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徐向前回忆录

五一

  文化程度偏低,是干部队伍的一大弱点。除总部保留了屈指可数的知识分子干部(如张国焘、陈昌浩、曾中生、傅钟,李特、黄超、余笃三、朱光、张琴秋、舒玉章等)外,军以下几乎是清一色的工农干部。有些师团干部,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连作战命令、书信也不会写。受领任务,传达指示,全凭记忆力。有位师长,作战勇敢,屡建战功,但写不了自己的名字。签收文件,划个“鸭蛋”了事。

  这固然是旧社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但更主要的是与当时轻视文化知识、排斥知识分子的倾向有关。从教条主义的中央起,就盲目搬用苏联的经验,把知识分子视为异己力量,机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把中间势力当作“最危险的敌人”。选拔干部,不强调重在表现,而首先看是不是工人成份,搞“唯成份论”。不然,他们是不会把向忠发作为样板,高抬到中央总书记的位置上去的。现在觉得幼稚可笑的事,那时却被奉为金科玉律,“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化”,在全党推行。张国焘更起劲,“肃反”中将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列为重点对象,查祖宗三代,或关或杀或清洗。

  入川之初,他亲自物色了位抬过滑竿的年青人,即熊国炳,发展成党员,一下当上了川陕省苏维埃主席。人倒老实,但能力太差,形同虚设,实际上是秘书长黄超当家。所谓知识分子犯错误“罪加三分”,工农分子犯错误“罪减三分”,也是张国焘的发明创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上面“左”到那样的地步,下面形成怕学文化、怕有知识的心理,难道不是必然的吗?一定的文化知识,是提高干部军政素质、指挥才能、战略战术素养的基础。由于红四方面军的干部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当时又存在普遍轻视文化知识的倾向,给部队发展建设造成的障碍,是相当严重的。

  §大练兵运动和根据地建设

  部队扩编完毕,各就各位,便转入为期三个月的军政训练。

  新兵数量大大增加,抽鸦片烟的不少。这是我们在四川扩红遇到的一个特殊问题。不首先解决它,便无法进行正常训练,无法打仗,败坏纪律的现象也难以制止。我们采取教育为主、逐个打通的办法,要求各部队大张旗鼓地开展戒烟宣传,分工包干人头,帮助新兵戒烟。政治机关专门编出教材,发到连队;医务部门大批供应戒烟药丸;部队把烟瘾大的人集中到一块儿,吃、住、训练,每天供应点鸦片烟丸,逐渐减少供应量,直至完全戒脱。连队的“发明”更新鲜:有人犯起烟瘾来,没有鸦片烟供应,就抓上把胡椒或花椒,塞进他咀里,帮着挺过去。吃胡椒、花椒,竟成了“救急”的灵丹妙方。

  有一首戒烟小调,当时很流行:

  工农呀,弟兄呀,静声听呀哈,唱一个歌儿给你听,其中有原因呀,嗯嗯呀,其中有原因呀。

  洋烟呀,本是呀,大毒品呀哈,军阀弄来害人民,不让我翻身呀,嗯嗯呀,不让我翻身呀。

  川北呀,穷人呀,受他骗呀哈,吸上一付大烟瘾,田地卖干净呀,嗯嗯呀,田地卖干净呀自从呀,吸上呀,洋烟瘾呀哈,别人工作我不行,烟瘾发死人呀,嗯嗯呀,烟瘾发死人呀。

  大烟呀,害处呀,说不尽呀哈,不戒大烟活不成,它和军阀不能分呀,嗯嗯呀,就是大敌人呀。

  不戒呀,大烟呀,就是死呀哈,戒了大烟身体壮,一齐去打仗呀,嗯嗯呀,一齐去打仗呀。

  政府呀,发下呀,戒烟丸呀哈,不伤身体不化钱,戒烟不为难呀,嗯嗯呀,戒烟不为难呀。

  不戒呀,大烟呀,人讨厌呀哈,戒了烟瘾人人敬,全家都喜欢呀,嗯嗯呀,全家都喜欢呀。

  * * *

  这种当地的民歌俚曲,象川菜似的,适合四川战士的口味。内容丰富,生动,深刻,极能打动人心。有些新兵在联欢会上听了阶级姐妹唱的戒烟歌,回想自己抽鸦片烟给家人带来的痛苦,愧悔交加,声泪惧下,发誓痛改前非,同烟毒一刀两断。

