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正在前方指挥作战,收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作出的《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决议否定了红军按原计划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见,使他心情为之一振。对如何执行黎平会议决议,他和杨尚昆向中革军委提出建议:野战军到黔中后,在川、湘、黔敌人中,川军可能成为正面的主要敌人,阻隔我与红四方面军的联系;湘敌将在东面构成封锁线,威胁我右翼;黔敌会钳制我左方。为能迅速创建新根据地与休养生息,野战军可先赤化遵义及其西北桐梓等6县。以乌江为右支撑点,控制娄山关,凭据娄山山脉、乌江地势扼制敌人,首先给黔敌以痛击。可命四方面军沿嘉陵江向重庆方面发展与中央红军呼应;湘西的二、六军团从川黔湘3省交界处西进,封锁乌江,防止湘军和中央军入川,使新老苏区连成一片。这一建议显示出彭德怀已从能征善战进而具有纵观全局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左、右两纵队,以破竹之势长驱直上,连克10余座县城,进抵乌江南岸。乌江又称黔江,是黔中一条大水,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入四川,在涪陵注入长江。乌江流域甚广,支流较多。沿江两岸大都是悬崖峭壁,江水湍急,又多滩险,非在渡口,绝不能渡。因此,乌江素称天险,其渡口为兵家所必争。
红军入黔,黔军慌忙在乌江沿岸严密布防,控制了所有渡口,修筑防御工事。黔军侯之担夸口说,共军远征,长途跋涉,疲惫之师必难飞渡。
然而,红军锐不可当,直指江岸。1935年1月5日,彭德怀和杨尚昆率红三军团从桃子台、茶山关首渡乌江,进驻遵义南边之尚嵇场。随后,中央红军渡过乌江,分3路纵队北进。
1月7日,红二师和干部团智取了黔北重镇遵义。中央红军进入遵义城,将10数万追敌甩在乌江以南以东,争得时间,进行休整。
1月15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等。
彭德怀和杨尚昆从前线赶到遵义参加会议,住在会址(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住宅)堂屋的楼下,这是彭德怀第一次参加中央的会议。他非常激动,深感任重而道远。
会议开始,由博古作《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总结的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张闻天作了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毛泽东作了重要发言。接着,会议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与会者绝大多数对博古在报告中强调客观,为其错误辩护,推卸责任不满,并对他的《总结报告》进行了批评。同时,还批评了博古尤其是李德的飞扬跋扈,独断专横的领导作风,指出他们独揽军委大权,拒绝听取军事上的不同意见,压制民主,发展惩办主义,否定红军过去对敌作战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毛泽东的发言,受到与会者大多数的支持。从革命战争的严峻实践中,从胜利和失败的反复对比中,大家终于认识了毛泽东代表的正确路线。
彭德怀在会上发言批评李德在军事上的严重错误,拥护毛泽东的讲话。
开会期间,毛泽东给彭德怀介绍了一个举止稳重的高个子战友,说:“这是刘少奇同志,很早的党员,中央委员,党内著名的工人领袖。”②彭德怀很高兴,伸手与他早已闻名的刘少奇紧紧握手。不久,刘少奇被派往三军团任政治部主任。
会议在进行中,红三军团六师在遵义城南刀靶水、乌江沿岸执行警戒任务,突然遭到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的袭击和轰炸,形势十分紧迫。彭德怀离席奔回前线军团司令部指挥战斗,保护遵义会议继续进行。
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的错误,撤销了博古、李德等的军事指挥权,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不久,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活动。
* * *
②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06页。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