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徐向前回忆录

二二

  第三仗是东西香火岭战斗。这是粉碎敌皖西“围剿”部署的关键一仗。

  敌安徽省主席陈调元、鄂豫皖三省边区“剿匪”

  督办李鸣钟见六安一度被围、霍山告急,急忙令敌四十六师、警备二旅分别自六、霍出动,进据诸佛庵、苏家埠、韩摆渡;三十一师一个旅由商城进占金家寨;二十五师一个旅进占叶家集。敌企图从东、南、北三面合围,聚歼我军。有鉴于此,前委又令红一军主力移至麻埠地区集中,待机歼敌一路,以打破陈调元、李鸣钟的合围部署。

  我军进驻麻埠后,抓紧时间休整,准备迎敌。麻埠是皖西的重镇之一,有“小上海”之称。街面上店铺不少,物资较丰富。时年关已近,群众纷纷拿出预备过年的东西,慰劳红军。十二月二十九日,敌四十六师分左、中、右三路,分别从霍山、苏家埠、韩摆渡出动,向麻埠进犯。而进占金家寨,叶家集的豫南敌三十师、二十五师,则迟疑观望,未敢继续进兵配合。这样,敌四十六师的部队就处于孤立作战、突出冒进的地位。

  前委根据上述敌情,作出了集中主力于运动中击破各路敌人的部署。分工由我带领第一、三、四团北出,迎击敌中路的两个团;调红二师第六团自叶家集地区南下石婆店,钳制敌右路一个团;以地方游击队、赤卫军于麻埠以东钳制敌左路一个团;军直部队和机关守麻埠。

  三十日凌晨,我率三个团从麻埠出发。九时许,在东香火岭与中路敌先头团遭遇,进入战斗。那里地形不坏,南北两侧为高地,中间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土路。我令一、三团分别抢占南北两侧高地,居高临下,对敌侧击;以四团从正面发起猛攻。乱如麻团的敌人,很快被我军压到一条山沟沟里,全部就歼。敌后卫团见势不妙,急忙掉头回窜,我一、三团乘胜猛追,在赤卫军配合下,将该敌包围在同兴寺附近。在此同时,敌右路一个团已穿过石婆店,进据西香火岭,直接威胁我侧后翼的安全。我率四团转而猛扑西香火岭之敌,当即歼敌一个先头营,敌团长柏心山正在山头上写作战命令,被我军活捉。另两营敌人向北溃窜,被四团的追击部队和从叶家集南返的红六团,在石婆店地区夹击,予以全歼。下午五时左右,被围在同兴寺附近的故中路一个团,亦被一、三团和赤卫军消灭。

  我们在东西香火岭与敌激战时,来自霍山的敌左路一个团,曾乘虚占领麻埠附近的梁山,并一度突入镇内。镇内只有我军部的少许警卫部队,情势很危险。多亏许继慎军长作战经验丰富,指挥警卫部队和机关人员沉着应战,最后终于将敌军赶出镇去。我们闻讯后,火速率红一团星夜回师麻埠,会同军直部队和赤卫军击敌。该路敌军遭受重创后,狼狈逃窜回霍山。

  这次战斗,我军共歼敌三个团,缴获步枪一千七百余支,迫击炮数门,电台一部。敌四十六师遭到毁灭性打击,残敌龟缩六安不敢复出;敌三十、二十五两师,也吓得慌忙向商城、固始撤退。这一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敌人在皖西的“围剿”计划,且极大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斗志,群众纷纷起来向反攻倒算的地主豪绅、反动分子讨还血债,报名参加红军。六安县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并将六安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师。广大军民,在欢庆胜利的锣鼓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第四仗,是个追击战,溃敌三十师一个旅。

  年后,前委留红三师第七团(红一军在皖西作战期间,曾将三师大部编入一、二师作战,后以二师两个连、六霍补充营及三师余部编为第三师第七团)在皖西活动,率一、二师向豫南进击。这时,吉鸿昌三十师一个旅,正在从金家寨向商城撤退的途中。

