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梁漱溟传

四七

  §三、匹夫不可夺志

  红卫兵在梁家折腾了一个月后,便去参加“全国大串连”了,设在梁家的司令部也自动撤销。但街道干部又相中了梁宅,强行征用。梁漱溟二话没说就换了房,搬进了一座狭小的房中。

  在全国一片混乱的局势下,梁漱溟闹中求静,继续他的学术研究,在相对安宁的情况下过了几年。值得一提的是,他竟然迷上了太极拳,每天清晨都要和许多老人们一起在公园练习,或许这种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中国传统拳法颇合他此时的心境吧。

  但这种平静的生活到了73年就无法再维持下去了。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导演了一出闹剧:批林批孔,捎带批判梁漱溟。这迫使梁漱溟再次公开发言,结果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梁漱溟又一次成为批判的焦点。

  1973年12月24日,政协召开批林批孔的学习会。会议刚开始,有人就警告梁漱溟:“对政治问题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这里面有一个感情问题。”梁漱溟只好表态:“此时此地我没有好多话好说。毛主席说过,允许保留不同意见。我对当前批林批孔运动持保留态度。至于如何评价孔子,我有话要说,我准备专门写篇文章。但我的文章不能公开发表,怕有碍当前的运动。”

  他刚说完,马上有人说:“有话就摆到桌面上来说,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自信光明正大的梁漱溟自然无法接受“搞阴谋诡计”的恶谥。他立即声明,自己的发言很长,不知各位能不能担待。与会者都表示乐于奉陪。于是,梁漱溟便下定了替孔子说个明白的决心。

  1974年2月22日,经过充分准备的梁漱溟显得信心十足,已81岁高龄的他衣冠整洁,手提皮包,神态庄重地走进政协会议厅,而对准备批判、攻击他的人,他却像又登上了阔别十多年的大学讲坛,慢条斯理、抑扬顿挫地讲述他对孔子的评价。

  在这次洋洋三万言、连续两天的讲演中,梁漱溟深入浅出,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为依据、或授引马、恩、列、斯、毛的论述对孔子进行了全面的、现代意义的诠释。

  首先,他申明了自己的学术立场:“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我们,是指今天的中国人。如何评价孔子,就是回头看过去,看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孔子本人已不会说话,不会申诉,大权掌握在我们手里,由我们判断,就要负责,要多考虑,而不要不负责任,考虑太少,因而抬高了他,贬低了他。

  这与孔子无损,与我们则不好,没有尽到责任。”

  在一番透彻、全面的分析后,他得出结论:“我的看法是,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孔子是接受了古代文化,又影响了他之后的中国文化的。这种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古人都不能与孔子相比。他生活在前二千五百年和后二千五百年的中间,他本人是承前启后的。”

  在举国上下一致批孔的当时,梁漱溟的大胆发言立即轰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就引来了批梁运动的又一个高潮,大字报铺天盖地,讨伐声不绝于耳。

  “身经百战”的梁漱溟显然对此已不在意了,他公开表示:“我不再多说,静听就是了。”之后,他是每会必到,但却沉默不语,只当是耳旁风。

  批梁运动在持续了7个多月后,政协决定告一段落,召开一次总结性的批梁大会。9月23日,主持人奉命一再逼问梁漱溟对批判有何感想。梁漱溟脱口而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时间举座哑然。

  等主持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命其解释时,梁漱溟接着侃侃而谈:“因为一定要我说话,再三问我,我才说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的老话。

  吐露出来,是受压力的人说的话,不是在得势的人说的话。‘匹夫’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着是坚信他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其义正辞严、浩然正气竟使众人叹服而无言以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