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三毛情事

  为了爱

  梦一生

  悠悠荡荡

  几番浮沉

  梦里的余温

  够我抵挡那世间寒冷

  ※上编 夜深忽梦少年事

  人生至乐,无非情天孽海

  人生至苦,亦无非情天孽海

  ——陈嗣庆

  §引子

  那个世界没有光,不是彩色的。

  不是夜幕的黑色,是白,没有透明感的白,却不是雾,因为没有雾的湿漉漉和轻灵。它是白得厚重的那一种,仿佛是瓷,却远不如瓷的洁白,更没有硬硬的真实。它粘粘的,绵绵的,濛濛的,分明是虚虚地悬空着的,又闷闷地覆在人的胸口。

  它像用1/250的快门拍出来的一张照片,凝固的物象在静中是富有动感的,动感以昆虫的触角似的形态细细地、缓缓地向静的边缘延伸。

  那个世界没有声音。

  有的是密码似的思想,电波。而电波只负责人和那个世界的联系,人和人之间,彼此紧靠着,没有语言,无法交流。

  沉默加重了牛奶状的凝炼,加重了哀伤和暗淡的绵延,如萨特眼中的“地狱”。

  那个世界是一座大厦。

  一座空旷的大厦,无边无际的。大厦其实是概念中的,无边无际也是概念中的。

  大厦以同样概念中的姿势已经好几次出现在三毛的梦中。

  三毛在梦中。(或许是Echo?)

  梦中的三毛和她的梦同一种颜色:白,没有别的色彩。她那斑驳陆离的长裙呢?她那乌黑披肩的长发呢?她不知道,意识里充盈的是和大厦那样的无边无际的恐慌,潮水一样地涌上来,浸润她,淹没她,牵扯她,卷动她。她想喊叫,可是梦中的世界是没有声音的;她想挣扎,可是梦中的世界,再剧烈的动感也是像水纹荡漾一般缓慢延伸的。

  三毛惶惶地、怔怔地站着,站在恐慌的漩涡的中央。

  三毛并不是一个人,四周围着她的有姆妈、爹爹、大弟、姐姐,……有一大堆的亲人紧靠着她。三毛却仍是说不出的不安,说不出的惊惶,说不出的无助,只因没有荷西存在的感觉。有一大堆的亲人,却惟独不见爱人荷西。

  在梦中,只有三毛一个人。

  三毛的梦中竟没有荷西!

  没有荷西,三毛凭什么成其为三毛!

  没有荷西的梦是死寂的,死人脸一样的惨白。

  密码似的思想传递进三毛的意识里,像苦寒的夜晚,风携着钢针窜入了人的衣领里,痛楚中唤醒一丝麻木的清醒。

  他们是来送你走的,你们是在别离,你要上路了。

  像电脑显示出的数据。“END”出现,三毛便向前走了。不是她自己要走的,可是,是她自己的脚在移动。

  步子停不下来,步子很大。不穿高跟鞋的三毛,步子一向很豪迈。尽管她在少女时代曾经强烈地向往着女教师的高跟鞋,可是到了能穿高跟鞋的时候,她却意外他说:“我不穿高跟鞋,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也许是因为她是三毛,开朗豪爽的三毛,而不是忧郁自闭的灰姑娘陈平。

  三毛的身子向后仰着,极不情愿地被两条腿拖着向前移动。她惊恐地看着自己完整的两条大腿在自己的身子前面摆动,自顾自地摆动,却仍是一惯的有力、平稳、悠闲。

  前方是无限的空,不是漆黑一片,不是看不见物体,而是根本就空无一物。

  三毛走着,每一步踩在脚下的都是虚空,不像是在地面上走着,而像是在云端。却没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没有蔚蓝的天空,没有亮白的云朵,没有荷西携手相伴,三毛怎么浪漫漫起来?

  三毛大脑里的电波振动起来:我不要走,不要啊!是谁在迫着我走,到底是谁?谁?……救我,救我啊!

  咦,那些亲人呢?那些送别的亲人呢?

  三毛拼命扭回头去,张望着。亲人在后退,在远离,像纸片那般没有立体感,脸是平平的,没有五官,影子似的阴暗模糊,没有声音,没有色彩,离别的时候,不露微笑,不做挥手,不说再见,不嘱珍重,像一群冥界的鬼魅。

  死人脸一样的惨白,雾似的浓起来,没有太阳光在那个世界里闪耀,怎么也化不开。

  大厦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出现的是一个小小的火车站,欧洲式的,很老旧的那种。

  火车站有月台,有铁轨,有时钟,有扩音器。有离别的情侣在拥抱、亲吻、哭泣;有旅游的观光客在拍照留念;有母亲焦虑的目光在搜寻着远方归来的儿子……好一个热闹喧嚣的车站,陈旧得像老式的无声电影,只有图像,没有声音。

  三毛站在六号月台上,等着连自己也不知道车次是多少的列车。

  梦里开始有了色彩。

  三个士兵看见了三毛后,停止了交谈而专注地望着她,他们是否震慑于这神秘的女郎所散发出的独特的魅力?三毛默默地,漠漠地与他们对峙看,眼神轻飘飘地拂过那草绿色的制服和鲜红的肩章。

  三毛又分裂成了两个自己(或者,是否可以说三毛又还原成了两个自己:一个叫“三毛”,一个叫“Echo”?)。一个踏上了停在面前的火车,穿的是白衬衣和蓝长裤;另一个却悬浮在高处,没有表情,没有颜色,像神观望人类那样,无动于衷地俯视着那双用力拴住火车的清瘦、细长的手,那被风拉扯得直飞起来扑了一脸的乱发,漠然的眼神投射进了低处三毛的眼中。那本是一双惊鹿的眼睛、惊恐惶惑地看着火车踏板的把手,看着车上车下的人群,看着身前身后的铁轨。如今,两种截然不同的眼神在同一个眼眶中缠扭着,冲撞着,凸现着,黑黝黝的眸子愈发显得深邃,变幻莫测起来。这种浓烈的极致的矛盾组合所创造出的不可捉摸便是三毛的魅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