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一三七

  紧紧跟随华野部队前进的,是数不清的支前民工。他们推着小车,扛着担架,如同滚滚洪流,源源不断。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跟到那里,保证粮弹的不间断供应。

  华野前秀发出政治动员令,要求部队抓住在江北大量歼敌的有利战机,不为小敌迷惑,不为河流阻挡,勇猛果敢出击,敌人逃到哪里,我们就迫到那里,“活捉黄百韬,全歼黄兵团”。

  华野各路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黄百韬兵团猛扑,有的部队以一天行军60公里到70公里的速度飞速前进。遇到小河拦路,战士们跳进河里,扛起门板,搭成“人桥”,保证部队通过。战士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冷水,脚上磨出一层又一层血泡。有的战士鞋底磨破了,干脆脱掉鞋子,赤脚前进。越是艰难困苦,越是斗志昂扬,在紧张的急行军中依然谈笑风生。战士们管黄百韬叫“往北逃”,用他名字的谐音编顺口溜:

  往北逃,逃不掉。往西逃,没有道。东逃是大海,南逃更难逃。

  华野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们深入到各个纵队,随突击部队一起前进。他们走到哪里,宣传鼓动工作就做到那里,部队的情绪顿时活跃起来。华野文工团一团团长沈亚威随八纵行动。这位后来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著名音乐家,夹在追击的洪流里,一股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涌上心头。他一面奔跑一面对文工团员韦明说:“快,写个词!”

  “写……什么?”跑得气喘嘘嘘的韦明问。

  “就写:追上去!追上去!”

  于是,一首响彻淮海战场的歌曲《乘胜追击》在战火中诞生了。

  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

  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跑掉!

  指战员们唱着这首歌追击黄百韬兵团,后来又唱着这首歌追击杜聿明集团。1949年4月,它又作为《淮海组歌》的组成部分,由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带到北京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看了他们的演出。毛泽东称赞说:“三野的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

  粟裕率领华野司令部随突击兵团前进,11月9日就到达运河车站,住在运河车站以南的花庄。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运河车站及其以南的窑湾截击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上。

  运河车站位于新安镇以西约50公里处,南北向的运河与东西向的陇海路在此处交叉,是黄百韬兵团西撤的主要通道。黄百韬的兵团部和主力部队10余万人,加上从海州、连云港撤出的地方官员和眷属,靠仅有的一座铁桥抢渡运河,人马拥挤,乱作一团。他赖以起家的第二十五军,尚未到达运河,就被消灭了1个师。担任左翼掩护的第六十三军,预定由运河车站以南的窑湾渡河,刚刚从新安镇走出20公里,就被华野部队追上,被歼灭1个师,其余部队又被华野第一纵队紧紧包围在窑湾地区。

  粟裕刚刚放下行装,就与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张翼翔通话(一纵司令员叶飞因病留后方治疗),了解他们歼灭第六十三军的决心和部署。他告诉张翼翔,东北野战军已将卫立煌的47万人就地歼灭,傅作义的60万人处于华北、东北我军夹击之中,刘峙集团这个庞然大物也是一夕数惊,惶惶不可终日,整个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

  粟裕问:“你们一个纵队消灭敌人一个军,有把握吗?”

  张翼翔坚定地回答:“有!”

  “好,预祝你们胜利!”粟裕提醒他:“六十三军虽然士气低落,军心动摇,但受反动宣传较深,不了解我军俘虏政策,可能负隅顽抗。因此要注意把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结合起来。”

  一纵的歼灭战打得很艰苦,也很漂亮。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歼灭第六十三军2个师5个团1.3万余人,军长陈章在泅水逃窜时身亡。

