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田长霖的柏克利之路

三三

  田长霖主张平权法的存在,就是认为少数族裔尚未冲破玻璃天花板。过去50年来,犹太人很少居高位,如今许多银行大老板或三家大汽车公司的大老板均是犹太人。田长霖认为亚裔也可以打入主流社会,但要克服一些基本的障碍。他认为首先要磨练语言表达能力,对美国的社会风俗习惯要下工夫去了解。美国的社交形式很不同,而美国上层社会水准很高,想要打入上层社会又要觉得优游自在,必须要让自己知识广博、并且充满信心,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像田长霖对足球、篮球比美国人懂得还多,他也能对世界趋势、股票对会、经济、交响乐、歌剧、外交、商业、娱乐、好莱坞、高科技等话题侃侃而谈。

  卸任后的计划

  卸下校长职务前,田长霖已开始加入许多社会组织,如亚洲基金会等,田长霖是富国(Wells Fargo )银行董事,也是第一位亚裔董事。田长霖宣布辞职后,陆续有许多大公司邀请他担任董事。

  台湾瑞侃(RCyChem)公司在1996年8月底延请田长霖担任董事,该公司在台湾、大陆、日本、香港及世界各地均设有分公司。1997年3 月田长霖又受聘担任旧金山地区最大商业机构雪弗龙石化公司的董事。美国的大公司董事会少有中国人打进去、而美国主流社会的大人物或退位的总统又多在大公司的阵容当中。一向对华人有强烈责任感的田长霖,又再度做了开路先锋,希望以后有更多华人跟进。因此,虽然大陆和台湾两边的政府都希望他在卸任后能够回去效力,不过,他希望继续在美国为华人和亚裔多贡献心力。

  田长霖不排除到国外讲学与访问的机会,以拉近美国与亚洲的距离。他从97年7 月开始申请研究休假一年,出国参加各式讲学和演讲活动,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的邀约不断,6 月份“百人会”由他带队前往台湾参加一项会议;7 月份到香港,参加香港回归典礼,之后前往北京。

  在校长任内时,田长霖不只以一流大学校长身份,在美国担任了亚裔与美国主流社会的沟通桥梁;卸任后,更会在美国与亚洲之间,扮演最佳的亲善大使角色。他的影响力不但未因卸任而稍减,反而更有发挥与贡献的空间。

  第十二篇 顶尖家庭

  “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女人。”这句话用来形容田长霖校长夫妇,真是再贴切也不过了。田长霖就是因为有一位善解人意与宽容的伴侣,使他无后顾之忧,处处都能放手一搏。

  作为公众人物,居家生活是没有隐私权的,不只校长,连校长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成为媒体报道与捕捉的焦点。刘棣华在许多场合必须和田长霖同进同出,并对新闻媒体发表意见。刘棣华重视个人生活,她喜欢过平静的日子,不爱曝光,也不喜欢差别待遇,但有时经新闻媒体转述的话语,难免扭曲原意,让她深以为苦。身为校长夫人,有时也被强迫去做一些不喜欢做的事,开始时,她觉得相当不自在,但日久习惯了,也就能应付自如。

  做校长夫人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社交活动了。在家里,刘棣华有一位校方派任的社交秘书,辅佐社交事宜。例如协助发请帖、请客时帮忙排座位,此外也为校长夫人阻挡不速之客。到校长官邸拜访的贵宾,不乏各国元首、政要,或极具名望的人、大企业家等。德国总理、爱尔兰总理、秘鲁总统、沙特阿拉伯王子等,都做过田校长官邸的贵宾。德国总理科尔(Helmut Kohl )很羡慕田长霖可以将多元化的校园治理得这么好,他于1991年访问柏克利加大时,田长霖曾颁发金质奖章给他。他还公开说:“若我能在德国办一所像柏克利加大一般,由这么多人种组成的优秀高等学府,我就心满意足了。”

  一年请一百多次客

  作为柏克利加大校长夫人,刘棣华的生活步调常跟着紧张忙碌,平均一年家中请一百多次客。作为女主人,她总是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宾主尽欢。家里几乎每两天就要请一次客,客人又多半是世界各国的政要贵宾,刘棣华要扮演好女主人的角色,相当吃力。为了让每个人感到宾至如归,光是选择吃饭的菜式与“正确地”排位子,就是一件大工程。

  因为家中常有客人,田长霖夫妇必须请帮手,而帮手中不少是学生。对学生来说,到校长官邸打工是很特殊与难得的经验,除了能赚一点零用钱外,也可借机见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人物,一举两得。

  1995年11月,田长霖的同事、朋友、学生为他举办了一项别开生面的学术发表会,庆贺他的60大寿。在一天的学术交流结束后,两百多人在田长霖家中用餐。为了容纳这么多的客人,家里的楼下摆了17桌,楼上也摆了数桌,刘棣华指挥若定,餐具的摆设、餐点的准备、家具重新移动、鲜花的采购等等都由她一手包办。晚宴餐点由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厨师掌厨,他原来在柏克利市第四街一家知名餐馆工作,餐馆辞掉后,就专任校长官邸的主厨。当天晚宴,有26名学生来帮忙。

  在家居生活方面,刘棣华喜欢简单务实,对上街购物的兴致并不浓厚,但穿着却非常有品味。她在宴客时多半穿旗袍,一般场合多半着套装。“简单大方”是她穿着上最明显的风格。

  重感情的校长夫人

  从二十多岁就来到柏克利的田长霖与刘棣华,把柏克利当成自己永久的家,孩子、孙子都是在柏克利长大。田校长在记者招待会上那一番感性的肺腑之言,使台下许多田家的好友与教职员,在惊讶之余,还感动得掉下眼泪。刘棣华看到有人在台下擦眼泪,被气氛一感染,忍不住也哭了。在记者招待会上,刘棣华拭泪的镜头上了许多英文报的头版,这个看似伤心的镜头,引起媒体很多的猜测,认为田长霖的辞职另有隐情。其实刘棣华对田长霖决定辞职是最关心的。她流泪,只是因为自己是一位重感情、又多愁善感的人。但别人哭,不会上报;她哭,却让媒体大做文章。

  田长霖夫妇总是同进同出,包括1990年甄选校长的面谈。夫妻一起参加面谈,这在柏克利加大是史无前例的, 因此给甄选委员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考官进行“审问”,其中有许多问题非常难以回答。在面谈以前,甄选委员会曾经询问候选人的配偶,是否希望在场、是否希望回答委员会的问题,刘棣华希望在场,但选择不作答。

  非在美国本地出生,又是工程背景,田长霖说的英文偶尔会夹杂不太恰当的文法。甄选委员会中有人怀疑他能否胜任被媒体喻为“加州最困难的差事——柏克利加大校长之职”?在面试的时候,一名甄选委员直截了当地问他:“你在中国成长,恐不容易融入美国校园狂热的运动文化;工程师很懂数字,但处理行政事务、人际关系,可能不会那么顺当;你的中文腔是否会影响到沟通能力,不容易为学校募款?”这些以种族背景为基础的问题,必须巧妙地作答。

  当时柏克利加大教职员八成以上为白种人,田长霖深知委员们对选择首位黄种人为主管,自然会产生疑虑与隔阂。但经过一番努力,田长霖当场就把他人认为是他的弱点的地方,转变成他的优势,完全去除面试委员不必要的疑虑。田长霖告诉审查委员:“论资历,我相当充足,也颇孚众望。过去在尔湾加大的筹款成绩,也有目共睹。我认为以大学的三大教育目标:授课、研究、服务来衡量,我都足以胜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