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亦舒传奇

  【惜缘】

  这不是一本小说,这是一本薄薄的励志式文选,每篇文字都告诉读者,不不不,生活并非逛玫瑰园,生命本身异常痛苦,可是——

  可是你必须承担责任,克服困难,才能好好生活。

  ——亦舒《人生路》

  每个人一生下来,他或她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因为各种各样的环境际遇,他们便成为各式各样的人。

  每个人都会有故事,这便成为了苦苦众生,造就了世界的繁复精彩。

  不管是“中心人”抑或是“边缘人”——激情生活的创造者和人生边上的看客,都会渴望知道别人的故事。人类也许是最有好奇心,最关心同类思想与生活的动物。

  道听途说已远远不够,文字的发明,自然让人类雀跃不已。

  因为从此之后,无论何时,都可以在书籍当中转来转去。在嗅闻那书卷中透出的种种现代的或古典的气息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业时代,书籍当得是一座重要的桥梁,延伸了人们对世界的了解与向往。

  而在灯红酒绿不夜天的工业社会,书籍当得上是一服清凉剂,纯粹的阅读会让人感到安详与宁静。

  即便也有厮杀,即便是黯淡的结局,“书中日月长”,似乎那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总隔了一层。

  看书的日子是可以无所担待的日子,是可以感觉到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痛苦却仍然能纵酒谈笑的日子。

  所以,尽管有了无线电,尽管有了电视,自15世纪印刷术诞生之后一直处于无可替代经典位置的文字,依然风光无限。

  是,文字不再独统天下,影像变为新文字,新语言,是生活必需品。如交谈可用电话,消闲着电视电影,通讯用FAX,联络用电子邮件,提款按提款机(甚至连签名也免了),写文章用电脑,获得信息可通过“高速公路”,音乐也从“听”变为“看”——看M·T·V,看演唱会,回忆童年往事只须翻看录像带,梦系青春也可用新技术展示,交朋结友可通过Internet,媒人也变成了“电子红娘”……

  媒介就是信息,形式就是内容,语言就是现实。甚至,已没有不经形式承载的内容,没有未经语言建构的现实。

  但是,这并不代表文字的细致、缓慢、迂回、委婉、深远与完整,就轻而易举地被影像的直接反应,快速生死,粗略片面所代替。

  每当匆匆在路上,看见身旁的人手携着一本书,便无来由地感到;人在旅途,能有书相伴,谁说不是一种幸福?

  这是读书人的书缘,那么,写书人的呢?

  写书人一开始也是读书人,坐拥书城的时候,一卷在握的时候,万象之间,云霞呈幻,花鸟争妍;人情事理,变化万千;风雨之夕,月明之夜,又岂能无所感触?

  有感触便有话有文章。一下笔,即使不能写尽前尘往事,沧海月明,也足够我们剪烛把盏,夜话西窗。

  所以,写书人应该更惜缘。

  亦舒就是一个惜缘的作家。

  我们平常所说的缘分,好像是一个很玄的概念,来无踪,去无影。充满憧憬之情的时候,我们会满怀希望地说:“看缘分吧”;而当事不如愿的时候,我们也会无可奈何地说:“这就是缘分”。还有什么有缘无分,有分无线等等,直搅得人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到头来,一样不了了之。

  而对于亦舒来说,这不是什么复杂的问题,写作伊始,她是有话要说,顺其自然地用笔“说”了出来罢了。可以说她是一个天生有小说创作的才能,又有机会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

  亦舒的创作道路一点都不艰辛曲折,写小说对她来说,像是再容易不过的事,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从她的第一篇小说开始,只要她写,就一直有报刊争着要登。

  但是,她一直努力地写了三十多年,就不仅仅是任性而为了,这里面我们能感到坚持与执着的分量。

  迄今为止,亦舒出版了近二百部作品,以小说居多,散文也不少。由于具有艺术勉力,她的作品不胜而走,在英国,她被人拦路问“你是写小说的亦舒吧”;在香港,连银行职员都会互相转告:“亦舒回来了”;在大陆,也有很多拥戴。

  不断地创作,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毫无疑问,亦舒是一个成功的作家,或者说是一个极成功的作家。

  这是她自己与写作的一份缘,也是她与读者的一份线。

  回想起来,亦舒自己也感到遥远吧?套用她最喜欢的一句诗:呵,惆怅旧欢如梦。

  那一年,她才十四岁,第一篇作品《暑假过去了》,由哥哥倪匡送到了《西点》上刊登。之后,出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甜呓》,可算是处女作。

  那时候,她是家里的“小妹头”,有四个兄弟,她承受了兄弟们的许多温情。二哥倪匡更有意思,小时候叫她作小咪,长大了则戏称为“大文豪”。

  当然,那个时候倪匡还不叫倪匡,也不叫卫斯理,他叫倪亦明,亦舒也叫倪亦舒,虽然差点被母亲改成了倪亦容。

  看来少年时的亦舒新潮反叛得很,以至母亲也为她的“敏感,情绪化,容易激动”担心,希望她凡事能容忍,冷静。

  但她的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也很早就令人为之瞩目。

  据说亦舒很早就在《中国学生国报》写稿,是典型的文艺青年,她写得勤而快,早就在同学之中鹤立鸡群,更是编辑们眼中的不可多得的才女。他们追稿,打电话上她的学校,冒充是家长,诸多麻烦,他们也乐此不疲,务必要求得她的稿子到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