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叶剑英传

  1977年夏天,一次偶然机会,叶剑英得到一部“南社”集刊,诵读之余,回忆起当年向李老师请教《诗经》的情景,在书的封面上意味深长地写下这样两句诗:“说部我输李煮梦,小戎离黍出诙谐。”

  叶剑英自幼喜欢爬山和游泳,到了三堡学堂学习国文、英文、地理、体操等课程后,对山山水水更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到节假日,他常常约三、五个要好的同学去游玩。附近的名胜“三坎石”、“仙水塘”、“北帝宫”、“梅子坑”,还有阴那山的“灵光寺”,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他随身带着小本子,每到一处,凡是刻有楹联的地方,他都要停下脚步,留意观看,一边吟诵,一边抄写。就这样,一句句妙语佳联深深地印迸了他的脑海,对他不断提高诗文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当时,长夜如磐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震颤。自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以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相继组织武装起义,向封建帝制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在这种革命形势下,参加同盟会的梅县籍留日学生也创办了《梅州杂志》,宣传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同时把大批革命宣传品寄回梅县。同盟会的《民报》,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还有邹容的《革命军》等等,成了三堡学堂进步师生争相传阅的读物。叶剑英读到这些革命书籍,常常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三堡学堂的进步老师,也不断向学生们灌输新的思想。校长谢鲁情是一位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的华侨富商之子,他受到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回国参加同盟会,创办新学,利用各种场合,向学生宣讲孙中山的学说。还有一位老师林修明,也是同盟会会员,毕业于日本的体育学校,先后在松口体育学堂和三堡学堂任教。他上体育课有个规矩,无论春夏秋冬,每次排队,都要使队伍面向太阳。夏天学生们怕晒,请求背阴站队,他不答应,并且说:“你们长大后,应当准备投笔从戎,而一个真正的军人是不怕太阳曝晒的,怕晒就没有资格当军人!”他常常把体育课当成政治课,借题发挥,向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上官逼民反的故事,从太平天国讲到义和团,从义和团讲到孙中山。

  叶剑英从这两位师长处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孙中山这位革命先驱的高大形象,在他心灵上逐渐打下了清晰的烙樱三剪辫子,打“潮勇”有一次,林修明突然取下帽子,摘掉了头上的发辫,学生们的几十双眼睛一下子都瞪大了。原来,林老师早已剪掉辫子,戴的是一盘假发。林修明慷慨激昂,向学生讲述清朝规定男人蓄发,留辫子,要革命首先要剪掉头上的辫子,表示反抗清朝封建制度的道理。叶剑英和同学们听了,十分佩服林老师的学识和勇气。他和其他几个胆大的同学,也学着林老师的样子,剪掉头上的辫子。这件事很快轰动了学堂和村镇。顽固保守的乡绅骂他们“无法无天”,要校方严加惩处。叶剑英等几位同学由于得到校长谢鲁情和进步教师的支持,胆量更大了。在他们的影响下,三堡学堂又有些学生跟着造了自己头上辫子的“反”。那些顽固保守的人见此情景,连声哀叹,徒唤奈何。

  剪辫子的风潮过去不久,学堂里又发生了另一件引起丙村轰动的事。

  丙村是梅江边一个较大的镇子,也是一个比较热闹的码头。东来西往的船只常常在这里停靠。当时,潮州的知府时常派官船到松口、丙村、梅县县城运送货物,押解案犯,办理公务。一些潮州府的清兵,头戴红缨帽,身穿青马褂,胸前绣着一个“勇”字,人们称之为“潮勇”。他们每次坐船来到丙村,总是为非作歹,勒索财物,闹得鸡犬不宁。百姓不堪其苦,骂他们是“红头苍蝇”,告到官府,官府不但不管,反诬之为刁民告恶状。“潮勇”得到官府庇护,气焰更加嚣张。

  “潮勇”明抢强夺的事,也惊扰了三堡学堂的校长和教师们。那时,学堂的经费来源,很大一部分靠镇上肉铺上缴的“牲口捐”。每逢肉铺被抢,官府不管,总有肉铺老板跑到学校告状,要求减免捐税。学堂师生们对“潮勇”的恶劣行径感到十分气愤。

