挖地…… 那一串串汗水流个不停。

  袁隆平用敬仰的目光凝视着那位老农民,感慨万端。他感慨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就是由眼前这样的农民一锨一锨开掘出来的;当然,他也感慨我们文明古国今日的落后现状,为了摆脱这落后现状,他们在竭尽全力地开掘……

  夜晚,罗霄山脉西麓被五彩缤纷的焰火映照得多姿多彩,雄伟壮观的罗霄山更加灿烂辉煌。轰然爆裂的烟火响彻天宇。这火焰,这声响,带给袁隆平的是振奋和鼓舞。

  【第三十三章 “隆平高科”横空出世】

  1998年6月,湖南省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在长沙举行资产评估结果发布会,宣布经过专家评估,作为无形资产,“袁隆平”名字的品牌价值为1008.9亿元人民币,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震动。

  对于这次评估,袁隆平却泰然处之,他说:

  “我以为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像我这么一个糟老头子,一米六九的身高,60公斤的体重,砸了骨头卖掉也值不了几个钱。我把什么资产评估这类事看得很淡。我一个月的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贴、演讲费,掐指一算,总共有三四千元,够了!”

  在我国,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成果基本上是无偿使用的,而种子经营部门却赚了大钱,全国经营杂交稻的种子公司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单位不少于5个。在美国,每经营一磅常规稻种也要付给科研单位5美分。

  这就引出一连串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开发,要不要和市场接轨?杂交水稻的知识产权怎样保护?袁隆平为什么不申请专利?倘若袁隆平搞垄断经营,那么他将成为世界级的大富翁。

  对于这一连串问题,袁隆平的回答是:我从没想过要当什么富翁,我所想的是谁种杂交水稻我都欢迎,而且杂交水稻的推广面积越大越好。

  袁隆平总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当做全社会的财富。回想当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最初发现“野败”最新材料时,就毫无保留地向全国育种专家和科技人员及时通报,并且慷慨地将他们所培育的新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全国有关单位协作攻关。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便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名农业科学工作者来海南参加试验。

  袁隆平被聘为美国水稻技术公司的技术顾问,年薪1.5万美元,他自己却分文不取,而是用这笔钱扶助在杂交水稻研究中有所发现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出国深造。他还将自己获得的奖金,作为奖励基金,奖励在杂交水稻领域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

  他不喜欢与人谈论享受,他说,一个人光讲索取和享受那很浅薄,一个人生存的价值在于创造。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使人充实,才使人活得有意义。

  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 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他喜欢给人讲述少年时代母亲给他讲过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葛朗台的故事,他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