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叶剑英传

六六

  7月22日下午,美军观察组(代号“迪克西使团”)第一批人员乘坐的一架美制C—47型运输机飞临延安(第二批8月7日到达。驻延安美军观察组共18人)。周恩来、叶剑英等前往机场迎接。那天,延安机场刚抢修不久,跑道路面基础不牢。飞机降落的时候,出了点小故障,叶剑英急忙走上前去察看,关切地问道:“飞机坏了没有?”曾长期担任过美国驻华使馆武官的包瑞德当即用汉语回答:“伤人乎?莫问马。”叶剑英事后谈起这件事笑道:“我知道他是一个中国通,想不到他还真有点学问咧!”观察组到延安后,7月26日,叶剑英陪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举行盛大晚宴欢迎美军观察组第一批人员。席间,毛泽东同他们亲切交谈,气氛融洽。

  8月3日上午,叶剑英向他们全面介绍了敌后战场情况和部队的编制、组织装备等情况,比向中外记者团所介绍的更为详尽,引起对方极大兴趣。包瑞德不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叶剑英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会谈中有问有答,气氛十分融洽。叶剑英谈话结束时,美军观察组成员全体起立,包瑞德致词说:“今天,叶将军所作的报告是很有趣味很有价值的,我们能听到叶将军的报告是很荣幸的。叶将军,你以这样充分的对我们的信任来作报告,我向你保证,对你报告的这些材料,保证以很小心谨慎的态度对待之。”

  ①叶剑英谈话记录,1982年4月5日。

  正式会谈之余,叶剑英还特意到包瑞德住地去看望他,同他亲切交谈。

  双方还在友好气氛中交换了一些情报和军用品。时隔25年后,包瑞德在他撰写的回忆录《美军观察组在延安》一书中介绍叶剑英将军时这样写道:“他是一个子较高、英俊精干的人。他总是麻利地出来进去,似乎不像一般的久经战争磨练的共产党人。讲话过程中,他可能试图夸大共产党军队的重要性,但总的来说,他的介绍是客观的。这证明,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批评是过火的。”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参观、考察,观看八路军部队军事技术表演,观感极佳。8月下旬,美军观察组在叶剑英的精心安排下,派丁甘如副处长等陪同,分小批赴太行、山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考察,历时4个半月,行程2000英里。实地考察给他们上了深刻生动的一课。观察组政治情报组组长谢伟思在他的第26次报告中称:“共产党在各游击基地均居优势并具影响力,且已获得农民与自由人士之支持。”鲁登在向美驻渝大使馆的报告中写道:“经数月华北、察绥实地证实,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深得人民拥护和爱戴……”意外的是,美军观察组的惠特塞上尉在山西农村考察期间遭到日寇杀害。八路军总部决定把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食堂改为“惠特塞纪念堂”,朱德亲笔为纪念堂题了门匾。朱德、叶剑英还致函远在美国的惠特塞夫人,表示“深为悼惜”。

  ①访问丁甘如谈话记录,1981年11月。

  1944年12月15—17日,叶剑英陪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继续与包瑞德、伯德上校等会谈有关双方军事合作问题。

  为了表彰包瑞德在华工作成绩,在延安特意举行了美国陆军中印缅战区统帅部对包瑞德的授勋仪式。毛泽东、朱德等出席了仪式。

  1945年6月2日,包瑞德离开延安之后,叶剑英应美军观察组的邀请,同毕德金中校、斯文生少校及斯特尔上尉就美军负责在华建立美军通讯网、在延安设立侦察电台、派驻美军联络员等问题进行会谈。由于对方提出了一些无理要求,缺乏真诚合作的态度,会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①叶剑英与美军观察组毕德金中校、斯文生少校等谈话,1944年6月2日。

  七、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在抗日战争面临严重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增强党的战斗力,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得到进一步统一,确定在党内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从1941年5月毛泽东所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开始准备。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党的历史问题。会上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严肃批判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同时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叶剑英出席了这次会议,于9月12日作了发言。他在发言中用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的精神来剖析自己。他说,要“脱裤子”赤裸裸地检查自己,看看自己有无犯过错误的“伤痕”。

  他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20余年来走过的道路和所做的工作,深感学习不够,表示今后在工作中学习,向毛主席学习,肃清思想上的主观主义。”随后,叶剑英积极参加中央高级干部学习班,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整顿三风的报告和其他有关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经验,对存在于自己头脑和工作中的不足与缺点作了认真系统的检查总结。

  ①叶剑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发言,1941年9月12日。

  整风运动全面开展起来以后,中共中央决定在整风的同时,进行一次普遍的审查干部的运动。这个运动本来是要解决敌我矛盾的问题,肃清、争取并改造潜入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中极少数的特务、破坏分子。虽然中央在决定中强调整风和审于二者在性质上互相区别,不能混淆,但事与愿违,在运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混淆敌我两类矛盾的问题。尤其是1943年夏在延安开展的“抢救运动”,问题更为严重。叶剑英和其他一些同志感到审干的“抢救运动”做法不对头,直接向党中央负责同志谈了自己的看法:“延安哪有这么多特务呀?如果这样的话,那延安还能不能存在?这样搞法不行。”此事得罪了极力主张搞“抢救运动”的康生。康生一伙告他的“阴状”,说他右倾,还制造借口,搞逼供信,蓄意迫害他的亲属,直至两次剥夺了他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权利。后来,毛泽东提出九条方针,强调“调查研究,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才纠正了“左”的做法。

  ②叶剑英谈话记录,1982年4月1日、2日。

  叶剑英在军委直属队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抵制“抢救运动”的过火行为。他几次深入到二局等单位,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找挨过整的干部一一谈话,弄清问题,纠正错误,使绝大多数干部得到甄别平反,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原重庆曾家岩周公馆的收发员左仲平,曾和叶剑英一起工作过,后来调到定边苟池盐务局当领导。在整风运动中,有些人根据左仲平的父亲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军需官这一情况,推测他父亲是国民党“CC”特务,并把他本人打成“特嫌”,将其开除党籍。左仲平多方解释都没有用,被下放到吴起县政府当一名文牍秘书。他多次申诉,毫无结果,非常苦恼。后来,叶剑英知道了这件事,亲自写了一封“左仲平同志在政治上没有问题”的证明信,派人送给吴起县县长。当县长向左仲平宣读叶剑英的信和组织上为他平反而作出的决定时,他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

  ①《萦思录——怀念叶剑英》,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232页。

  八、参加党的“七大”

  1944年5月21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召开,主要讨论党的历史问题,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做准备工作。全会最后一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叶剑英参加了这次会议,积极拥护会议所作出的“决议”。

  这一年,叶剑英突然得知远在家乡的母亲沉疴不起,不幸逝世。他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下了“尸骨抛沟曾逆料,阿母生我最艰难”的诗句,并特意留须,以示怀念。他说:“每当我摸到胡子,就想起母亲,我要用伟大的母爱,去爱全中国人民。”后来,他从家人手里得到母亲的照片,十分珍爱,在照片旁边恭敬地题写两行字:“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为人民的儿子而欢心。”他把母亲的照片镶在镜框里,一直挂在自己的卧室里,每天望着她老人家,寄托自己无限的哀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