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勤既不积极抗日,日军一般也不向他们进攻,韩德勤乃以主要精力收刮民财和摧残抗日的民主力量。1939年,韩德勤先后出动正规军包围突袭东海抗日武装——八路军独立第三团,杀伤该团团长以下数百人;围攻高邮湖北的抗日游击队,惨杀游击队领导人陶容以下数百人。韩德勤连不是共产党的游击队也并吞残杀。敢于抗击日军的陈文部队发展到3000多人,被韩德勤派主力八十九军突然包围,狠打一个星期,全部缴械或杀害,团长陈文也遭谋杀。显然,韩德勤是在苏北发展抗日进步力量的绊脚石。
两李的几个纵队中,有比较反动的,也有比较倾向于抗日和进步的,一方面他们不愿事事受制于韩德勤,一方面,目前表现出对“挺纵”北渡长江的部队尚能容纳。因此,两李可算作是苏北的中间力量。这样一分析,陈毅感到“向北发展”的具体方针清晰起来。他给挺纵领导提出的发展苏北的方针是:灭敌、联李、反韩。(一作“抗日、联李、孤韩”)新四军在长江下游的战略是江南、江北部队都沿江在敌占区向东推进,控制华中日军的咽喉。两李的部队分驻在泰州一线,正处在新四军到江北向东发展的大路旁。同两李的关系搞好了,还可以使两李成为挺纵和由兴化一线南进的韩德勤部队的缓冲。因此,陈毅决定亲赴泰州会见两李。1939年7月中旬,陈毅一进泰州。
两李中,决策的是李明扬。李明扬并非蒋介石嫡系,但在北伐时期就担任第三军的副军长,在国民党内是有较深资历的人物。韩德勤排斥他,但又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指挥他,李明扬老谋深算,对新四军的态度基本上是既不得罪也不靠近。挺纵在扬中消灭贾长富团他并不反对。他暗地希望能借新四军的力量多少为自己扫除一些荆棘,牵制一下韩德勤的力量。但他自己又不愿意得罪韩德勤。新四军支持挺纵北渡的意图,他是清楚的。他的手下有个别纵队司令倾向新四军、个别支队司令可能是共产党员,他也略知一二,但是他装做不知,让他们与新四军暗中来往。总的来说,李明扬当时是企图两不得罪而从新四军与韩德勤的矛盾中得些好处。
基于这样一种立场,两李对陈毅的首次拜访,礼仪上做得还体面,李长江出迎,李明扬主宴;对实际问题却是避而不谈。对李明扬这样的人物,陈毅是深所了解的。事实上,也不可能希望他经过一次晤谈就和新四军携起手来共同发展苏北抗战事业。对两李来说,韩德勤兵力雄厚,而且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是蒋介石、顾祝同的亲信,可以直接“告御状”。
触怒了省韩,吃亏的首先就是自己。陈毅并不强求两李。初访两李,目的就是建立高层的联系,以便继续争龋此时,全国局势正急速地变化着。国民党张荫梧部袭击冀中八路军后方机关,惨杀八路军干部战士400人。杨森部包围新四军湖南平江通讯处,残杀了新四军干部涂正坤等制造了“平江惨案”。全国反共高潮的端倪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使陈毅更急于打开苏北抗战局面。
陈毅准备“二进泰州”,进一步联络两李。恰于此时,出现了一个争取和团结两李的良机,李明扬致函陈毅,请新四军帮助从三战区运送一大批弹药到江北。
李明扬请陈毅帮助运输子弹,既是与韩德勤矛盾的结果,也是陈毅“一进泰州”的结果。这批子弹,来之不易,是李明扬通过私人关系要来的。李明扬无力运输,韩德勤曾帮助运输过一小批。但是,不知被谁中途掉包,运到的子弹全都不能用,李明扬只好通过辖下的那个共产党员支队司令陈玉生转求陈毅。从位在浙皖交界的三战区弹药库运到江北,要穿过整个苏南地区,要通过公路、运河、铁路、长江等多道日军封锁线,除了新四军是办不好这件事的。陈毅接信,十分高兴,立即找二支队负责人、副司令员粟裕商议。
为了打击日军的需要,1939年8月,一二支队开始合并指挥(于这年的11月7日正式成立了江南指挥部,以陈毅、粟裕为正副指挥)。陈、粟商量后,决定派四团副团长张道庸(后改名陶勇)和政治处主任卢胜率四团的一个加强营,负责与陈玉生支队一部一同押送子弹并趁机渡江北上。为了遮掩三战区的耳目,部队到江北与管文蔚挺进纵队的梅嘉生支队合编,改名为苏皖支队。
