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徐向前传

后记

  《徐向前传》从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提出编写到出版,历时10年之久。

  中国有一句老话:十年磨一剑,必成利剑。然而,10年写出一部书,未必能成为传世佳作。倘若这部传记受到读者欢迎,那是徐向前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光辉业绩撼动了读者的心。

  徐向前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他戎马一生走过的道路,和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发展、壮大密切相联。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创造,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战功卓著、德高望重、名扬中外,要为这样一位元帅立传,我们传记组的主要执笔人员如负千斤重担。10年多以来,编写组成员几经变动,又多是在兼职中写作,大家好象沿着一条光辉而艰险的崎岖山路攀登一样,一步步探索前进。

  虽然从一开始我们就提出“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要传如其人”的写作指导思想,然而翻阅了记载历史的一些书籍文本,有的重大事件记述又不能全部令人信服。为着实事求是的探讨历史,理解传主“其人”,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请徐向前元帅先后作过几十次谈话。在查阅历史档案的同时,我们沿着传主的足迹,走访了山西五台山地区、广东的东江地区,访问了大别山、大巴山和祁连山下的许多战场,从延安到太行山、沂蒙山,又到华北平原许多城镇和乡村;凡是当年传主指挥过战斗和住过的地方,我们都尽可能找到。我们先后访问了200多位革命老战士,会见了数以千计的老区人民群众。档案馆珍贵的历史文献,回答了对历史上某些事件的真相;活生生的还未列入历史档案文库的谈话,使徐向前的崇高形象更加鲜明。

  1987年底《徐向前传》征求意见稿打印成册后,即分送给有关部门领导和70多位老将军们审读。1989年5月,在武汉的张才千、孔庆德、肖永银、叶明、汪乃贵等参加了书稿座谈会;1989年8月,向守志邀请了在南京部分熟悉情况的老同志,对书稿进行了讨论;1989年10月,在成都由万海峰、陈明义主持,召集了有余述生、黄作军、张行忠、张天伟、康先海、陈正宏、廖家岷等参加的座谈会;1989年12月,在北京由李德生主持座谈会,刘华清、洪学智、陈锡联、陈再道、王诚汉、高厚良、杜义德、肖全夫、郑维山、徐深吉、张贤约、罗应怀、王政柱、胡奇才、魏传统、王子纲、王恩厚、梅盛伟、王定国、李曼村等参加了座谈讨论。在上述四个座谈讨论会上,老革命家、老将军们,以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实,为《徐向前传》书稿作补充和修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北京地区一些未参加座谈会的老将军秦基伟、宋任穷、刘志坚等,还专门找传记执笔者讲了意见。特别是对历史上有的重大事件,在传记中作出的正确的表述,正是那些老革命家、老将军们共同关注的结晶。

  《徐向前传》在编写工作中,始终得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总政治部和有关部门、原政治学院党委和政治部、国防大学党委和政治部领导的支持。在传记正式定稿出版前,国防大学张震校长兼政委,亲自主持会议讨论定稿出版工作。在传记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以及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办公室和山西、广东、湖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陕西、甘肃、河北等省的政府机关与档案部门的大力协助;还得到了各位元帅传记组、当代中国国防军事卷编委会办公室、各分卷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在这里应特别说明的是,邓小平同志不但题写了《徐向前传》的书名,他倡导和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传记写作中正确分辨历史上某些是非问题,指出了方向。在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对红四方面军历史中重大的疑难问题,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明确结论,为传记的写作提供了依据。

  在纪念徐向前诞辰90周年之际,传记正式定稿出版,奉献给读者。这部传记的执笔人是:王文仲(第1、2和13—17章)、朱玉(第8—12章)、李俊荪(第18—20章)、李而炳(第21—24章)、张麟(第3—7章、并全书统稿)。欧国琳、郭春福、萧永义参加写了第5、6、22章初稿和部分修改工作,马长志、陈宝玲、葛恒军等参加了统稿和编辑工作。由于写作水平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所限,这部书定有某些不周之处,敬请指出,以便在继续研究中修正。

  国防大学《徐向前传》编写组

  一九九一年八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