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一二二

  新开辟的豫皖苏军区第五分区,位于陇海、平汉两条铁路相交处的三角地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粟裕决定调第八纵队第二十四师副师长王建青和政治部主任华楠带领一个主力团和部分干部到第五分区工作。出发以前,粟裕特地把王建青叫来当面交代任务。粟裕指出,五分区北枕陇海路,能够瞰制河南省首府开封,西临平汉路,可以直接威胁战略要地许昌,是豫皖苏解放区的西北前哨。建设好五分区,对豫皖苏解放区的巩固和扩大,对整个中原地区的战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嘱咐王建青,到五分区要依靠地方党,发动群众,积极进攻,多打胜仗,要特别注意破坏敌人交通并及早同豫西解放区取得联系。最后说:“你看,很不巧,陈司令员到中央开会去了。要是他在家,可以对你们做地方工作作更多更具体的指示。我只会打仗,对地方工作研究不多,想不出什么新办法,全靠你们在实践中创造了。”

  王建青和华楠率领部队到达五分区,与原来在那里坚持斗争的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会合在一起,消灭了当地的土杂反动武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扫荡,后来又参加了攻克许昌的战斗,使五分区成为豫皖苏解放区以至整个中原战场上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王建青后来回忆说:粟裕很谦虚。其实他不仅会打仗,而且在地方工作上也有丰富经验。(《陈粟大军挺进豫苏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212—213页。)

  的确是这样。从1935年至1945的10年内,粟裕先后领导创建浙南、苏中,苏浙3个根据地,长期独当一面,担负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对这些经验作了理论的概括。只是在解放战争以来一年多时间里,他才集中精力于野战军的作战指挥。因此,他处理开辟和创建新区中的种种问题,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在豫皖苏党政军民密切配合下,粟裕领导和指挥华野西兵团胖利完成了歼灭敌人,土地改革两大任务,使豫皖苏解放区迅速巩固和扩大,从而配合了刘邓、陈谢两路大军作战,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

  蒋介石为了改变战略上的被动地位,采取“确保中原”的战略部署,调集33个旅的兵力,由国防部长白崇禧亲自指挥,向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实行全面围攻;同时用11个旅对付陈粟大军,用22个旅守备陇海、平汉两线要点。

  粟裕得知这一情况,于12月8日发电报给刘邓并中央军委、邯郸局,改变原定作战计划,转兵平汉路郑(州)许(昌)段,以调动南线敌军,“直接配合大别山作战”。经中央军委批准以后,于12月中旬先后发起平汉路郑(州)许(昌)段破击战和陇海路郑(州)兰(考)段破击战,破坏铁路200公里,攻克敌人的战略后方基地许昌以及县城11座、车站和集镇36处,歼敌3.2万人,切断了敌人两大军事动脉。但是没有达到调动大别山之敌的目的,蒋介石仍然坚持其对刘邓大军的“围剿”计划。

  粟裕判断,蒋军“似拟集中全力,弄垮我大别山后,再转移兵力,以对付其他地区”。因此于12月19日丑时(1—3时)发电报给刘邓并中央军委,再次建议:“我们及陈谢必须长期配合刘邓行动,直至完全粉碎敌人对大别山之进攻为止”。(《粟裕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338页。)中央军委12月20日复电:“完全同意粟皓丑电意见,粟及陈谢两部长期配合刘邓行动,直至粉碎敌人对大别山之进攻为止”,同时“提议由粟亲率[一、三、四、六等4个纵队]南下与陈谢会合,并归粟统一指挥,沿平汉向南直迫武汉”。(《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44页。)同一天,又发电指示:“你们应不为从前划定之界限所束缚,而向整个平汉路及其两侧机动,以破坏平汉路及歼灭敌若干个旅为目标(希望能歼敌五六个旅)”。(《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46页。)这样,陈粟大军的活动区域,就冲出了“三河一线”,而到达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粟裕当即奉令南下,与陈赓及其率领的部队会师,于12月25日对驻守河南省遂平,西平之间的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部及所属整编第三师发起攻击。经两日激战,全歼第五兵团部及整编第三师(缺驻守南阳的1个团)于祝王寨、金刚寺地区,只有中将司令官李铁军率几十名骑兵逃窜。27日又继续南下,围攻驻守确山之敌。栗裕和陈赓部队的凌厉攻势,迫使白崇禧紧急抽调13个旅增援,其中包括用于大别山的8个旅。

  与此同时,留在豫东和鲁西南的3个纵队发起了菏考战役,歼敌1万余人,解放了山东菏泽、河南兰考之间广大地区。

  从12月13日至31日,陈粟、陈谢两路大军歼敌4.5万余人,破路400余公里,解放许昌等城镇50余座,使豫皖苏,鄂豫皖、鄂豫陕3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与刘邓大军靠拢在一起,创造了集中兵力打大仗的成功战例,并为进一步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平汉路战役中,栗裕与谭政互相尊重,密切合作,给两路大军作出了榜样。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两军指战员之间呈现出一派互相学习、亲密团结的动人景象。新华社战地记者生动地报道了金刚寺会师的情景:

  “华东同志过来吧,俺们是陈赓部队。”

  “好哇,陈赓部队同志,我们是华东部队。”

  一群群来自山东、江苏的人民子弟兵和来自太行山、中条山的子弟兵,欢乐地在金刚寺西边的雪地上会合了。他们在雪地上生起篝火,聚在一起聊起天来。陈赓部队的战士们争相询问莱芜、孟良崮大捷情况。粟裕部队的战士出神地听陈赓部队一位指导员讲述抢渡黄河天险的事迹。

  “真不简单,真要向你们学习啦!”华东的战士们说。

  “你们华东野战军才不简单哩!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一位从苏中打到山东的战士说:“你们说巧不巧?去年年底我们与山东野战军会师,第一仗就歼灭了敌人的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今年又是年底,同你们一起歼灭了整编三师。我们兄弟部队一碰头,就打一个漂亮仗作见面礼。”

  打扫战场的两军指战员则在互相推让战利品。陈赓部队一位连长坚持把20名俘虏和一挺机枪送给从后面追上来的华野部队。他说,他们不过在前面拦了一下,实际功劳应该属于华野的同志。华野部队的同志则一定要把一大堆武器送给陈赓部队同志。战士们朝天试射缴获的枪械,顿时响起噼噼啪啪的枪声,如同春节之夜的爆竹,庆贺两军胜利会师。(《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321—326页。)

  从9月底到12月底,经过3个月的艰苦转战和深人工作,陈粟大军歼敌7万人,攻克县城24座,帮助地方党政机关建立了20余县的人民政权,发展地方武装6万人,使中原地区由敌人进攻解放区的战略后方变为我军举行战略进攻的前进基地,与刘邓,陈谢两路大军共同完成了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

  “兵家互胜负,凡百慎前筹”。战争的发展趋势如何?下一个战略行动是什么?在经略中原的胜利进程中,粟裕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运筹于军旅之次,已有成算在胸。

  ※第十六章 从子养电到豫东之战

  一、在“中原逐鹿”的关键时刻,“斗胆直陈”发展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建议。

  1948年1月,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4个纵队集结于河南省的许昌、临颍、漯河地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令,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1个月的休整,传达贯彻中共中央1947年12月会议精神,进行新式整军,为执行新的作战任务作准备。

  这时,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就是毛泽东所指出的,“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陆续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被迫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防御”,又由“全面防御”转为“分区防御”,主战场则由山东移到了中原地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