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陈赓传

五八

  八路军当时没有攻坚经验,又没有足够的火力及必需的装备与器材,用这种部队攻城,对于陈赓来说当然是个很担心的难题。所以,他亲自率领旅、团指挥员和担任攻击部队的营连干部,到榆社城去作了一次实地侦察。回来研究了侦察所得后,又叫周希汉参谋长带领大家再去侦察了一次。

  榆社县城确实地形险要,除城北城东有一条道路可接近外,余皆为断绝地。且日军重点防守之东门城墙上,筑有一个高大碉堡;北面和西面分别设有监视台,可瞭望全城及四野之动静,给部队的隐蔽带来很大的难题。后来,终于在城东约20公尺的断绝地下面,发现了一块方形的树林,陈赓就决定部队在那里隐蔽,作攻城的出发地。并具体分派了任务:第七七二团第三营附山炮1门,攻击西关的西南角;第二营以两个连,攻击城南小高地敌之分哨;第十六团第一营附机关炮1门,攻击西关的西北角,协同第七七二团第三营夺取西关;第十六团以一个营在北门佯攻,派一个连封锁东门外敌碉堡。同时对袭击和强攻作了两手准备,所以两个团除了自己的正规武器外还准备了梯子、燃烧弹、地雷、炸药及铡刀、煤油等各种器材。

  23日夜,部队按计划向敌人阵地隐蔽推进。第七七二团第二营匍匐前进通过敌人铁丝网时,惊起了一阵狗叫,被敌人发觉,遭到猛烈射击,该营依托既得阵地,顽强地抵抗敌人。进攻西关的两个营,由于阵地选择不当,多次攻击均未奏效。于是陈赓命令停止攻击。

  第二天拂晓,他拄着手杖又来到阵地,冒着敌人的炮火,带领干部围绕敌据点进行抵近侦察,数点敌人工事上的每一个枪眼、炮口以及他们可以射击到的角度。然后,开展军事民主,动员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研究对策。

  陈赓在检查这次攻击情况时发现,由于夜间进攻,部队火力阵地的选择及火力使用上,不易收到压制敌人火力的效果,于是决定重新组织火力,在白天进攻。为此调整了部署,第七七二团一个营攻东门楼,一个营攻城的西北角,第十六团一个营攻城的东北角。山炮抵近射击东门楼,机关炮射击两个城角,迫击炮射击敌重火器阵地及中心地区。同时,指示作战连队:以两挺重机枪对付敌人一挺轻机枪,以轻机枪和特等射手对付敌人一个枪眼。如果某一个枪眼没有按规定的办法封锁好,叫敌人射出子弹来,就要追究负责压制那个枪口的人的责任。

  24日下午3点半,总攻开始,枪、炮、手榴弹一片轰鸣,汇成震天动地的巨响,敌人的火器全被压制,于是“狗急跳墙”,大量施放毒气。但是陈赓就在烟火的笼罩中,毒气的迷雾里,碉堡的枪口下,坚持指挥部队突进城中,向文庙及榆社中学攻击。此时敌人大部被歼,但残敌利用学校中构筑的核心工事及围墙继续顽抗。各部队几次猛冲均未奏效。毒气到处弥漫,指战员几乎全部中毒。

  陈赓再次命令攻击暂停,他在火线上召集干部会议,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新的准备。当夜11时50分,部队进行第三次攻击。兵分三路:一路由西边攻击文庙;一路由西北角攻击榆社中学;另一路从东北角攻击榆社中学。由西面攻击的部队很快占领了文庙;由西北角攻击榆社中学的一路,攻进了学校的围墙,占领了马厩,敌被迫退守到学校东北角的工事里去。此时,攻击榆社中学的另一路也到达了东北角的断绝地下面,威胁着敌人的腹背。这时敌人又大量施放毒气,因夜里天阴,气压较低,毒气不易消散,陈赓再一次下达了暂停攻击的命令,巩固已得阵地,养精蓄锐,准备最后歼灭敌人。

