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刘伯承传

一三三

  3月下旬,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主席,刘伯承和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等为副主席,组成国家考试委员会,对军事学院毕业学员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

  所谓国家考试,就是由国家统一命题,由中央军委、总部领导任主考官,对毕业学员实施军事(理论与想定)、政治课程的考核。军事理论考试主要是口试,军事想定则进行图上作业。口试的方法是抽签答题,即把试题写在试题签上,放在试题盒内。应考学员可以从盒内任抽一签,根据签上的试题准备10至15分钟时间,然后对主考官作出回答。除了试题签上的试题之外,主考官还可以提出其他有关问题,学员也必须作出回答。最后,由考试委员会按5级分制评定考试成绩。

  3月25日,甘泗淇来到军事学院,首先主持了政治理论国家考试。接着,学员们又进行了军事想定作业的国家考试。

  4月19日,朱德来到军事学院,亲自主持基本系、情报系第一期军事理论国家考试。

  对于朱德的到来,刘伯承心里十分高兴。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两人相知相亲,友情甚笃。刘伯承对朱德一向十分敬重和爱护。在一次涉外招待宴会上,一些外宾和外国军官,出于对朱德的敬佩,争先恐后向朱德敬酒,弄得朱德不胜招架。刘伯承主动上前应酬,代替朱德把外宾的敬酒左一杯、右一杯都喝了。他本来不会喝酒,一下喝了这么多,结果宴会一散就虚脱了。

  第二天,秘书和警卫员都埋怨他不会喝酒不该“逞强”。他却幽默地说:“你们知道啥子嘛!我这是代朱老总领功,替朱老总受奖,是很光荣的啰!不然的话,朱老总可就承受不住嘞!”

  这次,他亲自带领学院的领导,到下关轮渡码头迎接朱德,陪同朱德检阅了由学员组成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仪仗队军容严整、军威雄壮,受到朱德的高度赞扬。

  第二天,刘伯承又陪同朱德视察了军兵种教授会的专修室。专修室布置一新,整洁明亮。墙上挂着一些兵器的照片、图表;地上放着这些兵器的实物或模型;桌子上摆着沙盘和其他教具等。朱德饶有兴趣地看着墙上的照片和图表,指点着一些兵器,和他愉快地交谈着。他告诉朱德,这种专修室每个教授会都有一个,全院共有几十个,为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朱德称赞专修室建得好,并建议内容要不断更新,不断充实;要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为教学和学术研究服务。

  4月25日,基本系和情报系进行最后一门军事理论的国家考试。考场所在的大楼布置得焕然一新。外墙正中悬挂着一颗金色的国徽,两边垂放着大幅标语,一边写着“国家考试就是我们向党向国家向毛主席报告训练与学习的成绩”,另一边写着“保证参加国家考试的学员争取优秀成绩是当前全院共同的任务”。考场外面还贴上了醒目的考试规则。

  考试从上午8时开始。应考学员排着整齐的队列进入考场大楼,按顺序先到各个候考室等候,听到点名后进入应考室。应考室正中坐着主考官,两旁是陪考官和苏联顾问。应考学员先向主考官报到,接着就抽签答题。整个考试程序正规、严格;整个考场气氛紧张、严肃。这就是当时人们所称的“三堂会审”。这一天上午,刘伯承陪同朱德视察了整个考场的情况。朱德还亲自考了两个学员。下午,朱德听取了陈伯钧教育长和学院首席顾问罗赫里斯基的汇报,并接见了全院教授会主任以上的干部,发表了即席讲话。他热情地赞扬了军事学院创办三年多来,在“传授先进军事科学”“为全军培养高、上级干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告诫学员要把技术与战术同等重视起来,“只有学会善于驾驭现代装备的技能,才能在战场上创造出奇迹来。必须注意好好学习技术。”他极口称道学院组织学术委员会和学术研究协会的创举,要求学员毕业后把这个办法推广到部队中去,倡导部队研究学术风气,提高全军学术素养。强调指出:“军事科学是最高深最精密的学术”“科学第一,没有科学我们就不能前进。”他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员的待遇,提高教员的荣誉。要把当教员看作是光荣的事业、豪迈和荣耀的事业。

  朱德这番讲话,说到了与会者的心坎上,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基本系和情报系第一期国家考试,前后进行了9天。参加考试的324名学员均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其中得5分的占30%,得4分的占50%,有45名学员各门课都是5分,被评为学院的优等生。5月1日,在全院欢度国际劳动节的热烈气氛中,军事学院举行了基本系和情报系第一期毕业典礼。刘伯承和军训部长肖克等人,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检阅了毕业学员的队伍。然后,由肖克宣读中央军委准予324名学员毕业的命令,再由刘伯承致训词。刘伯承走上讲台,望着台下坐得整整齐齐的毕业学员,心里很不平静。这两个系的学员大多数是团级干部,年富力强,学习刻苦,充满着革命朝气。刘伯承很喜爱他们,尤其喜爱基本系,把基本系称为“学院的心脏”,倾注了更多的心血。3年零4个月来,这两个系的学员从入学到毕业,度过了一段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学院的教学工作也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

  基本系和情报系第一期学员入学时是427人,而毕业的只有324人,计4个人入学只有3个人合格毕业。这使刘伯承想起在北京出席全军高于会议时,毛泽东问他的一个问题:“究竟是培养人才快些,还是国防工业建设快些?”

  刘伯承回答说:“我还要算算这笔帐。”

  毛泽东告诉他:国防工业比培养人才快。我们的国防工业是日日有进步。

  我们的空军建设,技术进步很快,海军建设,技术进步也很快。而人才培养还赶不上。苏联曾经提出“技术决定一切”,后来又提出“干部决定一切”。

  我们是平行战役,一边工业化,一边培养干部。干部训练,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训练很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

  现在,刘伯承深深体会到,培养人才确实不容易,确实需要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花费无数心血和汗水。

  想到这里,他觉得对毕业学员既要鼓励,更要鞭策,促使他们进一步成长发展。在讲话中,他简单地回顾了3年零4个月训练工作的基本情况,对毕业学员提出了要求: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进一步到实践中去学习的开始。要把在学院所学的知识拿到实践中去,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发展,推动军事科学思想不断前进。他特别指出,在这次国家考试中,有些人只知道背诵条文,答复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联系中国革命战争、苏联卫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实际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因此,必须警觉不要有教条主义发生。

  最后,他还对留下当教员的56名学员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记住朱德总司令的话,把留在学院当教员视为最大的荣誉,为全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刘伯承致完训词,向全体毕业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证章、奖状和奖品。

  当这些毕业学员从老院长手里捧过毕业证书的时候,心情无比激动,有的甚至眼噙泪水。他们深深感到,在自己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里面,都有老院长的心血和汗水,有院党委和全院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3年零4个月的时间,过去总觉得很长,现在却一下子逝去了。他们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学院,舍不得离开老院长!

  基本系和情报系第一期参加国家考试的324名学员,以优良成绩结束了在军事学院的生活。他们象一颗颗种子一样,撒到了全军广大指战员之中。

  今天,在军队高级领导干部的行列中,在军事院校和军事科学研究的领导岗位上,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踪影。

  §第五节 培养高级将领

  1954年5月16日,刘伯承坐上了向北京奔驰而去的列车。他此行的任务是领导全军高级干部进行“集团军防御战役”集训。

  这是继1952年5月,“集团军进攻战役”集训后,又一次全军范围的在职高级干部短期军事集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