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叶剑英传

一一三

  正当叶剑英以他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军队院校建设、现代化建设大显身手的时机,林彪及其一伙则背后施放冷箭,加以干扰破坏。叶剑英在困境中,仍然排除干扰,坚持正确方向。当时林彪鼓吹“院校学制要缩短,军事学院一期三个月、五个月就行”。叶剑英针锋相对地提出,军事学院的学制,完成系至少两年,速成系至少一年。有一次,张震向叶剑英汇报这个问题,他听了后气愤地说:“我在黄埔军校时就管教育处,黄埔军校的教育计划是我拟订的,难道这个常识问题我还不懂吗?学制适当缩短一些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改成三个月、五个月一期,那就不叫培训,而是变成短训、轮训性质了。三、四个月时间,只能轮训一个课题。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军校学员,没有两年以上的时间是不行的。”

  为了抵制林彪的错误主张,叶剑英曾当着毛泽东的面据理力争,可惜未被采纳。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邓小平适时提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又作出恢复军队原有院校的重大决策。叶剑英非常高兴。向张震说:这样做就好了!大砍院校,对军队训练工作破坏很大,今天要下决心把院校办好。他要求全军院校领导班子必须坚持革命化原则,搞好团结;院校体制要进行合理调整,任务要适当下放;在军事教学中要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要培养高质量的受部队欢迎的学员等等。所有这些对当年林彪的干扰破坏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使得全军院校在一个时期里尚能保持正常的秩序,取得了新的成绩。

  ①张震:《远见卓识,功彪史册》,载1986年11月8日《解放军报》。

  五、元帅余事付讴歌

  叶剑英在积极投入全军军事科研和教育训练的领导工作,致力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期间,还奉中央之命,从事外事活动和其他工作。1958年,他相继访问印度、波兰。1960年、1961年,他曾两次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和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越南,写下了《重访河内》、《敬赠胡志明主席湘妃扇》等诗篇:“重访亲邻瞬隔年,中南光景倍增妍”,讴歌中越两国领袖和人民之间友谊长存。1963年,他随刘少奇主席访问朝鲜,填《水调歌头》词一首,祝愿“中朝友谊,鲜血凝成万代长”“放眼观天下,旭日耀东方”。

  这一年12月,罗荣桓元帅不幸逝世。他以极其悲痛的情怀,写下两首悼诗:

  (一)

  毕生战斗明敌我,侨辈庄严一典型。

  大业方兴公竟逝,哀歌声里起雷霆。

  (二)

  严明公正三军冠,苦学力行不尚言。

  东海朝阳南山月,清辉漫洒在人间。

  这一年,叶剑英怀着对毛泽东主席的深厚情感,专程访问了湖南韶山,热情歌颂衷心爱戴的导师,写下了“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风物耐人思”的名句。

  1964年秋,叶剑英在大连开会,有感于国际形势的动荡、苏联国情的演变,吟成一首七律《远望》: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日踪。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这首诗由董必武辗转传到北京,发表在1965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上。毛泽东看后十分欣赏,熟记在心。1965年年底毛岸青和邵华来看望他,便当场一字不错地默写给他们夫妇,并嘱咐他们向叶伯伯学习,好好干革命。

  后来,他们把毛泽东手书稿送给叶剑英,附信云:“父亲对伯伯是很尊敬的,对伯伯的诗也是十分喜爱的。”“父亲是那样喜爱伯伯这首诗,不仅把诗中句句都记入脑海,而且连什么时候,刊登哪个报纸都记得。”

  ①访问邵华谈话记录,1993年12月。

  可见,毛泽东对叶剑英诗词的熟悉和珍爱了。叶剑英在自己的诗词中不止一次地称毛泽东为导师,他热爱毛泽东的诗词,并在诗词创作中借鉴毛诗。毛泽东推崇中国古代诗词大家,但在通常情况下很少评论当代诗人,而对叶剑英却是很少的例外。他称赞叶诗“酣醇劲爽,形象亲切,律对精严”,他在给陈毅的谈诗信中,说“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叶剑英和毛泽东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友谊,那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深厚诗交。

  ②《毛泽东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166页。

  ※第三十三章 在动乱中稳定军队

  一、“天下不能乱,长城不能毁”

  1966年,中国开始进入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这一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所谓“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对党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错误的改组,成立了所谓“中央文革小组”,并让它掌握了中央的很大一部分权力。林彪、江青、康生、陈伯达、张春桥等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全国陷入了混乱局面。

  “文化大革命”开始,身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军委副主席兼任军委秘书长的叶剑英,负责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重任在肩,异常繁忙,心情一直处于紧张和矛盾之中。他虽然从一开始就感到运动来得迅猛,处于“不理解”的状态,但出于对毛泽东的长期信赖和深厚情感,还是力图跟上毛泽东对运动的部署。他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曾一度负责首都工作小组,保卫北京市的安全。然而随着运动的深入,越来越乱,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他觉察到运动的矛头所向不对,开始为国家与军队的命运和前途担忧,对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逐步进行抵制和斗争。

  ①访问韩双亭、史进前、吴德谈话记录,1985—1994年。

  斗争集中围绕着“要不要党的领导和要不要稳定军队”问题展开。

  林彪、江青一伙从“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制造天下大乱,同时搞乱军队。他们指使军内外“造反派”冲击军事机关和围攻军队领导干部,妄图从乱中夺权,改变人民军队的性质,使之成为他们随心所欲的篡党夺权的工具。

  叶剑英和军委几位领导人始终坚定地认为:“天下不能乱,长城不能毁”,人民解放军这支几十年来在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无论天下怎样乱,一定要稳住阵脚。只要军队不乱,天下就保得住。

  ②叶剑英谈话记录,1982年11月11日。

  因此,叶剑英要求军队必须保持高度戒备,听从统一指挥,并同徐向前、聂荣臻、陈毅、贺龙等几位元帅和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副主任刘志坚等多次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稳定军队的规定和措施。据查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有关文件和会议记录,以及访问刘志坚、李曼村等回忆,主要的有:

  (一)5月25日,向全军发出《关于执行中央5月16日通知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全军各级党委对运动“加强领导”,“在连队和一般机关干部中,着重进行正面教育”。并且规定要“点名批判”的人,由各大单位常委批准。

  (二)6月14日,向全国县团级以上单位发出《关于部队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几项措施的请示报告》,明确规定在连队和师以下战斗部队中着重进行正面教育。军队一律不准上街游行,一般不参加地方的批判大会。而且把军内“文化大革命”限制在宣传、文化等少数部门。决定在总政设立全军文化革命小组和文化革命办公室。同一天,叶剑英向毛泽东、周恩来作了《关于建立军委常务会议问题的请示》。经批准后,凡涉及军队的重大问题,由军委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以加强军委的集体领导。

  (三)6月21日,叶剑英批准下发关于军队“文化大革命”的六条指示。指示要求对各院校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并决定“整风彻底”的院校不开展“四大”,即不搞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四)7月8日,叶剑英在《部队文化革命动态》上以总政治部名义加上一个批语:军队“文化大革命”只限制在23所高等技术学校中进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