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一九二八年六月间,湘赣两省敌人酝酿对井冈山进行“会剿”。这时,中共湖南省委为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割据北起鄂南,南迄粤北,包括湘东北、湘东、湘南、赣西北、赣西、赣南并与东江连接起来的盲动主义计划,制定了湘南第二次武装起义计划,要求红四军主力出击湘南。六月三十日,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永新县委举行联席会议,讨论湖南省委的指示,认为条件不利,红四军主力不宜到湘南去。七月四日,湘敌进占宁冈县砻市、新城。为击破敌人的“会剿”,朱德、陈毅率领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攻克酃县,迫使湘敌撤回。第二十九团的官兵绝大部分是湘南起义的宜章县的农民,有浓厚的家乡观念。部队开到酃县后,他们看到离家乡近了,要求“回家割稻子”。于是,团的士兵委员会越权下令:“打回湘南去!”而随队行动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附和并且导扬了这种错误行动。军委未能劝阻。七月十七日,第二十八团随第二十九团向湘南进军,打郴州先胜后失利,第二十九团自由行动,跑回宜章。
消息传到井冈山,正率领第三十一团与进犯永新的敌人周旋的毛泽东立即召开干部会议研究对策,决定由毛泽东率三营南下,去接第二十八团回井冈山;朱云卿、何挺颖率一营和第三十二团守山。
伍中豪、罗荣桓率领三营随毛泽东从九陂出发,冒着酷暑,翻山越岭,赶到桂东县城。在一个夜间,正在行军,突然遭到敌人袭击。罗荣桓在队伍后面负责收容,眼看着部队被打散了,同毛泽东、伍中豪失去了联络,心里非常焦急。天亮后集合队伍,罗荣桓看到毛泽东、伍中豪,还有各连队伍陆续到达集合地点,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伍中豪命令各连整队清查人数,结果只丢了一个担架兵。
八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第三十一团三营来到桂东同第二十八团会合。
在返回井冈山的途中,第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叛变,打死了军参谋长王尔琢。至此,第二十九团散掉,王尔琢牺牲,同时根据地也缩小到井冈山脚,山下各县全部被敌人占领,遭到严重破坏。这就是分兵冒进湘南造成的恶果,史称“八月失败”。
九月二十六日,部队返回井冈山。罗荣桓发现在桂东打散的那一位担架兵早已返回井冈山了。三营这次远征湘南,行程数百里,打了十几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创造了巩固部队的新纪录,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军。
这时,已是深秋。天气越来越冷,山上的生活也越来越艰苦了。井冈山周围的土豪都打遍了,零用钱开始是每月一 块,越减越少,后来只剩下了每天五 分钱的伙食钱,最后连这也难乎为继,红米、南瓜也不能保证天天吃上,有时不得不以野菜充数。
更困难的是,由于敌人严密封锁,食盐简直比金子还要贵重。不仅长期淡食使得战士们四肢无力,而且医院内洗伤口的食盐水都很难供应。为了解决吃盐的问题,罗荣桓带领几个连的司务长和上士搜集老墙土,放在水里一泡,滤出水来熬硝盐。这种盐在菜里放少了不咸,放多了又苦,但也只能是聊胜于无了。
眼看严冬将近,可战士们的冬衣还没有着落。他们的夏衣破了,没有布补,便剪下裤腿、袖管作补丁。久而久之,军服都成了短衣短裤,而且破烂不堪……罗荣桓和战士们一样,冷了白天可以晒晒太阳,晚上睡觉便钻稻草堆。最难耐的是冬雨连绵的日子,那真是寒冷彻骨,令人坐立不宁……
尽管天气越来越冷,可山下却不时传来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十一月份,湘军和赣军有部分官兵起义,拉上井冈山,分别编为特务营(营长毕占云)和独立营(营长张威)。十二月下旬,由平江起义部队编成的红五军第一、第三纵队共八百多人在军长彭德怀和党代表滕代远率领下,也来到了井冈山。