  我带领一师一团走在前面。至二道河附近的叶家墩子,包围了反动民团一部,展开攻击。忽然,敌三十师一个团从我背后的山上扑了下来。我们两面临敌,左右开弓,与敌激战。恰好,许继慎军长率军直属队到来,见此情景,立即将军部的手枪队、交通队、警卫连投入战场,并派传令兵火速去调后续部队。敌三十师有一定战斗力,善于防守。我在前面组织部队向敌发起三次冲击,才突破敌阵线。部队没有手榴弹,靠白刃格斗解决顽抗之敌,打得很艰苦。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才将这股敌人消灭,俘敌数百,缴枪四百余支、山炮两门。这是我军第一次缴到山炮。接着,留小部兵力解决叶家墩子的民团,大部乘胜追歼三十师的另两个团。敌人逃往商城,我军乃收兵进驻二道河。至此,豫南敌人的“围剿”又被我粉碎。

  在二道河,曾中生派旷继勋与红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等同志前来,传达中央关于合编红一军和十五军的决定。随后,红一军即开往麻城县的福田河,同红十五军胜利会合。两军根据中央决定,正式合编为红四军,归鄂豫皖特委直接领导。全军共一万二千余人,编为十、十一两个师。十师师长蔡申熙,政治委员陈奇,副师长刘英。十一师师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庞永俊。军长旷继勋、政委余笃三都是党中央新派来的,我任参谋长、曹大骏任政治部主任。

  前段时间里,因红一军转战皖西、商南,鄂豫根据地受敌重兵压迫,大部地区被占领。敌人大规模“围剿”鄂豫边区时,那里只剩下了六个教导队和黄安、麻城、光山、罗山、黄陂、孝感六县的特务队等地方武装,仅有枪三百余支。加上各县、区半脱产的红色补充军(赤卫队),总人数共两万余人。要对付来自西、南、北三面的国民党正规军七个师和一个旅的进攻,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多亏曾中生同志处变不惊,组织红十五军和黄麻地区的武装群众,与敌周旋,才支撑了局面。

  我们回师鄂豫根据地后,得知曾中生同志采取了以下的反“围剿”措施:

  第一,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反“围剿”的方针和部署。敌人的“围剿”来势突然、迅猛,主力红军又去皖西,远水解不了近渴,情势相当严重。曾中生同志当即召开各县负责同志的紧急会议,明确提出反“围剿”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利用群众战争的战略战术来牵制、打击、抄击、夜袭敌人,使敌人抑制而不敢冒进与分散;组成了临时特委、临时军委及特区苏维埃临时政权,建立统一指挥机构;逐层深入思想动员,树立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反对失败主义、拼命主义情绪;将现有武装分为三路,协同作战,一致对敌。根据地军民在临时军委的领导下,广泛展开了袭击、骚乱敌军的战斗,有力迟滞了敌人的“围剿”步伐。

  第二,妥善解决了群众跑反的问题。每次敌人进攻根据地,都有群众跑反。这次主力红军不在,敌人长驱直入,奸淫烧杀,跑反群众尤多,不下数万人。其中,许多人是地方武装和赤卫军的父母、妻小,明显影响部队的情绪。为妥善解决跑反群众的问题,临时特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政治宣传鼓动,激发群众的阶级仇恨;组成管理委员会,组织指导群众从事兵运、侦探、打草鞋、砍柴、做饭、放哨、救护等活动,积极参加对敌作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数万跑反群众口粮问题。通过向根据地群众借粮、去白区筹粮、挖野菜和葛根等办法,保证了跑反群众有最低限度的口粮供应。这对稳定群众和部队的情绪,有很大作用。

  第三,克服了主张红十五军分散游击或离开根据地的错误意见。红十五军的一千多人,刚转至黄麻地区,就赶上了敌人的“围剿”。当时,全军共千余支枪,平均每枪子弹三发,绝大部分同志尚无棉衣,与红一军会合的计划又落空,因而部队中的失败主义情绪上升。经曾中生同志亲自去部队,会同蔡申熙军长、陈奇政委加强思想动员和组织工作,才有所好转。河口一仗,因地方部队配合不力,没有打好;部队集中在一地,吃饭更是问题。因此,围绕十五军的行动方针问题,地方和军队发生了争论。地方同志主张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军队同志则主张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另图发展。曾中生同志认为,这两种主张,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方针应是急切整顿红十五军,集中兵力,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与红一军会合。十五军据此进行了三天整顿,统一认识,组织突围。福田河一战,消灭敌人数百,打了胜仗,跳出敌包围圈,终于同红一军胜利会师,合编为红四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