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陈赓传

六四

  沁源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老根据地,人民受党的教育多年,觉悟非常高。指挥部号召人民空室清野,动员城关和交通要道上的群众,转移到大山里去,给敌人留下一个“无人区”。群众积极响应,立即行动,马上甩掉自己家里的坛坛罐罐,藏好带不走的粮食,填死祖祖辈辈使用的水井,背起日常必用的衣被和用具,担上婴儿,扶老携幼,15000多人,几天之间就离开了家乡,走进山区,没有给敌人留下任何可利用的物资。

  在军区指挥下,主力部队积极在外线作战,第三十八团一部袭击了同蒲铁路上霍县的辛置车站,捣毁了敌巢,另一部在卢家庄伏击敌人获胜。第二十五团一部袭击了安泽县城及府城镇,另一部在临(汾)屯(留)公路上的永乐村伏击,给敌人以重创。

  日军占领了沁源县空城,要巩固占领,没有老百姓,建立不起伪政权——维持会是不行的。这一点,日军很清楚。于是四处奔袭,搜捕群众,软硬兼施,胁迫群众维持。当然,老百姓中少数败类和受敌人甜言蜜语蒙蔽者还是有的,所以“维持”和反“维持”的斗争相当激烈。

  陈赓提出的对策是:首先,加强宣传教育,说明抗日政府的政策,指出维持日军就是养活敌人,他们就会赖在沁源不走了;第二,镇压首要分子,孤立胁从,转移并善待他们的家属,尽力争取之;第三,组织群众彻底空舍清野,转移到远离县城和交通要道的地方。他说:“策略必须灵活。掌握流氓、地痞、抽大烟的,远离敌据点,防止它们被敌人利用。召开士绅会议,解决他们的困难,吸收他们工作,鼓励其情绪,并注意表扬他们中的好人好事。”

  这样一来,不仅打破了敌人建立“维持会”的愿望,而且把沁源城附近彻底变成了“没有人民的世界”。

  围绕反“维持”这个中心,部队进行了著名的周西岭伏击战,同民兵及游击队大闹阎寨,打击和困扰点、线上的敌人。但由于敌人行动诡秘,事先不易侦察到它们出扰的时间和方向,当侦察员发现情况后,再徒步返回报告,常常贻误战机,此外又没有更好的通信手段。陈赓指示围困指挥部,要好好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会想出好办法。果然,群众很快创造出了“树哨”和“烽火哨”。“树哨”就是砍一棵树立在山顶上,由民兵看守,发现敌情就把树放倒,另一个山头的民兵看见这边树倒了,就也放倒自己山头上的树,一个个山头的树都倒了,消息迅速传到了部队。“烽火哨”是夜间报告敌情的方法。第三十八团一个连根据“树哨”的报告,在王家沟设伏,毙伤敌50人,炸毁汽车4辆。“树哨”和“烽火哨”也是给当地群众报信用的,敌人一出动,“树哨”倒了,群众立即疏散到山中躲避,不受敌人骚扰。

  斗争坚持到冬季,转移出来的群众在食宿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困难。加上敌人不断奔袭“扫荡”,坏人趁机造谣,群众情绪出现了不安。

