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一七〇

  一路上粟裕反复强调说,要防止帝国主义走八国联军的老路,必须在易登陆和要害地段重点设防。他指示:敷设海底电缆,要先敷设北京一××一旅/师的主要路线。要密切军队与地方党的关系,以保证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做到全民皆兵,使岛民变成步兵,驻岛部队变成炮兵,妇女成为后方人员。12月6日经济南返回北京。接着,粟裕就这次勘察发现的问题及如何加强渤海海峡防务问题,召开了有沈阳、济南军区及海军和总部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渤海海峡防务会议。12月31日粟裕向军委上报了《赴渤海海峡、胶东半岛所了解的情况》和《关于封锁老铁山水道和加强渤海海峡防务问题的建议报告》。这两个报告同样引起了军委领导的重视,多处作了批示,认为他的建议可以逐步实行。

  1956年1月4日,粟裕因病离京去南方休养。他带病考察了湖南、广东一些地方,特别看了从中山至惠阳一带的海边防地形及邻近澳门、香港地区的地理环境,前后达一个半月。同年6月,粟裕去青岛休养。他把这次休养作为进一步了解胶州湾地理和海军建设现状的好机会,在长达70天时间内,军港码头、潜艇基地、水上飞机训练场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56年11月21日,粟裕赴华东,先后到了南京、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实地看了东海舰队军舰、码头、仓库及陆军第二十七军师、团部队,考察了上海外围的海岛防御。1957年1月15日,粟裕早上5点半起床,按照原计划要到上海外围的佘山岛考察。天突然下雨了,气象预报佘山岛附近有7级大风。东海舰队陶勇司令员、彭德清副司令员劝他改日再去。他坚持按原定计划不变。风浪这样大,佘山岛海情又复杂,大家一再劝阻,粟裕才同意不去佘山岛,改去大戢山岛。军舰9时40分起航,这时气候越来越坏,不仅刮风,而且雨雪交加,视线很差。陶勇又和粟裕商量,改去铜沙嘴勘察。粟裕冒着风、雨、雪察看了铜沙嘴,返航时又遇大雾,能见度越来越低,快到吴淞口时军舰不得不临时抛锚,等待大雾稍散才进港靠码头上岸。这一天,粟裕整整忙了12个小时。这次华东之行历时2个月,1957年1月23日返回北京。

  1957年8月13日起,粟裕率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等赴东北勘察地形,先后到了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牡丹江、延吉、图们、通化、临江、辑安、丹东、旅大等地,察看了图们江、鸭绿江和辽东牛岛沿线地形、工事,视察了驻军和军事工厂,9月7日返京,历时26天。(见图139)9月21日,粟裕就这次勘察情况、勘察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向中央军委写了书面报告。报告根据图们江、鸭绿江、辽东半岛及老铁山地形情况,提出了边境交通建设及设防的具体建议,并就改进边防警备、加强部队训练及军工建设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缩减边防警备部队。粟裕认为:边防警备工作应以少数部队结合民兵为骨干,密切依靠群众进行,如单靠部队巡逻,不仅收效不大,徒然浪费兵力。建议中朝边境之警备部队应予缩减,国境检查站应移交地方公安部门。

  2.建议加强部队冬季训练和进行野营训练。粟裕在视察部队时,有的部队首长反映:“东北冬季气候严寒,不好进行训练,要求缩短年度训练期限。”粟裕认为:“部队训练必须适应战区地形和气候特点。”“敌人在冬季作战中虽然也有困难,但决不会由于我们害怕寒冷而选择在夏季进攻,那种认为寒区部队在冬季不好训练的想法是错误的。”他根据有些部队存在的问题提出:“目前部队驻营房,干部缺乏严格军事生活锻炼,有些机关干部吃不得苦,像一个文弱书生,不像一个军人。为了提高军队素质,养成吃苦耐劳、不畏严寒酷暑的习惯,建议全军部队每年应以几个月的时间进行野营训练”。并且说:“此事过去也曾向训练总监部建议过”。

