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刘伯承传

八三

  8月2日水情报告:黄河滦口水位由2米增至30.3米,每秒流量达2034立方米。同日的敌情报告:张涂集团整编第七、四十八师已由鲁南车运抵达商丘、砀山地区;王敬久集团整编第三、五十八、八十五师和邱清泉第五军进犯郓城;罗广文第四兵团整编第三、四十师及骑兵第一旅迸犯新集,刘汝明集团整编第五十五、六十八师随后跟进。敌人摆出一副数路钳击的态势。

  军情紧急,水情逼人。刘伯承、邓小平决心提前实施跃进,率领大军直插大别山。

  就在这一天,刘伯承,邓小平召集各纵队和冀鲁豫、豫皖苏军区负责人开会,讨论和部署南进行动。会议讨论阶段的气氛很热烈。不少人主张在鲁西南或豫皖苏再打一个大仗,理由是依托根据地作战有利条件很多,有人民群众的支援,物资弹药补充以及地形也都便利,加上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5个纵队已到达郓城、巨野地区,力量上更加强大。部队虽经连续作战,消耗较大,也很疲劳,但在连战连捷的鼓舞下,士气旺盛,求战情绪很高。而且如能再给敌人一个大的打击,歼敌越多,对战略跃进就越有利,南下的包袱也就减轻了许多。

  刘伯承、邓小平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大家的议论,脸上时而微笑,时而严肃,人们的不同认识牵动着他们的思绪。刘伯承间或拿起放大镜,走到墙上的地图跟前查看着什么,思考中张开手掌,用拇指和中指在地图上上下左右计量着。

  讨论完毕,刘伯承对大家讲话。他说:我和小平同志一致认为,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有利于扭转全国的战略局势,因此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当前敌集重点于鲁西南和陇海路,企图与我决战。我们也曾考虑在鲁西南再打一仗,再歼灭它几万人。但当前陇海路南至长江边广大地区,敌兵力薄弱,后方空虚,正是我跃进大别山的大好时机,所以要当机立断,抓紧时间,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以发挥战略突然性的奇效。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党中央要求我们一定要先敌进入大别山,先敌在大别山展开。他一口气讲述了提前跃进的道理,最后讲到两个“先敌”时,特别加重了语气,表明了把跃进提前的关键所在。

  邓小平接着讲话,他说,毛泽东对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估计了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我们要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前途。当然我们马上行动,会有很多困难,但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战略区特别是陈粟、陈谢大军的有力配合下,有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奋斗,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随后,刘伯承讲了跃进大别山的部署。他说,为了保持行动的隐蔽突然,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确定野战军主力分3路南进:以第一纵队指挥中原独立旅为西路,沿曹县、宁陵、拓城、项城之线以西南进,直插豫南;以第三纵队为东路,沿城武、虞城、鹿邑、界首之线以东南进,直插皖西,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和第二、六纵队为中路,沿单县、虞城、界首、临泉之线以西南进。5000余名地方干部随各纵队行进,以便于迅速开辟地方工作。

  会议要求大家从速完成南进的各项准备工作。

  8月6日,刘伯承、邓小平在指挥部作战室又召集了一个会议。司令部处、科干部都参加了。张际春副政委、李达参谋长、郭天民副参谋长都出席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刘伯承就说:今天咱们开会打破点常规,到会的人多点。

  过去,确定作战计划,虽然也征求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见,但多半只是少数有关领导同志。我们下一步的作战,是战略性的行动,需要充分发扬军事民主,集思广益,慎重对待,正确处理,所以开个范围稍大的会议,以求处理得更好些。

  接着,由情报处参谋先汇报日内敌情和水情。

  然后,刘伯承又针对司令部工作人员的思想实际、工作特点,讲了一些意见。他说:关于是否提前行动的利弊,大家已经细致地考虑过了,现在是领导决心已下,要大家更集中地讨论各自的准备工作了。千里跃进是无后方的行动,各种物质准备要抓紧做。说着,他走到地图跟前,手持放大镜,边看边向参谋人员询问敌军的新情况,最后,他着重叮咛说:“你们都是作参谋工作的,参谋参谋,就是要参与谋划,要多谋善断啊!

  当前就是要抓紧时间,想一切办法,加强对当面敌情(包括黄河水位)的了解,掌握它的变化,要确切弄清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徐州、蚌埠段以西,平汉路郑州、信阳段以东地区的地形、河流、交通、道路情况,把这些情况都在地图上醒目地标志出来。越快越好!机不可失,时不我诗,我们要立即行动了!”

  司令部的机器开动了。他们把刘邓的意图,给中共中央的报告,给各纵队的指示,用地图、密码、电文等手段分送出去。

  向中共中央的请示是:“我决心提前于8月7日全军开始战略跃进!”

  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9日、10日连续复电刘伯承、邓小平指出:“决心完全正确”“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

  刘邓大军提前跃进的战略性行动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第三节 三出陇海路

  1947年8月6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了挺进大别山的预备命令。命令规定了3路开进的路线和目标。为着更利于主力隐蔽地突然实施跃进,又令第十一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鲁西南地区积极开展攻势活动,并到黄河渡口佯动,造成野战军主力渡河北返的声势假象,以迷惑吸引敌人继续合围;豫皖苏军区部队破击平汉路,断敌交通,待主力跨过陇海路后,中原独立旅即西越平汉路,直趋信阳以西,作出挺进桐柏山的姿态,以迷惑武汉、信阳方面的国民党军。

  在命令的后面着重写明两点:

  一、暂归野战军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5个纵队,于鲁南、鲁西地区,寻机歼敌,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进。

  二、为着迅速开展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重建工作,晋冀鲁豫中央局所组织的南征工作团,随中路野战军直属队和第二、六纵队行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作用,并全力保证他们安全。

  接到命令后迅速准备,决定明天晚上开始行动。

  刘伯承一遍遍地校正了电报稿,然后才和邓小平、李达一同签署。

  当命令下达之后,刘伯承又来到作战室。他严肃地对李达和作战科的参谋说:“决心定了,部署有了,命令也下达了,你们作参谋工作的同志现在就应该研究我军到达大别山以后的战略展开问题。”他擦了擦热气朦胧了的眼镜,又继续说:“我进军大别山,东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汉三镇,威胁敌人长江防线,蒋介石当然不会罢休,还会纠集重兵,包围、进攻我军,企图乘我立足未稳之际,各个击破。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战略进军本身的问题,还必须部署好到大别山的战略展开。总的原则是既要分兵一部消灭分散的守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又要集中一定兵力,打中小型运动战,粉碎敌人的进攻。”他越说越铿锵有力:“总之,我们不仅要考虑大别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还应该考虑和研究夺取整个中原的步骤。”

  根据刘伯承的意图,司令部制定的部队战略展开的部署是:以1个纵队向合肥、芜湖之线以西的皖西地区实施展开;以1个纵队向信阳、武汉之线以东的豫东南、鄂东地区展开;另两个纵队主力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商城、罗山地区,主要任务是掩护战略展开,同时分遣一部分兵力,扫清大别山腹地数十县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帮助地方干部开展新区工作,建立根据地。

  听着李达参谋长的部署汇报,刘伯承充满信心地说:“好!请邓政委过目一下,咱们就这么干!‘中原逐鹿,鹿死谁手?’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具体情况紧密结合,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鹿’肯定要死于中国人民之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