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昭乾,清代翰林。他不懂外交,对国外知识一窍不通,偏又自恃才高,结果不但笑话百出,而且连命也不明不自地丢掉了。
1886年,清廷为了增长高级官员的见识,便派十二名部曹(副部长)出洋,到各国游历。刑部主事孔昭乾与兵部主事刘启彤、工部主事陈牺唐等人,奉旨游历英、法两国。由于刘启彤曾在天津海关道台衙门当过幕客,略通洋务,旅途之中,大家便都唯其马首是瞻。只有孔昭乾自恃翰林出身,大为不服,遇事便争个不休,结果闹出一连串笑话来。
从天津登轮启程,日夜兼行,不久抵达意大利。船长是意大利人,好意告诉中国客人,说第二天有船从此开往中国,可以代寄家书。孔昭乾也写了一封回去,备述旅途一切。第二天开饭时,孔翰林愕然发现餐桌上少了一味每日必备的牛肉,他立即大惊小怪地嚷道:“不得了!洋船长私下拆阅我的家信!”刘启彤忙问:“你怎么知道的呢?”他指证凿凿地说:“我家世代遵守文昌帝君戒律,已经有好几代不吃牛肉了。这次我上洋船,正为每餐吃牛肉,食不得饱为苦,所以在昨天所写的家书中偶然提及。今天忽然之间没有牛肉这一道菜了,一定是洋船长私下拆阅了我的家书,方才下令取消牛肉这道菜的,这不就是铁证吗?”刘启彤竭力解释说,洋船长不会因此晓得他不吃牛肉而下令取消这道菜的,何况欧美人士素来不齿于拆人的私信,又说:“据我所知,洋船长根本不认识中国字,他干吗要拆信呢?”孔昭乾却仍然气鼓鼓地,指着同行的翻译说:“他是中国人,偏就识得洋文,你怎知洋船长不识中文?”
到达伦敦后,这位孔翰林又闹笑话了。他带一名翻译去参观英国的一家大炮工厂,见到成千上万的大炮弹,每颗长达三尺多,便问:“这是什么?”翻译回答:“炮弹。”不料,孔昭乾一听,勃然大怒,当众指责那位翻译道:“你是把我看作小孩,还是当作呆子?那炮弹明明是一颗颗的圆球,我从小就见过。这明明是成千上万尊大炮,你胆敢骗我,竟说是炮弹?”
一天,孔昭乾和刘启彤在游览伦敦蜡人馆,看到馆中陈列的印度种种酷刑,直看得孔翰林毛骨悚然、恐惧万状。回到公使馆,第二天睡了一天,第三天早上,便穿起官服,顶戴齐全,怀着一纸状子,在清朝驻英公使办公室外高声叫冤,请公使替他作主,保全他的性命。公使见闹得不象话,便命人收下他的状子,但拒绝接见,接过状子看时,又发现通篇都是无稽之词,读来令人喷饭。公使无法处理,只有把状子捺下置之不理。
孔昭乾申冤不成,更增愤怒,越想越气,竟去偷了半杯鸦片烟膏,一口吞了下去。再到厨房找了半碗冷饭,吃了个一干二净。然后,他写好一封遗书,上递某公使。不久,毒性发作,他又忍耐不住,自己去告诉了同伴。同伴大惊,马上请医生急救,但为时已晚,拖到半夜,这位孔翰林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
事后,公使拆阅他的遗书,上面写道:刘启彤将杀我,前日引我至蜡人馆,指所塑印度野蛮酷刑相示,是将以此法杀我也。我不如自尽,免遭其屠戮之惨,并乞公使代奏,为我理枉。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