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叶剑英传

八〇

  叶剑英听到这些反映后,就及时做思想工作,并提到校党委会上进行专题讨论。他说:“争娶团结、改造、使用旧军队和旧军官问题,在党的七大文件中,已有明确的论述。中国的旧军官人数很多,不能简单地对待,必须争娶改造和使用他们,因为这不是少数人的问题,我们的眼睛要看到几百万。”他在讲到争娶改造旧军官的可能条件时,特别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卷第261页。

  他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导来统一大家的认识,并要求学校各级党的领导人及有关同志,对旧军官要做到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诚恳,政治上平等,生活上关心。因此,这些刚从旧营垒转到革命道路上来的同志都心悦诚服地接受帮助、教育、政治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叶剑英的言传身教,对旧军官的改造、团结起到了特殊作用。他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毕业于云南讲武学校,曾执教于黄埔军校,后来又去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到中央苏区任红军学校校长,抗日期间又作过多年统战工作,可以说集军事、政治、外交才能于一身,在军内外颇有影响。旧军官出身的教员虽然大都毕业于中外各种军事学校,但在叶剑英面前,多属晚辈。他们敬佩叶剑英,也愿意聆听他的教诲。当时,有些教员,一时还放不下过去的“官架子”。叶剑英就诚恳地对他们说: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旧军队那一套再拿到革命队伍中来,还有多大意思呢?人过来了,架子也要放下来;架子放下来,才能从思想上站过来。话不多,却很能启人深剩叶剑英从来不以老资格自居,而是以诚相待,平等相处,使一些原来对共产党有误解的人,逐渐地消除了误解。有一位姓周的教授,资格老,水平较高,在同行中有一定威信,人皆呼之为周老。叶剑英尊重他,也称他为“周老”,常同他商量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他做旧军官的思想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民主

  叶剑英十分重视教学民主。他认为,教学民主既是教学原则,也是教学方法,当教员与学生之间、教员与教员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发生矛盾时,可以通过发扬教学民主来解决。他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准备、施教、检查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作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写出讲授提纲。由主讲的教学组根据上级的方针和计划,拟出草案,然后到学员中深入进行调查,了解学员的文化程度、有无作战经验以及对课目的要求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写成讲授提纲,再将提纲交给有学员代表参加的教育准备会反复讨论、修改、补充,最后通过。有了讲授提纲,还要确定讲授方法,准备模型、沙盘、图表等教学器材,便于学员听课和理解。

  第二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员授课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若干教员、助教组成的教学组。整个教学组的教员都一起去上课,其中一人主讲,其余旁听。

  叶剑英强调授课要有针对性。一次,他在听取教育部同志的工作汇报中,了解到教军事地形学的教员提出了“三不讲”,即学员用不着的不讲,学员接受不了的不讲,没有准备好的不讲。他认为这“三不讲”的经验很好,随即向全校教员进行推广。在授课的基础上,要组织好讨论。讨论时,学员围绕教员讲授的内容进行理解、消化,有实践经历的学员可以结合自己参战的经验和战例进行发言,这样不仅可使其他学员受到教育,也可以使教员从中受到启发。最后是做好总结,不仅要总结课目内容,而且要总结教学方法及学员们的学习心得。

  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考试来检查教学的效果。由上而下定期召开教学检查会,由下而上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总结检查教育计划、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保障等。

  叶剑英办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他要求把学校的教学与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的实际结合起来。校教育部经过研究,随即抽出一批教员组成战斗参观团,先后前往太原、济南等地,实地参观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的太原战役、济南战役等战役、战斗,收集有关资料和作战经验,回校后给大家作战役报告,使教员和学员受到了生动实际的教育。

  这一系列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的实施,使学校的教学活动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员积极、认真、负责地施教,学员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办好学校,使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叶剑英深入动员各级干部带头学习。一次,他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谈到干部的学习问题时,说:“干部学习是一个任务,不是一个额外负担。古语说过‘不教而战是谓弃之’,意思是说:军队一定要有教育,如果不经过教育,而拿去打仗,那就是抛弃。我们的部队是有教育的,远至红军成立以至现在,我们就抓紧军队的军事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早就成为我军的生活要素。不论在前方或在后方,只要有点滴时间,我们就进行军事、政治教育,这是我们经常的工作。但今天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必须要向全校干部提出‘不学而教是谓害之’的警语,作为加强干部学习的动员。”

  ①叶剑英在华北军政大学校党委扩大会议上的结论,1948年11月。

  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必须把全校中、高级干部先动员起来,弄通思想,带头学习,才能纠正经验主义与事务主义的思想作风,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他对干部(包括教员)的学习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关于学习态度。要有虚心的态度,提倡“相师”,即相互为师。干部与干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教员与学员之间,互相学习。(二)关于学习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列主义理论,这是最基本的。二是军事科学,包括战略、作战艺术,还包括国家的经济与政治问题。

  三是教学业务,学习自己要教别人的东西,先学后教。四是党报,通过学习党报,了解时事,了解政策,了解马列主义和军事科学。(三)关于学习的组织检查。采取查笔记、查书本、查写作的办法。查笔记,就是要求读书要写摘要;查书本,就是要求在读过的书上画标记,写眉批;查写作,即要求写读书心得。

  叶剑英要求全校干部认真学习,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抓紧时间,刻苦读书。萧克回忆说:“剑英同志很重视学习。他很用功,读书多,知识面很宽,很有学问。有一次,他送给我两卷本的《苏联国内战争史》让我读。我发现,他在书中作了不少眉批,划了许多圈圈点点,可见他看得非常认真、细致。”

  ①萧克:《记叶剑英同志二、三事》,载1983年7月10日《解放军报》。

  六、物质保障

  叶剑英对学校的后勤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校务部的同志说,物资保障用之于人,要保证身体健康;用之于工作,要保证教学需要。校务部根据他的指示,组织建立了器材室和印刷厂,统一管理全校教学器材采购、制作、供应和教材、资料的印刷。学校还建立了生产基地,开展农副业生产,改善全校人员的生活。

  叶剑英十分重视群众对后勤保障工作的反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一次,他在听取学校各单位的情况汇报时,一大队政委徐兴华背了一首学员写的打油诗:“生活太单调,出去逛逛庙,庙中泥菩萨,比我更枯燥。”他听后很感兴趣,问清了此诗的来龙去脉:原来,由于学校住房紧张,许多干部学员家属来到学校后,住房一时解决不了,只好与爱人分祝这些干部南征北战多年,同家属团聚很少,现在家属来了,却没有住处,思想上不免有些情绪。

  一个星期天,几个团职学员出去散步,来到镇外的一个小土地庙。其中一人在庙门上写下了那首诗,另一个学员见了,又补上两句:“转身往回走,回去睡大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