一九二九年一月上旬,红四军前委、红四军、红五军军委和湘赣边界特委举行联席会议。会议正传达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的文件,山下传来敌人又要进行“会剿”的消息。蒋介石调集了湘赣两省六 个旅,共三万人马,兵分五 路,向井冈山发动进攻。会议决定分兵。由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第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和特务营突围下山,转移到赣南敌后,“使敌人穷于应付,不能实现其两省会剿之计划,企图围韩(魏)救赵,影响边界,以解井冈山之围。”①
①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杨克敏(即杨开明):《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
部队跳出敌人对井冈山的包围圈后,罗荣桓吩咐各连沿途张贴早在井冈山便已印好的,由毛泽东起草的著名的四言布告:“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
罗荣桓大分赞赏这一布告。直到红四军召开了党的七次代表大会后,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罗荣桓还常常谈起它。当时在一营的陈士榘还记得,罗荣桓行军时曾对他说,只有毛泽东才能起草出这样一份通俗易懂、观点鲜明地阐述红军宗旨和政策的布告。
红军在向赣南进军途中张贴布告,既是为了宣传、扩大政治影响,也是为了引起敌人注意。但是敌人很狡猾,只有李文彬部和刘士毅部两个旅前来追赶。井冈山之围并未全解。部队随即南下占领大余。几天后,赣军李文彬突然来攻。红军来不及集中便仓猝应战,结果打了败仗,部队散成几坨。第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独立营营长张威牺牲。
红军分散撤出战斗后,边整理队伍边向赣南山区转移。敌人穷追不舍。红军几次阻击都未打好,只得且战且走。这一路多是人迹罕至的大山,战士们日复一日地披荆斩棘、攀悬崖、走绝壁,几乎得不到群众的帮助,体力消耗极大,一个个又黑又瘦。罗荣桓除了黑瘦,还加上满脸胡须,显得那眼镜越发大了。当时正值数九隆冬,大雪纷飞,山山岭岭一片白茫茫。罗荣桓在全营最后负责收容。他经常带领着担架并亲自扶着负了伤的战士踏雪前进,身后留下了一串看不到头的脚印和血迹。而敌人就象是饥饿的群狼,贪婪地嗅着血腥,轮番向前追赶。为了摆脱敌军,红军每天半夜便出发,一天要走百里左右方才宿营。队伍经广东南雄边境入江西全南、龙南、定南地区,转而向东到寻邬,又转而北上,经福建边境,二月上旬到江西会昌、瑞金境内。二月九日,是阴历除夕,部队仍得不到休息。三营极度疲惫的干部、战士纷纷向罗荣桓建议,向上级反映,只有打一仗打垮追兵,部队才能得到休整补充。罗荣桓感到大家说得有道理,便到前委反映。此时,毛泽东、朱德等正决定打敌人的伏击,以摆脱被动局面。
第二日凌晨,红四军以大部兵力荫蔽占领大柏地附近敌必经之路两侧的阵地,以特务营、独立营与敌接触。在特务营、独立营引诱下,敌刘士毅部进入伏击圈。下午,陈正春、罗荣桓率第三十一团三营与第二十八团三营夹击敌人。到十一日凌晨打扫战场,得知敌人大部被歼。红四军俘虏敌团长以下八百余人,缴枪八百余支。由于枪太多,背不了,有些坏枪就砸烂丢进河里。宣传员们编了顺口溜,唱道:“一到大柏地,碰上刘士毅。两个三营包抄快,敌人就缴械。缴到九响铳,就往河里送。”
大柏地战后,红四军摆脱了被敌人尾追的局面。
到这时为止,红军下山已有一个来月。红军在强敌尾追之下,披荆斩棘,爬冰卧雪,走了一千多里路,同追兵打了几十仗,除大柏地战斗外,大都又是被动仗,……可第三营不仅绝少开小差的,而且难能可贵地保持了旺盛的战斗情绪。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