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许光达

二五

  “噢,这位小同志问我?……我就是这石首县的县委书记。”

  石书记是当地人,地道的农民出身,说起话来罗里罗索,语速也慢。还没等孙德清开口,这个用白布包头的书记却叼着烟袋不紧不慢地对他们说:“中央代表同志,我眼下还没有办法给你们找到特委。特委是长着腿的,没有个固定的地方啊!我估摸着他们现在可能在监利那边。只能等他们到这里时,我才能把你们的情况报告给特委。”

  许光达听到“中央代表同志”的称呼,忍不住偷偷发笑。

  孙德清看了许光达一眼,已明白了他笑的是什么,转身低声说:“笑什么,怎么,不像吗?别忘了我们是在进行一场土地革命,就是要发动农民。”

  许光达脸红了,有点羞愧地站到一旁。是啊,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农民起来革命;这才是新的斗争,新的生活。

  石书记见他们侧身在言语什么,以为他们着急了,他使劲吸了一口烟,对孙德清和许光达说:“中央代表不用发愁,过不了十天半月的,特委准能找这里来的。”

  他又吸了一口烟,把烟袋用劲一磕,再用嘴吹了一吹,放下烟袋说:“这样吧,你们先到段书甲那儿去,他带游击队,安全点。”

  孙德清和许光达都觉得,在不能马上找到特委的情况下,到游击队去是完全必要的,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苏区的情况,也可以学到作战的经验。孙德清向许光达示意,许光达点了点头,他们欣然同意了石书记的意见。

  游击队江陵大队的驻地。

  在一个土台子上,一个身材高大,腰里扎着一条绿色的布带,袖筒高卷的指挥员正在队前讲话,有时挥一下手,有时手插着腰,一副英雄气概。见孙德清和许光达来到这里,走下台来同他们一一握手,然后豪爽地说:“听说你们要来,欢迎,欢迎,我们这支游击队土得很,请加强指导。”

  这位讲话的指挥员名叫段玉林,又名段书甲,大革命时期在武汉军官教导团当连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潜回了家乡,拉起了一支革命武装,活跃在白露湖以西的横沟、沙岗一带,有时又称江(陵)石(首)游击队。

  孙德清握着段玉林的手说:“我们到苏区,是向你们学习的。”

  段玉林向孙德清和许光达介绍了游击队及根据地的情况后,诚恳地说:“我们真盼中央派人来啊!我们这里消息闭塞,像远离亲娘的孩子……”

  孙德清听完段玉林的介绍后,向他讲述了自南昌起义后,我党又组织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湘南起义等,他特别强调说:“现在,武装斗争的烽火已经燃遍各地,使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恐慌,当前国民党新军阀间矛盾很深。党的‘六大’号召全党开展武装斗争,形势发展很快啊!”

  段玉林听后,连连说:“好,对于反动派,只有拿起武器,才有活路。”

  接着,许光达向段玉林介绍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分析了这些根据地能够存在的主客观原因,他还展望了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

  当段玉林得知他俩是第二十五师的军官后,更加高兴了,仰脸大笑一阵说:“好啊,都是行武出身。第二十五师可是很能打仗的哟!你们就跟我在一起,帮我出出主意,带出支好部队吧!”

  他们正谈得起劲,一位游击队员急匆急跑了过来。

  “报告!据侦察员报告,石首县的团防来清乡,正向我们驻地开来。”

  “集合队伍,准备战斗!”段玉林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

  许光达和孙德清听说有了战斗任务,心里早已发痒了。

  “大队长同志,我们要求参加战斗。”孙德清请求道。

  “你们是中央派来的,这里危险。我派几个队员护送你们到安全的地方去。”

  许光达急了:“刚才你还说咱们都是行伍出身,怎么一要打仗,我们就不行了!”

  “不,我是担心你们的安全!”段玉林解释说。

  “那么,你是怀疑我们不能打仗?”许光达步步紧逼,使段大队长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他们参加战斗了。

  这是许光达和孙德清到苏区后的第一次战斗。

  1929年9月,石首县的小河口。

  一支队伍在夜幕下迅速集合起来。看上去不像正规部队。队伍中有的穿长袍,有的穿着短褂和背心,头上戴的更是五花八门:有带礼帽、瓜皮帽的,还有的光着脑瓜。武器就更杂了。既有英国花轮,又有汉阳造,就这种武器也只有少数几个人才有。多数人的手中是些鸟枪、鸭嘴铳之类的土家伙。

  一个手持汉阳造的人走到队伍前面,看了一下队伍,喊了声:“都给我站好了!”他走到第二排队伍的后面,指着队伍中几个人,“你,你,还有你,到前排去,没看见前排空一截子吗?”

  后排的几个人拿着鸭嘴铳不情愿地走到前排站好。他又跑到队伍前,喊了声:“立正!”

  队伍里在出现一阵杂乱的声音后,渐渐肃静下来。

  “下面,请我们的段大队长训话!”说完,走到队伍中。

  许光达看着这样一支土里土气的武装,禁不住笑了。心想,这哪像支军队呀?这样的队伍能有战斗力吗?是啊,自从他走进黄埔军校以来,同军队打了好几年交道,这样的队伍,他还是头一次见到。

  这时,段玉林跳到一个土墩上,大声地向队伍里发问:“同志们,我们要不要保卫苏区?”

  “要!”队伍里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们要不要人民群众?”

  “要!”队伍里的声音虽说不够整齐,却铿锵有力。

  “现在团防要来‘清乡’了,我们该怎么办?”段大队长继续发问。

  队伍里又传出整齐而响亮的回声:“打!!!”

  段玉林回头向孙德清和许光达示意,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孙德清摆了摆手。

  段玉林走下土墩,大手一挥:“出发!”

  许光达看到这一切,他感到:虽然队伍不整,装备很差,但从队员的回答声中可以断定,这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尤其让他敬佩的是段玉林的战前动员。话虽不多,没有哗众取宠的词藻,更无八股式的说教,简短有力,几句话,就把队伍的士气调动起来了。这不正是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吗?这些在上海中央军事训练班的课堂上和书本里是难以找到的。

  小河口,万籁俱寂。

  江水似乎停止了流动,繁星不时地眨着眼睛,远处只有几只青蛙的叫声回应着。

  游击队员在山坡上、土坡后、草丛中潜伏着,几百双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宽阔的江面。

  草丛中,一个队员驱赶着耳边的蚊子,嘴里叨咕着:“该死的家伙,真会选时机!”

  “不许说话!”另一个队员在小声提醒。

  孙德清、许光达在段玉林的身旁。突然,一个念头在许光达的心中产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