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一三

  毛泽东、朱德和红四军前委都在认真考虑如何摆脱敌人,变被动为主动?前委曾决定分散活动,但分散很可能被各个击破,很快放弃了这个计划。爱动脑子的粟裕也在思考:在敌占区活动,长距离转移,面对敌人的围歼和种种不利条件,如何处理好走与打的关系,争取主动?粟裕认为,只有走得好才能走得脱,既尽量避免对我不利和不必要的战斗,保存有生力量,又能选择有利时机,打击敌人,夺取主动权。粟裕认为,走好是打好的前提,打好了才能走得更好,始终掌握着打仗的主动权。粟裕在战略转移中思考得到的这些真知灼见,在以后的战争实践中不断被深化,被丰富,成为粟裕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

  这时已是隆冬,部队穿行在崇山峻岭,山岭一片冰雪。红军战士身上穿的还是单衣,而且都已破破烂烂,山风劲吹,冻得瑟瑟发抖。毛泽东、朱德指挥官兵不停地走着,每天五六十公里。粟裕想的和毛泽东、朱德正在指挥红军做的是那样地一致:用走得好来实现打得好,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粟裕越走越感到脚下生风。连续的急行军,炊事担子掉在后面,赶不上为大家做饭。粟裕和战士们想出了“快速煮饭法”,他们每人带一个搪瓷缸子,一到宿营地,各人往自己的搪瓷缸子里放一把米,加上水,一个班烧起一堆篝火,把缸子放在火中,大家围着火睡觉,等到醒来时饭也熟了,吃过饭接着走,既省事又省时间。粟裕在走的过程中学到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粟裕和红军战士们继续向东疾走,经瑞金北部,向大柏地前进。国民党军依然在后面紧追。红军好长时间没有打仗了,一直被国民党军追着跑,战士人人心中憋着一股气,燃烧着一团火。朱德军长照例跟着二十八团行军,走在粟裕他们身边。先是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几个战士装作没有看见朱德,自言自语发起牢骚,大声说:“当军长,不打仗!怕死就让我们来指挥好了!”谁知朱军长接过话茬说:“你们想打仗吗?打就打!”说罢,军长大衣一甩,粟裕和战士们立即跑过来领受作战任务。朱德带领大家一个反冲击,很快把尾追的敌人打垮了,还缴了七八十条枪。战士们兴高采烈,围着军长有说有笑。这一仗并不是偶然的胜利,毛泽东、朱德早就选好了打击敌人的好战场好战机,朱德军长又因势利导战士的杀敌情绪。敌人一路紧跟着红军追赶,骄横不可一世,说什么也没有想到红军会突然来个反冲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毛泽东、朱德牵着刘士毅的鼻子走。刘士毅错误估计形势,还以为红军陷入了困境,急切地想邀功领赏,加紧往前追赶,十五旅更是孤军突出,弱点已经暴露出来。

  农历除夕,红四军到达大柏地。官兵们先是打土豪、送旧年,然后封锁消息,主力埋伏在离大柏地10多公里的石板道两旁山间树林里。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天下起了毛毛雨,雨停了便刮风,风停了又下雨,粟裕身上穿的单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裹在身上非常难受。大约下午3点钟光景,刘士毅部大摇大摆地来了,毫无觉察地走进了包围圈。红军官兵立即开火,双方激战整整一夜。粟裕指挥连队扼守要隘,把刘士毅部死死堵在伏击圈内。这一仗,红四军歼灭刘士毅部两个团大部,活捉团长以下官兵800多名。这是红四军离开井冈山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陈毅来给中央写报告,称大柏地战斗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大柏地战斗胜利,红军改变了大庾失利造成的被动局面。实践证明毛泽东、朱德军事战略的胜利,也证明粟裕关于走与打的辩证关系的认识符合实际。红四军乘胜进占宁都县城。在宁都战斗中,粟裕臀部受伤,被送到卫生队治疗。这是粟裕第二次负伤。

  1929年3月12日,部队进至闽西长汀四都镇,接着围歼驻在长汀的地方军阀郭凤鸣旅,全歼郭旅2000多人,旅长郭凤鸣在距城10公里的长岭寨被击毙。红军乘胜占领汀州。这是红四军占领的第一个大城市。很快在这里打开局面,接着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1929年4月蒋桂战争爆发。毛泽东、朱德抓住战机,立即挥师江西,打通闽西与赣南的联系。闽西革命形势迅速发展,5月23日红军进占龙岩县城。按照敌我力量对比,红军完全可以打下闽西另一个城市漳州,但毛泽东和朱德决定不打。这是为什么呢?粟裕细细琢磨。原来漳州是福建地方军阀张贞的后方基地,红军如果打漳州,张贞势必会向蒋介石求救。蒋介石正好乘机派中央军进入福建内地,这不利于红军在闽西发展和苏区建设。毛泽东、朱德用兵着眼全局,深谋远虑,给了粟裕许多启示。