  戒烟一事,成效可观。快则一个星期,慢则个把月,绝大多数患者即戒绝了抽鸦片的恶习。他们饭吃得香了,觉睡得安逸了,面色红润了,身体强壮起来了,练兵自然有了劲头。人民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田,说:“军阀把人变成鬼,红军把鬼变成人,还是参加红军好咯!”这项工作,对增强部队体质,完成作训任务,密切军民关系,保持人民军队的阶级本色,起了重要作用。

  军事训练是中心任务。

  苦练出精兵。战争实践告诉我们,一支能在战场上过得硬的军队,毫无疑义,平日必然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兵不练不精。平时稀稀拉拉,缺乏严格训练,战时势必放“羊子”,吃败仗。一个指挥员,不重视练兵,又指望打胜仗,岂非梦想!所谓练兵,一练胆量,二练技术,三练战术,四练行军,五练作风,至少离不开这几项基础的东西。这些东西,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教育,更要靠实际锻炼。拿胆量来说,一个新兵,没攀过高,没履过险,没走过夜路,没见过刺杀,没摸过枪炮,上来就去打仗,哪来多大的胆量?心里不打哆嗦才怪呢。练兵,首先就要练胆。技术和战术素养,更是如此。不练习扔手榴弹,能投得远、投得准吗?不练习瞄准射击,能弹无虚发吗?不练习刺杀动作,能白刃格斗吗?不懂利用地形地物,不会修筑堑壕工事,能隐蔽自己、保存自己吗?……而且,战术和技术总是愈练愈娴熟,愈巧妙,愈高强,而绝不会相反。“艺高人胆大”。战术和技术过得硬,反转来又是增强人的杀敌胆量的动力。

  因而,平时只有严练苦练勤练,真正掌握一套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战时才能临阵不慌,化险为夷,减少流血牺牲,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军队的战斗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训练因素,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严格、经常、刻苦的训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关键一环。我们在根据地相对稳定和新兵大量增加的局面下,确定大规模地开展练兵运动,是十分必要 的。 红四方面军的练兵传统,早在鄂豫皖时期,即已形 成。不仅平时练,战时也利用间隙练;不仅风和日丽的气 候条件下练,烈日炎炎或风雪交加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更要练;不仅基层干部和战士练,高级干部、机关干部、勤杂人员,也得练。什么跪射、立射、卧射,刺杀,甩手榴弹,土工作业,跳越障碍,强行军,变换队形,实战演习等,反来复去地搞。指战员每走到一个地方住下,刚放下背包,就支起靶子练射击,练投弹,练刺杀。夜间搞紧急集合,急行军,是家常便饭。战前演练,战后总结,打一仗进一步,始终坚持。

  鄂豫皖时期的练兵传统,在这次练兵运动中进一步发扬光大。时值酷暑季节,气候炎热、潮湿、闷人,山区蚊蝇、小咬、山蚂蝗甚多,日射病、烂脚病、痢疾、疟疾、伤寒、肠炎等疾病不断发生,给部队训练增加了不少困难。各部队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和后勤保障工作,发扬吃苦耐劳、团结互助、顽强奋战的精神,按“抓紧空隙,利用时间”进行严练苦练的要求,实施训练计划。上自军长下到炊事员、给养员,上自总部机关下到各师团机关、连队,人人参加,无一例外。每个机关、连队驻地的门口和俱乐部里,都有练习瞄准的设置。除正规训练时间外,饭前和饭后,每人都要增练几次瞄准和投弹。每逢开干部会,会前均测验干部的射击和技术能力,有时我们也参加。练兵热潮,遍及全军的每个角落。声势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久,前所未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