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潘汉年在上海

我所知道的潘汉年同志(2)

  双方在谈判期间,毛泽东、朱德曾多次会见徐名鸿、陈公培、潘汉年等,于10月26日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条,标志着我党与十九路军的合作抗日反蒋的关系初步形成。随后,我方派潘汉年为代表,黄火青(黄一青)为秘书前往福州。黄火青团正患疟疾,一时不能同行,中央让潘汉年与徐名鸿、陈公培先行,并由李克农指派吴振英等两人为警卫员随行。临行的那天早晨,毛泽东、张闻天、林伯渠、邓发等前来送行,邓发为他们开了通行证,还派人护送他们经河州,由新泉出境。一星期后,黄火青病稍愈,独往福州,与潘汉年同住在十九路军总部里。

  我党与十九路军的合作关系形成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根据《初步协定》规定的“在初步协定签订后,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即根据订立本协定原则发表反蒋宣言,并立即进行反日反蒋军事行动之准备”的条文,联合李济深、黄琪翔等一部分反蒋反日的力量,于11月15日在福州开会决定于11月20日发动事变。对于十九路军方面的行动,蒋介石已获情报,企图加以阻止。蒋曾邀蔡廷锴到庐山会晤,请林森入闽诱劝陈铭枢,均告失败。遂于17日派专机携函来福州接蔡廷锴往南昌,被蔡廷锴将飞机和飞行员扣留。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等于1933年11月20日在福州南校场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简称“福建人民政府”)。

  在福建事变爆发的过程中,潘汉年、黄火青给中央发回了两份电报,电报稿是潘汉年起草的,由黄火青翻译成密码后,交十九路军的电台发回的。党中央复电要他们两人中一人回瑞金汇报情况,潘汉年因忙于同“福建人民政府”商谈各项工作,选由黄火青回瑞金。黄火青在向中央汇报了情况后,被派往漳州,作为苏维埃中央政府驻漳州领事。

  “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就根据《初步协定》规定的“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暂时划定军事疆界线,在该线不得驻扎主力军队。同时,十九路军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排除或消灭存在福建与苏区接壤地间妨碍贯彻该协定之一切障碍势力”的条文,派张云逸为代表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代表方方到汀州,与福建人民政府闽西善后处代表陈小航谈判。双方于11月27日签订了《闽西边界及交通条约》,开辟了一条由中央苏区经闽西、闽南到达福建沿海的通道,打破了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潘汉年在福州与福建人民政府财政部次长许锡清,就双方物资交换和支援苏区所缺乏的物资,特别是运输食盐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洽谈。当时,不仅双方的贸易往来频繁,农民群众和商人也可以进出苏区做买卖。闽西善后处还在蛟洋组织一个民间的贸易合作社,提供了一笔资金,用以购买食盐等物品运进苏区进行交换。

  潘汉年还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陈友仁等人,就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进行广泛的商谈。他敦促福建人民政府实施《初步协定》中“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方面,立即释放在福建各牢狱中的政治犯”的规定。12月1日,福建人民政府发布了“大赦令”,宣告:“反对卖国贼蒋介石及其御用的国民党”,“毫无犯罪之可言”。12月4日、5日、7日,福建人民政府高等法院和闽侯地方法院先后释放在押的全部政治犯60多人。其中马立峰、范式人等同志被福州中心市委派往福安,加强中心县委的领导力量。同时,福建人民政府对我地下党领导的一些进步团体的公开活动也予以默认。福州、厦门等地“反帝大同盟”等组织都采取了公开的形式,壮大了力量。

  1933年9月,蒋介石在德、意、美等顾问参与策划下,纠集100万兵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用于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11月福建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后,蒋介石大为惊恐,认为如不迅速扑灭,影响所及,起而效法,就将严重地动摇他的统治地位,立即从“围剿”前线抽调嫡系部队,集中陆、海、空20—30万兵力,自任“讨逆军”司令,向福建十九路军阵地进攻。由于十九路军寡不敌众,内部派别繁杂,蒋介石又以硬攻与分化兼施,十九路军节节败退。当时,中共临时中央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不懂得如何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顽固、反动力量,来推进反蒋抗日运动,坐失良机。1934年1月,蒋介石刚攻取福州,就将大部分军队调回,继续投入第五次“围剿”。当十九路军撤离福州时,潘汉年与梅龚彬等从马尾乘日本商船去香港。在香港,福建事变的主要领导人继续进行反蒋抗日运动,潘汉年交待梅龚彬要大力策动。随后潘汉年回转瑞金。张云逸和黄火青等在十九路军的协助下,也先后回到了中央苏区。福建人民政府虽然只存在两个月,但是,蔡廷锴等当时反蒋反日,同蒋介石公开决裂,这是有利于中国革命事业的。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党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仓促决定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向湘西进军,开始长征。我被编入中央直属干部团,领队的是李维汉。潘汉年被编入中央机关直属团,和我不在一起。过湘江后,向贵州进军的途中,我曾碰见过他,以后有一段时间没有再见到他。1935年10月,过腊子口向陕北进军的途中,我才知道潘汉年和陈云在遵义会议后被派往莫斯科去了。

  1936年4月,潘汉年与国民党政府驻莫斯科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接触。国共两党之间打通联系的工作已从1935年11月开始了。当时,蒋介石以为对红军的“围剿”已“初告成功”,因此,幻想用谈判的方法来“收编”红军,然后“以政治方法来解决”共产党(见蒋介石:《苏俄在中国》)。蒋介石在国内派曾养甫与我党进行接触;在国外派驻苏联大使馆的邓文仪与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进行接触。潘汉年与邓文仪联系后,在4月份同正在莫斯科的胡愈之一起经法国回国。他们在5月份到达香港,胡愈之先到上海,通过救国会沈钧儒和其他关系找到冯雪峰,他告诉冯雪峰,潘汉年已到了香港,冯雪峰得讯就到香港与潘汉年见面。潘汉年在香港与国民党陈果夫、陈立夫派来的张冲接触,一同去南京与陈果夫的代表曾养甫接触。曾养甫提出:因为潘汉年是从国外回来的,要求他同中共中央和红军的负责人联系后再与陈果夫接触。潘汉年从南京回到上海,找到冯雪峰和刘鼎,通过刘鼎的联系,他在8月份经过西安到达保安。这些接触为国共两党代表后来的正式会谈作了初步的准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