  粟裕与张翼翔通过电话,紧接着赶到运河铁桥。第八纵队刚在这里歼灭了敌人守卫桥头堡的1个团,战场尚未来得及清理,到处都是敌人遗弃的尸体、枪械,还有敌人的伤兵、散兵。部队和支前民工拥挤在一起,秩序很乱,影响大部队通过。时间就是胜利。早一分钟渡过运河,就多一分胜利的希望;多延误一分钟,就可能给敌人多一分喘息的机会。如何组织部队顺利通过铁桥,加快向运河以西前进的速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粟裕在桥头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开得别开生面,各纵队首长先后到达,分批开会。他站在桥头大声说:“同志们!我们是毛主席的部队,是有纪律的军队。大家想尽快通过,早消灭敌人,是好的;但是必须有先有后,有秩序地通过。”听到粟司令的声音,部队立刻平静下来。粟裕指示:组织部队扑灭桥上的火焰,铺好枕木,桥板,清理敌人遗弃的尸体,杂物,保证坦克,汽车、炮兵,民工顺利通过;设置桥头指挥岗,统一安排过桥顺序,使部队有秩序地迅速通过;各纵队根据所处地段的条件和水情,架设浮桥,利用民船,抢渡运河,水浅的地方则组织步兵徒涉或泅渡。总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渡过运河,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

  在粟裕的组织指挥下,华野各个纵队迅速渡过运河。指战员们说:“我们的粟司令不仅在战役全局上英明指挥,而且在重要关节上亲临一线果断处理,保证作战胜利。”

  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一百军第四十四师渡过运河后,抢先向徐州撤退,刚刚走到曹八集,就被沿运河西岸北进的华野第十一纵队全部歼灭。

  就这样,大战尚未开始,黄百韬就损兵折将,被歼灭1个军、2个师,其余的4个军则被团团包围在碾庄圩地区。

  三、选择关羽打过败仗的土山作指挥所,要在这里打一个全歼黄百韬兵团的大胜仗。

  粟裕时刻关注着整个淮海战场以至全国战局的发展,及时调整华野的作战部署,并对全局战略决策提出建议。现在,他考虑的是,不仅要吃掉黄百韬兵团的十几万人,而且要吃掉整个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80万人。

  11月9日,他和陈士榘、张震作出歼灭黄百韬兵团于运河以西的作战部署,并向中央军委和华东局、中原局报告:“现刘峙有以徐州为中心与我决战模样”,正在调整部署,“实为歼敌良机”。当天16时,中央军委采纳粟裕的建议,作出“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的战略决策,24时又复电指出华野“迅速部署截断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82页。)。

  11月10日1时至3时,中央军委接连发出3份电报,指令中野集中4个纵队攻取宿县,控制徐蚌段铁路,切断徐敌南撤通路;指令华野以勇猛神速手段歼灭李弥兵团,切断黄百韬兵团西撤通路。3电皆以“至要至盼”作为结语。(《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88—190页。)

  11月11日,粟裕指挥华野各个纵队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分割包围,切断了黄百韬兵团西撤通路,并且根据战场态势调整了作战部署,决定用6个纵队围歼黄百韬兵团,用7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

  这时敌情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黄百韬处境危急,蒋介石匆忙挽救。11月10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作出一系列决定:要杜聿明(杜聿明就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不久,就奉命随蒋介石到东北指挥葫芦岛国民党军队撤退,1948年11月9日又奉命到南京参加蒋介石主持的军事会议。)连夜赶到徐州上任,指令黄百韬“固守待援”,指令邱清泉,李弥两兵团迅速东进,指令黄维兵团立即向徐州开进。然而,蒋介石及其手下将领仅仅发现华野“有包围歼灭黄兵团之企图”,并未察觉歼灭其江北主力于徐州地区的整个战略意图。杜聿明后来回忆说:“他们(顾祝同等人)并未料到解放军已有一半以上兵力担任阻击打援,并准备在淮海战役中实行战略决战,消灭国民党军。当然我也未料到这点。”(《淮海战役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23页。)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集中全力迅速击破运河以西之共军”,救出黄百韬兵团。

  但是,蒋介石的算盘从来是由毛泽东和他手下的将领们拨动的,形势的发展与他的主观愿望恰恰相反。粟裕说过,蒋介石有一个怪脾气,“你要他一点,他连半点也不给你。如果你拿下了他大的呢,他连小的也不要了”。他为了保住四十四军,让黄百韬在新安镇等了两天,结果使黄兵团陷入重围。为了救黄百韬兵团,他又把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黄维等几个兵团集中在徐州地区。他所采取的措施,正沿着粟裕在“齐辰电”中没想的第一种可能,一步一步地走向被迫在徐州周围进行战略决战的道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