11月中旬,帮助两李押送弹药的任务顺利完成了。李明扬大力欣喜,觉得新四军既有能力,又有诚意(既然帮运子弹,决不会来攻打),与新四军的关系立即亲近起来。这自然是统战两李最好的机会,陈毅准备抓紧时间“二进泰州”。可是就在这时,江抗在东路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事“曲线救国”的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已经和他们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江抗在东路所遇到的紧张局面,自然是由于江抗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忠救搜刮民财的地盘,而忠救的阻挠破坏又直接影响到了江抗抗日活动。在忠救偷袭中,六团副团长、英勇善战的吴馄不幸牺牲。因此矛盾愈来愈尖锐;更重要的,还是来自重庆的策劝。
对新四军的东进北上,蒋介石早已十分重视。很清楚,八路军南下,新四军北上,一旦携起手来,发展苏北,那对他来说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苏北是打开华中抗日局面的关键所在。新四军占领扬中,跨江北上已是大患;江抗如果也来个掉头向北,由江阴北渡进入靖江、泰兴、南通地区,那就更危险了。因此,这年9月间,他把韩德勤急急召去重庆述职,面授机宜,饬令他务必严密注意新四军的动向,并正式任命他为江苏省政府主席,授予军政全权,便于处理苏北事务。同时,饬令顾祝同,务必将江抗等部堵截在江南。顾祝同则把忠救一部集结在长江沿岸,务求堵住江抗,不使渡江北上;另一部配合六十三师积极寻衅,企图在决战中危害江抗。陈毅接到叶飞的电报之时,忠救已多次和江抗交火,在无锡和江阴的交界处西胶山一带摆开了决战阵势,一触即发。
就当时江抗的战斗力说,和忠救摩擦一下也不致失利。但是,一、这一来势必进一步恶化本来就已十分紧张了的江南统战关系,有可能被反共顽固派用力借口,扩大事端,有损于国共合作大局;二、江抗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大规模摩擦必然要严重消耗自己的力量;三、现在国民党既已注意到新四军的北上意图,则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堵截、限制,向江北发展,已时不我待。而“向北发展”,争取华中,是大方向,是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的大局,为局部摩擦影响这个大局更不可龋因此,陈毅连电叶飞,要避免和忠救决战。
老六团东进之初,陈毅交给他们的任务就是:发展人、枪、款,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半年间,人、枪、款已大大发展,东路抗日游击根据地也已初步开创出来。如今,为了向北发展争取华中,陈毅决定实行战略转兵;把江抗的主力撤出江南的东路,转用到苏北去,这是争取苏北、争取华中的战略性措施。
为此,陈毅赶到江抗,和叶飞等作了详谈,给干部们作了动员。11月下旬,江抗经江阴安全撤至扬中,与管文蔚部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开始整训,准备北渡。这就在东进北上的斗争中又一次争得了主动。
江抗到了扬中,苏皖支队(简称苏支)已在长江北岸的大桥、吴家桥一带集结。两只向北发展的有力的拳头都准备好了。陈毅于是“二进泰州”,会见两李。
这一次和两李会晤,“所谈甚好”。项英报中央说:通过秘密晤谈,陈毅和两李商定,“以第四团张道庸部北进与罗支周团取联系”,以江抗二路即叶飞部和管文蔚部一个团“与两李部队配合,向启东、海门、如皋、东台挺进”。罗支周团即罗炳辉第五支队的周骏鸣第八团,此时正活动在淮南,沿长江北岸逐步向东发展。取得“两李”谅解后,张道庸(陶勇)就率苏支西入扬州、天长、六合、仪征地区活动,与罗炳辉支队呼应,管文蔚、叶飞则率主力进入江北的大桥、吴家桥一线,准备与两李部队配合向东发展。同时,派一个团回到东路坚持。到此,“向北发展”已形成十分有利的战略展开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