  一天下午,叶剑英和同学们看到镇上几家肉铺的老板跑到学校告状说,“潮勇”又来抢肉了。叶剑英和同学们义愤填膺,要求校方伸张正义。校长谢鲁情很赞赏同学们的胆量,率领叶剑英等十几个同学,带着棍棒,向镇上奔去。

  几个“潮勇”见校长带着学生来问罪,便强词夺理,耍赖狡辩,还辱骂学生们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谢校长和学生们寸步不让,要他们把抢来的东西归还物主,叶剑英等几个大一点的学生上前动手与清兵争夺,镇上的许多居民也纷纷围上来给学生们助威。清兵见此情景,软了下来,被迫交出了所抢的牛肉等财物。谢校长和学生们将他们带到学堂,教训了一顿,然后又扭送到了官府处理。

  三堡学堂师生打“潮勇”一事,有力地打击了“潮勇”的气焰。从此,潮州府的清兵再也不敢轻易到丙村去骚扰了。

  ①《广东省梅县丙村中学校刊(1905—1985年)》。

  1911年春节刚过,三堡学堂校长谢鲁情和教师林修明忽然不辞而别。叶剑英和同学们见不到这两位受尊敬的先生,都很纳闷,也很想念。原来,他们是秘密地去广州参加了筹划已久的黄花岗起义。林修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谢鲁倩于起义失败后,又去参加组织光复军,继续进行起义的准备。

  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爆发了,武昌新军在同盟会的宣传鼓动下,首先起义。各省纷纷响应,相继独立。梅县地区也沸腾起来了,起义军于12月攻占了县城,民心大快。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宣告成立。从此,2000多年封建帝王的统治宣告结束。三堡学堂的师生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贺革命政权的诞生。教师们眉飞色舞地给学生讲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的详细经过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叶剑英听得入了神。课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对同学们说:“现在是民国了,我们的国家得救了。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使国家富强起来,再不受人欺侮。”

  老师还要求学生们结合辛亥革命,写一篇以“论兵”为题的作文。叶剑英在构思时,想到老师平素讲的中国历史上无数次战争和武昌起义的壮烈情景,顿时思路大开。他开宗明义地写道:“兵之物,大矣哉!”接着,在文中引经据典,讲述军队的重要作用。这一篇作文,又被老师当作范文,拿去“贴堂”。

  ①梅县丙村中学部分教职工座谈记录,1991年5月。

  四、就读东山中学,立志报国救民

  1912年1月,叶剑英以“最优等”的成绩从三堡学堂毕业后,考入梅县务本中学。这是一所由外国传教士与梅县地方人士合办的私立中学。据当年的老同学李巨昌、杨干五等回忆,学校自由空气浓厚,不受官方限制,师生恩想异常活跃。叶剑英入校后,很快成为学校中的一名活跃分子,并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这年冬天,梅县临时议会根据广东省府的指令,决定将务本中学和其他三所中学合并,改为官办,并派来了官方校长。官方校长是一个守旧人物,他一上任,就改变学校许多规矩,禁止学生的进步活动,歧视、排挤贫家子弟。这引起了进步师生的强烈不满。

  这时,原来的校长叶则愚,教师叶菊年、邓小楼等人,正在筹办梅县私立中学。叶剑英代表学生会表示支持,并联合100余名学生,闹起了反对官派校长的学潮。省教育局强行禁止,进步师生忍无可忍,毅然冲出校门,迁到东门塘的叶家祠堂,暂时安顿下来,后来又搬到“东山书院”。不久,在教育界进步人士和学生家长、乡绅以及海外爱国华侨的鼓励、支持下,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县城东山脚下建起了新校。

  ①叶剑英谈话记录,1982年4月24日。《梅县教育志》,广东梅县教育志编纂组,剑英的一篇作文后面,批了“奇峰突起”四个字。

  东山中学建校之初,困难重重,百端待举。师生们并没有被困难压倒,他们自己动手,制做教学用具,勤俭办学。后来,第二任校长陈春舫亲自到南洋募捐,得到海外华侨的资助,学校逐步渡过难关,校舍和各种设施陆续建立起来。1957年3月25日,叶剑英在为纪念母校建校44周年的“年年桃李,岁岁芬芳”题词中称赞:“东山,是初升的旭日光芒照耀的地方……”“母校的来历,是老同学们反对官方势力,不怕艰难的手创”。1978年特为母校题写了“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校牌和“努力教学,为建成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题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