  陈赓再次视察阵地,发现东北角的断绝地,正好在敌人工事的背后,如果从这里进行坑道作业,正好到达敌人工事下面。于是决定挖坑道,然后装炸药,进行爆破。

  陈赓召集各级指挥员讲话:“在前几次的攻击中,敌人的主要工事,差不多都被我们攻下了。现在只剩下东北角一个碉堡和中学里的一些房子,只要大家再提高一步顽强性,一定可以攻下来。所以今天的要求是:在这一次攻击中,一定要顽强地全部占领榆社城!”因为师部给陈赓攻城的时间只是三天,为的是不让敌人平汉铁路和白晋铁路的援兵自东西两方赶到。

  25日下午2时45分,坑道作业全部完成,然后用一个棺材装满炸药抬进去装填好。随即一声巨响,山崩地裂,碉堡顷刻倒塌,敌人血肉模糊的肢体与四面飞散的碉堡木石混杂在一起。突击部队趁房倒屋塌、烟雾弥漫之机,奋勇冲杀,接连不断地向敌人据守的房屋投掷手榴弹,绝望的日军中队长藤本,在中学的东北角剖腹自杀了。剩下的日军割下他的头,带着逃出城,大概跑了十来里地,又被陈赓预先埋伏好的部队俘获。

  与此同时,决死一纵队的第二十五、第三十八两个团,也分别歼灭了王景、沿毕两个据点之敌。

  榆社之战充分显示了陈赓在攻坚战术上的造诣。刘伯承曾多次表扬,特别是数清敌枪眼、炮口,并针对之一一进行封锁的办法,认为是陈赓的一大发明,应予推广之。就是由于这个“发明”,一个日军俘虏战后仍心有余悸地对陈赓说:“你们是脚露出来打脚,手露出来打手,火力又强又准。”

  此后陈赓对来访的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的胜利,“给了敌人一个严重的教训,告诉了他们,太行山并不是无人之境,可以由他们大摇大摆地横冲直撞。”

  扫荡了榆辽公路上的日军,结束了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这个第二阶段开始不久,毛泽东在延安作的《时局与边区问题》的报告中,对这次战役给予充分的肯定。他指出:百团大战是“敌我相持阶段中一次更大规模的反扫荡的战役反攻”。这样的仗,有条件的地方,还是要打。

  四、反“扫荡”作战

  百团大战的第一、第二阶段,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使华北日伪军陷于混乱的局面。日伪军惶恐动摇,敌占区人心振奋,汉奸政权陷于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日军为了稳定战局,也为了报复,四处调集重兵,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因此,反“扫荡”作战就成为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中心任务。

  经过百团大战第一、第二阶段40多天的连续战斗,晋冀鲁豫部队减员很大,且极度疲劳,亟待休整补充。榆辽战役结束后,曾集结主力于漳河上游的洪水、蟠龙镇一带,准备进行整补。地方工作也准备由大规模支援战争转向生产。然而,这些工作未及进行,就不得不投入大规模的反日军报复“扫荡”作战。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要密切配合,实行空舍清野,坚决歼灭敌人一至二路,并分散部分主力协同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彻底粉碎敌人的报复“扫荡”。

  日军“扫荡”自10月6日首先从太行区开始,次及太岳区和其他地区。一个被俘的日本士兵供认:

  当这次作战开始前,第二二二联队第一大队长桥本正少佐,于山西省襄垣县夏店镇的车站前,集合全体士兵,传达了上级的命令:“这次作战目的,与过去完全相异,乃是在于求得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内的民众,因此凡是敌人区域内的人,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秣,其不能搬运者,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填死或投下毒药……”于是在大队中,新编了两个放火队,一个投毒小队。在作战中一见老百姓,不问男女老幼,或用刺刀或用步枪、机枪杀死,甚至在窑洞中发现了藏起来的老百姓时,也要用炮来轰击,这样足足杀死了3000多人,沿途的房子也都被烧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