  1929年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粟裕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住在永定附近一座叫天子洞的大山半山坡上养病。粟裕带领三连担负保卫毛泽东的重任。粟裕把全连分成两部分,亲自率领一部分跟随毛泽东身边,另一部分在住地附近活动,严密监视敌人。粟裕每次到毛泽东住地去看望,总是见到毛泽东在聚精会神写东西。粟裕悄悄地走进去,停留一小会,看看没有事,又悄悄地走出来,不敢去打搅。广东军阀陈维远的部队就在永定附近,始终未敢进山活动。

  1929年9月上旬,红四军发展到7000多人。部队又一次整编,粟裕由三连连长升任一纵队二支队党代表,时年22岁。

  1929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由闽西进入广东,开辟新的根据地。从井冈山开始,粟裕一直跟随毛泽东转战,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已有很深的认识。毛泽东从南方数省敌我力量对比出发,提出了“攻赣、防湘、不惹粤”的战略方针。实践证明这个战略方针是正确的。中共中央进军广东的指示显然和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不一致。但是中共中央的命令不能不执行,结果部队遭受了很大挫折,中共中央不得不放弃打到广东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定。

  1929年11月初红四军撤回赣南、闽西,继续发展,后来建立了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两个中央政权对立的局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粟裕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又从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短短两年多一点时间,经历3次大的战略转移,从战士成长为红军的基层指挥员。他的职务决定他有时能直接听到毛泽东和朱德的讲话,从中认真学习,吸取营养,但更多的时候是从执行毛泽东、朱德的战略决策和军事指挥中学习。粟裕平时话不多,但爱思索、想问题、善总结,一次次的成功和失败,都给他提供了学习的丰富材料。他从这些曲折中体会到成功或失败,都与战略出击方向的选择紧紧关联在一起。

  他在晚年撰写战争回忆录时说:“出击方向的选择是战略问题。要对敌我形势作正确的分析,要对具体地域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诸种条件作综合分析,尤其要注意选择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和注意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同时出击时机的选择也十分重要。”(《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89页。)粟裕跟随毛泽东、朱德学习选择战略发展方向问题,得益匪浅。

  四、左倾领导一再指示主力红军夺取大城市。第二次打长沙,从实践中接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1930年上半年,全国革命形势发展很快。随着“立三路线”在上海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占统治地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也影响了红军作战指导。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粟裕随红军部队开始了新的行动,经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战斗历程,受到新的锻炼和考验。

  1月,粟裕与支队长肖克率二支队随主力红军进军赣南,2月下旬在吉水、吉安一带参加消灭单独进犯苏区的唐云山旅战斗。战斗中,一发迫击炮弹打过来,在粟裕身边爆炸。粟裕只觉得头部被猛地一击,昏了过去。他在地上躺了一会,挣扎着站起来,可是说什么也站立不稳。战士们见他满脸是血,急忙把他送到后方医院,治疗3个多月,6月初才伤愈归队。根据中央指示,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整编组成红一军团,粟裕任红十二军五支队支队长。在以后的革命战争岁月中,工作一劳累,战事一紧张,他就要犯头痛病。解放以后医生检查,发现他头骨里有块弹片。粟裕这时才想起是消灭唐云山旅战斗头部负伤时留下的。这块弹片直到粟裕去世遗体火化,才从骨灰中取出来。

  8月,中共中央指示主力红军攻取大城市。粟裕率部由赣南向湖南进军。红军官兵个个满怀革命激情,斗志高昂,一夜急行军35公里,直奔文家市。河水阻隔,大家顾不得找船摆渡,奋勇游水过去。20日拂晓,红军犹如神兵天降出现在敌人面前,不到1个小时,装备精良的敌戴斗垣旅就被消灭了,旅长戴斗垣被打死,俘敌1阗0多人。也许是急行军出了一身汗,接着游泳过河着了凉,粟裕当天晚上就发起高烧,也没有什么药吃,凭着年轻壮实,抵抗力强,蒙头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好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