  3.发挥军工厂潜力,生产先进装备。粟裕在视察中发现,几乎所有工厂非直接参加生产的人员均太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有个厂共有职工9500人,按现有任务仅须1400人即可完成。很多工厂的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鉴于直升机在今后战争中作用很大,他建议生产性能先进的新型号直升机。

  粟裕的这个报告,军委领导审阅后被列为军委会议文件,有些意见和建议被吸纳到了后来的军队建设和管理工作中。

  同年10月中旬,粟裕赴济南洛口,在黄河下游河段上检验工程兵3个舟桥团和2个工兵团渡河连架设浮桥和漕渡门桥的演习。

  1958年4月初,粟裕视察了浙江军区机关及驻杭州的部队,并在军区机关排以上干部大会上作报告。粟裕指出,我军要建设成为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没有大量的军事专家是不行的。他反复强调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号召各级军官下苦功夫钻研军事科学技术。

  粟裕每次外出,无论是专程去作调查,还是休息疗养,返京以后都要给中共中央或中央军委写报告,直率反映部队和地方的情况及问题,坦诚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粟裕重视调查研究,不仅使自己的认识比较好地符合实际,同时也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更多了解到来自部队实际的情况。

  粟裕每次外出,都给随行人员规定纪律:不准向当地提出工作之外的要求,不准收受礼物,不准接受特殊招待,按规定交纳伙食费。粟裕自己带头执行,看电影自己掏钱买票,和大家一起走进电影院观看,谁也不知道这位瘦小的人就是大将粟裕。

  六、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完成的一项特殊使命。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地域闭塞、经济落后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停留在农奴制、奴隶制社会。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这些地区的民主改革逐次展开,改革和反对改革的斗争相当激烈。

  1955年12月,四川省一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少数反动首领发动了对抗民主改革的叛乱,经过当地政府和驻军的努力,叛乱基本被平息。中共中央为了掌握确实情况,决定派人深入实际摸清情况,研究如何从军事上保障民主改革的实施,以便中共中央下决心采取相应措施。中共中央指示总参派一位领导同志前去,要求总参预作准备。粟裕对此非常重视,他的目光也随着移向大西南。

  从1957年3月23日起,粟裕召集总部有关部门开会,他提出了前往四川了解情况的要点和实地察看的范围。研究了如何从军事方面保证中央对该地区民主改革的顺利实施。

  中共中央认为,派去的领导同志除了解实际情况外,还须能及时处理相应的重大事宜,及时部署必要的军事行动。3月底,中共中央决定派粟裕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前去西南。粟裕受命即于4月2日乘火车从北京出发,随行的有总后勤部张令彬副部长、总参谋部作战部王尚荣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饶正锡部长及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干部部的部分干部。途经郑州、西安,由宝鸡南下。当时宝成线刚刚修通,尚未正式营运,火车在这一段路上摇摇晃晃、走走停停,6日上午才到成都。

  当天下午粟裕即拜会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传达了中共中央意图。李井泉向粟裕介绍了有关情况。接着成都军区和四川省委召开专门会议,向粟裕介绍情况。成都军区领导着重汇报川西平叛经过及今后意见,省委领导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情况。粟裕听了大家的介绍和汇报后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政治斗争占着很大比重,必须很好地执行政策纪律,重视政治工作。粟裕提出要使军队变成政治工作队,无战斗情况时都作政治工作,调查研究,发动群众;一旦有了战斗,连同地方干部在内,又都是战斗队。在平息叛乱、进行民主改革的地区,党政军应该统一领导。

  粟裕还和大家研究了赴川西的行动方案,决定分两路,一路前往西昌、凉山,一路前往甘孜。

  4月10日,粟裕率两路人马从成都乘吉普车出发,下午4点抵雅安,住下后即与地委及军分区领导谈话,了解情况。次日,粟裕一行考察了驻雅安军队医院、汽车团、速成中学及旧机场等。粟裕在医院看到西昌转来的伤病员60%为冻伤、消化不良和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也不少,便对饶正锡部长说:4月12日,粟裕及张令彬、饶正锡等在成都军区参谋长茹夫一陪同下前往西昌,王尚荣率部分人员赴甘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