  在此关头,陈赓和太岳区党委对围困斗争形势作了研究,及时发布指示,指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必须解决难民的吃住问题。区党委决定从外地调拨一部分粮食来,但归根到底要靠难民自力更生,发动他们互救互济,开荒种地,发展生产,战胜困难。为此,沁源县委和围困指挥部,按自愿原则,把转移出城的群众再作适当的疏散,有的到外县外区,有的投亲靠友,适当进行安置。政府调来公粮,群众互借粮食,加上号召部队节约粮食(每个指战员每天从旧秤十二两粮食中节约二两),来解决难民吃的问题。同时组织群众在山沟里打窑洞,一个春天就打了5000多孔窑洞,解决了12000多群众的住宿问题。还组织群众进行了几次大的学习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就是吃石头,喝泉水,也决不回去维持敌人!”“宁饿死在山沟里,决不当亡国奴!”大家把窑洞组成的新居民点,起名为“正气沟”、“坚定庄”等,显示出誓同民族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有天夜里,妇女郭秀兰手持菜刀,只身摸到城里,把自家在磨盘底下藏的粮食取出来背上了山。蔡爱卿团长听到此事很受启发,觉得这个办法既能解决群众目前的困难,又有利于对敌围困,就派了个侦察小组按郭秀兰说的路线进城摸情况,结果进出很顺利,并摸清了敌人情况。于是对郭秀兰的事迹进行表扬和宣传,同时在部队和民兵掩护下,动员难民纷纷夜里进城背回自家的粮食,解决了缺粮的困难。有个妇女说得好:“日本兵有啥可怕,远看像庙里的金刚,近看原来是泥巴捏的。”由此又发展为“劫敌”运动,利用敌人夜里不敢活动的机会,进城把被敌人抓去的老百姓解救出来,把被抢去的牲口及物资夺回来,还把敌人的一些生活设施拆毁搬走;进而用死猫、死狗填塞敌人的水井,把城关附近成熟了的几百亩小麦收割回来。

  陈赓接到报告后,亲自来到沁源的围困斗争前线,慰问部队和民兵,表扬他们的功绩,鼓励他们努力坚持战斗下去,把自己锻炼成为钢铁战士。他还访问了转移到山沟里的难民,赞扬他们不怕困难,顽强斗争,宁死不维持敌人的坚强意志,给群众很大鼓舞。

  为了及时指导斗争,解决围困中的各种问题,陈赓不仅去前线视察,还经常召人来军区汇报情况。其中有沁源县委书记和县长、县武委会主任,区委书记和区长,还有围困指挥部的负责人,也有战斗在第一线的连长等。

  陈赓留下了一本1943年3月至7月的《关于沁源围困战的调查日记》,记录了他对沁源围困战的多次调查材料和继续深入开展斗争的意见。7月16日他写了“对沁源围困的意见”,指出了沁源县围困斗争的重大意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彻底打击了敌人的蚕食政策;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军队与群众的关系,锻炼了党、干部及群众,团结了各阶层;高扬了民族气节。对于如何继续坚持斗争,他形象地比喻说:这是双方顽强性的比赛,“看谁的牛劲更强”,“谁是最后的顽强者,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我们在8个多月的围困斗争中的顽强,仍然不能说已压倒了敌人的顽强,但8个多月已使敌人变更几次部署,敌兵情绪低落,在得不偿失损失太大之后,敌人是可能考虑占据下去还是撤退的问题的。”“因此今天怎样给敌人以绝望的打击,是目前应该研究的问题。”号召沁源军民要“坚持下去,成为最后的顽强者”。在谈到军事行动时,陈赓指出:要加强对据点的围困,打击交通线,断绝其粮源与水源,使日军拿我们一草一木必须用生命来换取。

  在他的这一思想指导下,围困指挥部又调整了部署,根据敌据点供给日益困难的情况,坚决打击敌运输队,断敌交通线。1942年12月8日,第二十五团一连在官道沟伏击敌人运输队,毙伤30余人,缴获骡马40余匹。12月12日,第三十八团六连在周西岭打伏击,毙伤敌大队长以下60余人,缴获骡马48匹;12月16日,第三十八团一连伏击敌运输队,毙敌17人,缴获骡马14匹。12月份,民兵轮战队在运输线上打击敌人20余次,毙伤敌100多人。民兵还到处敷设地雷和三角钉,冬天在公路陡坡转弯处泼水成冰,使汽车滑下山去……这样就迫使敌人收缩阵地,将阎寨、中峪店、柏子、绵上等据点放弃。于是斗争集中在沁源城关及通往沁县的大道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