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罗荣桓传

三一

  罗荣桓笑眯眯地看着这些充满了活力的战士,拍拍陈海涵的肩膀说:“你看,战士们的情绪多高!他们好象不知道什么叫疲劳和饥饿。”他停顿了一下,微微点着头又坚定地说,“这是一支多好的队伍!古人形容岳飞的队伍,有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们这支队伍比岳家军更为巩固。有这样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队伍,革命是一定会胜利的!”他看看陈海涵,语气又急迫起来:“不过,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吃饭!”

  “是的!”陈海涵点点头,立即命令通信员通知各连,抽一些体力较强的同志组织筹粮队。通信员还没有走,忽然接到前面的报告,右前方发现马步芳的骑兵,大约有一个连,正向二营运动。二营的干部立即召开碰头会研究对策。会上,有的认为我们已经筋疲力竭,应该避开敌人,有的主张打,为牺牲在草地上的同志报仇,可因为没有经验,对如何打骑兵也提不出具体意见来。正在大家讨论不决时,在一旁踱步的罗荣桓突然停下脚步问道:“你们肚子饿不饿,想不想吃马肉?”他一句话,使同志们心里亮堂了。

  “南方有不少人不用说马肉,连羊肉都不吃。现在恐怕不能讲究这些了。你们吃不吃马肉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吃的。”

  “罗主任,你是说要打骑兵?”营长兴奋地问道。

  罗荣桓点了点头说:“对。但是对付骑兵不能冒失。部队太疲劳了,得想想办法。”说着他蹲下身来,边比划边说,“你们见过江西老表打猎吗?他们都是藏起来守候着猎物进入射程。今天我们也应当用这个办法。”

  按照罗荣桓的建议,陈海涵给各连分配了任务。部队立即散开占领有利地形。机枪都架起来了。战士们有的迅速挖好简单的掩体,伸出了步枪;有的将手榴弹盖拧开……不到二十分钟,一切准备就绪,专等敌人上钩。

  敌人闯来了。二百米、一百米……当敌人离红军阵地只剩下五六十米时,“打!”二营长一挥右臂,八九挺机枪都吐出了火舌,手榴弹也接连在敌群中爆炸。敌人人仰马翻,乱作一团。二营长又跃起身率领部队向敌人冲去……

  不到一个小时,战斗结束。在二三百米宽的山上横陈着几十具敌军人马的尸体。战士们高高兴兴地打扫战场。有的搬运战利品,有的宰割死伤马匹,烧火烤肉,有的还把马肚子里未消化的青稞麦粒掏出来,准备冲洗后熬粥喝。

  开饭了。罗荣桓同大家一道津津有味地咀嚼着那烧得黢黑的马肉。他刚吃了几口,突然问道:“部队都吃上了没有?”

  陈海涵回答:“都吃了。有的战士吃了足有二三斤。他们说,吃了这一顿又可以坚持走好几天了。”

  罗荣桓哈哈一笑说:“可不能吃得太多,小心把肚子撑坏。”

  停了一会,罗荣桓放下马肉,搓了搓手,又问陈海涵共缴了多少匹马,准备怎样处理。陈海涵汇报说,死活加在一起共四十多匹,十几匹死的除了部队吃一顿并给每人带一点以外,都留给后面的部队。

  罗荣桓问道:“这样处理是谁的主意?”

  陈海涵回答:“是战士们提出来的,我们几个干部感到这意见不错,就采纳了。”

  “好!”罗荣桓很高兴。他拍了一下大腿,迅速站立起来说:“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中,提倡同心同德、互助互让,十分重要。有了这种精神,什么困难也不可怕,再严峻的考验也能经受得住。”

  §回到第一军团

  严峻的考验果然很快来临了。

  当罗荣桓随右路军后卫——第三军团四师十团经草地到达巴西、阿西时,张国焘不但不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的决定——率左路军北上,反而要求右路军全部南下,企图分裂红军,危害中共中央。

  为了摆脱张国焘的威胁,毛泽东发出了三军团和中央纵队立即出发,脱离危险地带的命令。于是,罗荣桓随同掩护中央的十团迅速北上,九月十一日,到达俄界。

  罗荣桓又回到了一军团,任政治部副主任兼地方工作部部长,此时政治部主任是朱瑞。政治部的干部有的已有好几年未见到罗荣桓了。久别重逢,大家都很高兴。

  九月十八日,第一、三军团到达悬窝。翌日,部队合编为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一军团改称第一纵队,政治部建制不变,罗荣桓继续任副主任。

  九月二十日,罗荣桓随部队到达哈达铺。这是岷民县南面一个有几百户人家的集镇,有不少卖吃食的商贩。国民党部队从这里溃逃,留下了几百担大米和白面。从雪山、草地来到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罗荣桓一到哈达铺见到他认识的指挥员便嘱咐道:“同志们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来到这里,很不容易。幸存下来的都是宝贝。革命就要靠这些人了。因此,所有的伤病员都要抬走,一个也不能丢!”

  为了恢复指战员极度衰弱的体力,准备继续北上,供给部门给每人发了一块光洋,政治部提出了“大家要吃得好”的口号。

  这一天晚上,罗荣桓和当时一军团的宣传部长邓小平、组织部长谭政,还有政治部的几位干事围坐在老乡家的炕头上吃辣子鸡。吃着吃着,大家感到屁股下面越来越热,有的同志以为是着了火。罗荣桓在青岛大学读书期间虽然曾经到高密农村住过,但那是夏天,没有烧炕,他一时间也说不准是怎么回事。经过老乡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对这一北方人民的创造——今后要伴随他们度过十几个严冬的火炕,一时不免感到新奇。

  更值得罗荣桓、邓小平高兴的是,民运干事肖望东搞来了一些烟叶,分给他们一人一把。在长征路上,这两位烟瘾很大的人没有烟抽,感到十分难熬。有时实在瘾得不行了,罗荣桓便睡觉,可邓小平却睡不着,他常常跑出去搜罗烟叶,但十次倒有九次是空手而归。有一次他兴冲冲地跑回来,喊道:“老罗,起来!我搞到烟叶了。”罗荣桓起来一看,原来是干树叶子。两人相视而笑,立即将这些树叶装在烟袋锅里过瘾。这时,他们看到这金灿灿、黄橙橙、货真价实的烟叶,都喜出望外,立即揪下一块,搓碎,装进烟袋,仔细品尝起来。

  当时,罗荣桓、邓小平都只分工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从俄界出来便进岷山,走栈道,直到哈达铺,一路上见不到什么人烟,无土豪可打,也缺少宣传群众的对象。而他们两位虽然刚过“而立”之年,却已有了十来年的斗争历史,正处在精力充沛而又有丰富经验的黄金时代,处理起一个部门的工作来,自然是游刃有余。因此,他们除行军、工作外,都有不少空余时间来回顾往事,瞻望将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