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偏师

四七

  黄公略边听边冷静地思考着:平江暴动以来才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三千多人,逃的逃,叛的叛,死的死,伤的伤,只剩下了几百人。彭德怀把主力带上井冈山后,留下的更是微乎其微了。如果仍旧跟敌人硬拼,无疑是鸡蛋碰石头。

  “党代表言之有理,是实际斗争的总结啊,太有价值了。”黄公略心领神会地说。又朝两位高级参议说:”“你们看呢?”

  隋风旋不以为然地说:“军人的职责就是打仗。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这不叫战争!”

  “是呀,”黄汉湘帮腔说,“军事学校里没有这一堂课。能把人吓死!要打,就痛痛快快地打!你这个游击战倒有些象老鼠钻地洞。”

  “不是老鼠钻洞,而是旋磨打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我打得了他,他打不到我。”党代表补充说。

  黄公略颇有兴趣地说:“这倒是个好办法,将来写本书,就叫《游击战术》,党代表,你执笔好不好?”

  张启龙哈哈大笑:“嘿,现在脑壳绑在裤带上,还不知哪一天见阎王,还有心思写书。”

  “你学过《孙子兵法》,又懂得姜太公的《六韬》,黄石会的《三略》,纵队长,你执笔最合适了。”有人倡议。

  黄公略谦逊地说:“我没有经验,在游击战里滚年把再说。”

  经过几个月的游击。黄公略纵队渐渐稳住了阵脚。首先。最使他害怕的军官叛逃事件很少发生了,黄公略总算松了口气。

  一九二九年初春,游击队遇到了最困难的日子。这湘赣边界是高寒山区,“才到初秋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

  张辉瓒打破了历来追击红军互不出省的戒律,有时一口气追到江西;而江西的军队也可以到平江、浏阳来追歼游击队。张辉瓒自觉对付黄公略用不着亲自出马,也不派他的主力亲信,就派刘人之一个团出力围歼。他们步步紧逼,切断了游击队和农民赤卫队的联系。他们见人就杀,山冲里常常躺着死尸,真是血流成河啊!

  游击队被困在大围山里,跟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情况十分紧急。

  山上的积雪已有一尺多深,踩下去没到膝盖头,到处是银白冰冷的世界。从高处远眺,远处、近处、山上、天外,只有白雪茫茫。

  游击队已经快断粮了,油盐更谈不上。

  偶尔,村苏维埃派人冒着生命危险,送些晒干的红薯丝来,给他们充饥。这些红薯丝都有一股霉味儿,吃的时候,一闻到那种味道,就想作呕。

  “嘿,还不如猪潲!”黄汉湘那张小白脸。既白又黄,颧骨都突了出来,他一闻这气味,就厌食。可是,肚子里空空如也,又不能拿白雪和泥巴充饥。

  黄公略吃得怪有味的。边吃边笑道:“为了革命事业,要强迫自己吃薯丝,我有个好经验,不让鼻孔出气,就闻不到猪潲气味了,同志们不妨试一试。”

  “嗯,果然有效。”小方天真地说。

  大家都学这个经验,吃薯丝时,只听得咀嚼的声音,听不到出气声。

  杯水车薪,这一点红薯丝,又能维持多久呢?

  “怎么办呢?”黄公略这个乐天派也有些发愁了,他忧心忡忡地问党代表。

  “派一支队伍出去,到湘鄂赣边界打土豪,搞些钱、粮和吃的东西回来。”党代表的建议,黄公略是赞同的。

  于是,便派了金玉田和一名打游击出身的中队长,带领几十个人,冒着怒吼的寒风和大雪,踩着齐膝的积雪,一步步艰难地出发了。

  黄公略目送他们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之中。

  黄公略不免为这支队伍的凶吉担忧。说老实话,平江暴动以来,一件件哗变、倒戈的事件太教训人了。现在的处境这么困难,对每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他此时真象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哩。

  夜晚,黄公略一边和党代表研究扩大根据地问题,一边往篝火里添些竹根竹梢,把篝火烧得旺旺的。战士们背靠背,借着篝火发出的热力,在雪地上露宿。

  天,这么冷,呼出的热气,很快就在胡髭、眉毛上结下一层冰花。战士们大多仍穿着平江暴动时的旧军衣或从地主豪绅那里缴来的一批夹衣,没有一个穿棉衣的。大家全靠一种坚强的意志,咬紧牙关顶着。

  黄公略看见传令兵小方缩成一团,睡得正甜,有时,被狼的嚎叫和刺骨的北风惊醒一下,眼皮睁开一条缝,将衣服裹紧些,随又进入了梦乡。黄公略十分疼爱这个十三、四岁的红小鬼,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他把自己身上唯一的财富——一条薄薄的军用毛毯,披在小方身上,微笑着抚摸着充满孩子气的小方。跟党代表说:

  “象小方这样的孩子,要在革命胜利之后,该是个中学生,可能还跟爸爸妈妈撒娇,清早赖在热被窝里不肯起床呢。”

  “是啊,我们浏阳、平江一带,自从马日事变以来,被杀害了几十万人,有些孩子才七、八岁,也被斩草除根。张辉瓒提出:石头要过刀,板凳要火烧。真是血流成河啊!所以,我们这里的农民游击队员都是些‘死硬分子’,敌人挖不动的!不象你们部队里的那些旧军官。”

  天寒地冻,睡不着,二人又在火堆里添些茅草和竹片,火烧得哗哗剥剥响。

  第二天过去了,第三天又过去了,派出去的游击队仍杏无音讯。到了第五天,黄公略终于沉不住气了,半夜三更坐起身,把身边缩成一团的党代表推醒。

  “党代表,老张,你醒醒。”

  党代表揉着惺忪的倦眼问:“纵队长,发现敌情?”

  “不是,我睡不着。担心派出去的那个中队啊!”黄公略,这个刚满三十岁的年轻人,愁得头发里都夹着银丝了。他提心吊胆地间:“这个中队靠不住了吧?”

  “不会的,你放心睡吧!”张启龙很有把握,翻了个身又睡着了。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带的这支队伍,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贫苦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全是忠诚可靠的游击队员,他们跟白匪挨户团有不共戴天之仇,对敌作战英勇顽强。

  黄公略却吃够了那些旧军官及官僚子弟、投机革命的书生们的苦头。别说往外派部队,就是集中在一起,他们还拖枪反水哩。贺斌不是一个反面教员吗?

  天亮前,气温更低,黄公略更睡不着了,索性起身,在雪地上奔跑,借以锻炼已经十分瘦弱的身体。

  突然,在黎明前的薄暗中,在那迷茫的雪地上,他发现有一群黑点在移动,越走越近。啊,是人!他以为敌人包围上来了,正准备发号施令,忽听金玉田哼起小调来了,原来是派出去的游击中队,在队长的率领下,安全返回大围山顶。

  黄公略把党代表喊醒,兴奋地迎了上去。

  “纵队长、党代表,我们打了三个土豪!”

  “我们缴了江西靖卫团十八支枪,还有子弹。”

  “快看,这是什么?腊肉,浸在茶油里的腊肉,够我们吃十天半月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