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袁隆平传

  “你的手很灵巧,乐感也不错,将来准行。”

  果然,袁隆平不仅乐感好,悟性也好,进步很快。就在这一年系里举行的新年晚会上,他与那位学友演出了小提琴二重奏,很受欢迎。

  西南农学院坐落在半山腰,山脚下便是嘉陵江。江上白帆点点,号子声声。有时他拿着一本书,坐在校园操场的台阶上,默默地注视着绿绿的嘉陵江水,聆听着那江轮上悠扬的汽笛声。他不仅是嘉陵江水的观赏者,而且是嘉陵江水的搏击者。每逢节假日,他便与几个会游泳的同学结伴到嘉陵江上畅游。他们故意选择水流湍急的地方,拼命地逆流而上。虽然累得大家张着口直喘气,但是他们感到一种拼搏的满足。来到岸上,他们便开始追逐嬉戏。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学子时代。

  袁隆平 “浪里白条” 的绰号,从小学一直带人大学。到大江大河里去畅游,始终是他的课余爱好。

  1951年春季,贺龙同志在成都主持了院的“体育明星”。西南地区第一届运动会,袁隆平作为西南农学院的运动员代表,夺取了西南地区游泳比赛第四名。

  1951年夏季,在抗美援朝的热潮中,袁隆平怀着“保家卫国”的热忱,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歌,走进重庆市征兵办公室,毅然报名参加志愿军,决心投笔从戎。

  光荣榜贴出来了,袁隆平体检合格了,成了西南农学院被录取的8名飞行员之一。正当袁隆平一行人整装待发之际,国务院做出决定,急需要在校大学生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一律留校继续读书。尽管这次“投笔从戎”未能如愿,但反映了袁隆平热爱祖国,听从祖国召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转眼之间,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4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了。毕业以后到哪里去?袁隆平面临着又一次选择。

  从小学到大学,他在重庆整整生活了12个春秋。他爱重庆周家湾龙门浩的青石板街,爱重庆的嘉陵江水……他多么希望留在重庆的农业科研单位啊!

  然而,学校发出了号召,号召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袁隆平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毅然填写了这样几个大字: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别了,母校!

  别了,龙门浩!

  别了,重庆!

  袁隆平拿着毕业分配通知书,赶往湖南省农业厅去报到。在那里,他知道了他要去的地方是湖南省最偏僻的湘西安江农校,他将成为这所农校的教师。

  袁隆平始终把自己比做一粒种子,既然是种子,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

  【第五章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袁隆平手里拿着湖南省农业厅的一封信,提着简单的行李,奔向了安江农校。

  他先是绕道乘火车,再坐汽车,而后是坐马车,再后来便是背着行李,徒步翻越雪峰山,历时半个多月,行程1000余公里,终于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任职的黔阳县,那时叫龙标。诗人曾有诗句抒发自己当时的心情:

  “莫道弦歌愁远谪,春山明月不曾空。”他走进安江农校,开始了长达20 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安江农校坐落在偏远的湘西,是由古老的圣觉寺改建的。校园被雪峰山环抱着,湍急的沅江水穿过峡谷,奔流其间。那高高的雪峰山,山势险峻,峭壁剑峰,一尊尊,一柱柱,高耸挺拔,令人惊叹。清清的沅水,顺山势流淌,一路留下长长的画卷。

  走进校门,只见古松翠柏。几只老鸦栖息在古树的枯枝上,却不见了泥塑菩萨。袁隆平不由得浑身一悸,他似乎品尝到了个中的寂寞。但他转念一想,寂寞也不是坏事,我国的荒刹古寺曾孕育了中华文明。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从西域取经回来,在慈恩寺中埋头多年,将经文直译为汉文,成就了不朽的佛教文化;还有明清时代的“八大山人”、弘仁、虚谷等著名书画家,他们的作品也都出自古寺。诸多高僧在古寺中,潜心修炼,断了俗念,不再追求名利,后来却很有作为。

  古寺除了可供农校使用的十几间空房之外,还有一口吊钟。每当上下课时,学校的勤杂工便拿一根耙齿在钟上敲上几下。那钟声十分洪亮,在山间久久回响。

  因当时刚解放不久,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还拨不出更多的经费来扩建校舍,无力装备这所农校。

  袁隆平手里拿着湖南省农业厅的一封信,提着简单的行李,奔向了安江农校。

  他先是绕道乘火车,再坐汽车,而后是坐马车,再后来便是背着行李,徒步翻越雪峰山,历时半个多月,行程1000余公里,终于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任职的黔阳县,那时叫龙标。诗人曾有诗句抒发自己当时的心情:

  “莫道弦歌愁远谪,春山明月不曾空。”他走进安江农校,开始了长达20 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安江农校坐落在偏远的湘西,是由古老的圣觉寺改建的。校园被雪峰山环抱着,湍急的沅江水穿过峡谷,奔流其问。那高高的雪峰山,山势险峻,峭壁剑峰,一尊尊,一柱柱,高耸挺拔,令人惊叹。清清的沅水,顺山势流淌,一路留下长长的画卷。

  走进校门,只见古松翠柏。几只老鸦栖息在古树的枯枝上,却不见了泥塑菩萨。袁隆平不由得浑身一悸,他似乎品尝到了个中的寂寞。但他转念一想,寂寞也不是坏事,我国的荒刹古寺曾孕育了中华文明。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从西域取经回来,在慈恩寺中埋头多年,将经文直译为汉文,成就了不朽的佛教文化;还有明清时代的“八大山人”、弘仁、虚谷等著名书画家,他们的作品也都出自古寺。诸多高僧在古寺中,潜心修炼,断了俗念,不再追求名利,后来却很有作为。

  古寺除了可供农校使用的十几间空房之外,还有一口吊钟。每当上下课时,学校的勤杂工便拿一根耙齿在钟上敲上几下。那钟声十分洪亮,在山间久久回响。

  因当时刚解放不久,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还拨不出更多的经费来扩建校舍,无力装备这所农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