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梁实秋传

第三章 人在旅途(6)

  不过,梁实秋还算清醒,他深知这里的“成功”意味着什么,“要知道外国人看中国人演戏,不管是谁来演,不管演的是什么,他们大部都只是由于好奇。剧本如何,剧情如何,演技如何,舞台艺术如何,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红红绿绿的服装,几根朱红色的大圆柱,正冠捻须甩袖迈步等等奇怪的姿态。”尤其是有一处他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的,是剧中赵五娘有怀抱琵琶自弹自唱的一个情节。演员选了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诗作唱词,已属不伦不

  类;所唱曲调是“四季相思小调”,这就更加可笑。尤其显著的一个错误是:剧中人蔡伯喈是东汉时人,而贺知章则是唐朝诗人。尽管错误如此明显,但“事后也没有人讲话”。

  曲终人散,演员卸装完毕,心情仍然激动不已。他们一齐拥到一个叫杏花楼的地方去宵夜,以庆祝演出成功。正在大家放肆的大声调笑时分,忽然,“楼梯咚咚响,跑上了一个人”,原来又是那位丁绪宝先生。大家不由大吃一惊。但万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丁先生表现得很友好,他主动地和大家一一握手,又诚恳他说:“你们演得真好,没有伤害国家的名誉,是我误会了,我道歉!”言罢及时识趣地退场。

  这次演出影响很大,翌日,当地的《基督教箴言报》专门报道了中国留学生的这一盛事,还刊出了扮演主角的梁实秋的照片。

  演出后的流风余韵也极富有情韵。闻一多事后作《实秋饰蔡中郎演琵琶记戏作柬之》一诗寄给梁实秋,道:

  一代风流薄幸哉!钟情何处不优俳?

  琵琶要作诛心论,骂死他年蔡伯喈!与梁实秋同时粉墨登场饰演丞相之女的谢冰心,因饰演赵五娘的谢文秋女士后来与一位姓朱的同学订了婚,也写诗调侃梁实秋说:“朱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秋郎是路人。”日后,“秋郎”便成为梁实秋最喜欢使用的笔名之一。

  四、“大江”事业

  梁实秋平生自谓是始终如一的爱国主义者,并非过甚其词。对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对我们这块广袤壮美的黄色土地,他的确怀有一种本能般的赤热感情。在美留学期间,受民族歧视的刺激,他的爱国热情不是被削弱,而是更进一步被激活、焕发起来,并且迅速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自觉,成为他人生观念中明确意识到的重要一项。

  他永远忘却不了在科泉大学毕业时遇到的那场难堪。科泉大学有个传统做法,毕业典礼时,毕业生一男一女排成纵队上台领取毕业文凭。就在排队时出现了难题:美国的女学生没有一个愿意和中国学生成双作对的排在一起。学校当局煞费苦心,大力调停,但美国女学生说什么也不肯依从。幸好那年在科泉大学的中国毕业生恰好是六个,最后达成协议,让六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自行排成三对走在行列的前端完事”。若是碰上单数,那局面必定要更加尴尬难堪了。梁实秋亲临其境,深感那样的滋味“不好受”,因而这才深切体会到“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在失掉自由的时候才最能知道自由之可贵,在得不到平等待遇的时候才最能体会到平等之重要”的道理。

  正是基于共同的经验和共同的感受,梁实秋和他的伙伴们日渐觉悟、感奋起来。他们同属于五四一代,思想深处早埋下反叛的种子。那些时,散处于美国各地的中国留学生,如科泉的梁实秋、闻一多,威斯康辛的罗隆基、何浩若,明尼苏塔的吴景超、时昭瀛等,接触特别频繁,或者鱼雁往还,或者小规模聚会,认真而且热情地“讨论世界国家大势”。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本就意气相投的一批同学现在更趋向一致。他们迫切地感觉到育把全体集结起来“详细研讨甚而至于组织起来的必要。”几番磋商后,意见取得了统一,决定聚会成立团体,时间定于当年暑假,地点在芝加哥。

  正好在科泉毕业的梁实秋,与闻一多一路结伴东行,途中在芝加哥下车,以发起人的身份参加了这次盛会。

  在芝加哥大学附近一条叫做DrexeStreet街上的小旅馆里,一批从各地赶来的中国留学生聚到了一起。那家旅馆“房子很陈旧,设备很简陋,规模很狭小”,但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们一个个精神状态极佳。他们在一起住了十多天,连日连夜的交换意见,有时心平气和的谈心,有时又脸红脖子粗的争吵,真是各有高见,宏论迭起,大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气概。

  会议的议程不同一般,先是无拘无束的充分讨论,充分的发抒个人见解,在纷坛歧异中求得统一。这是会议的主要内容,而且完全符合预料地顺利完成了。讨论的结果,他们在以下三项重大原则上取得了统一:

  第一,鉴于当时国家的危急的处境,不愿侈谈世界大同或国际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宜积极提倡国家主义(nationa-1ism)。

  第二,鉴于国内军阀之专横恣肆,应厉行自由民主之体制,拥护人权。

  第三,鉴于国内经济落后,人民贫困,主张由国家倡导从农业社会进而为工业社会。

  思想基本统一后,这才进入成立团体的问题。建立起能把大家维系为一体的组织,对此大家没有异议;但在为团体定名上却大伤脑筋。看似小事一桩,大家却都异乎寻常的严肃认真,一个个脸色凝重、凝思苦想。据说“你一言我一语喧嚷了好几天,”最后才勉强确定下来:大江会。梁实秋解释这个名称的含义说“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不过是利用中国现成专名象征中国之伟大悠久。”

  接下来,最后一个会议议程也是最隆重、最神圣、最富于刺激的一幕开始了。就在这个小旅馆的一个小房间内,“大江会”举行了“成立典礼”。会员们努力抑制着激动心情,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温习着大会誓词。梁实秋从国内带来的那一面一丈开外的五色国旗,第一次被派上了用场。“悬在正中央,壮观无比。”会议显得更加隆重严肃。会议进行列高潮,使许多会员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的一项是宣誓。全体成员齐刷刷地举起拳头,跟着会议主持者一字一句地齐声念道:

  余以至诚宣誓,信仰大江的国家主义,遵守大江会章,服从多数,如有违反愿受最严厉之处分。

  热血奔涌,青春飞扬,从此,“国家主义”成为“大江会”活动的根本原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