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里有“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意思是说,对敌人实施包围时,要留有缺口,给敌人留下一条逃走的生路,对陷人绝境的敌人不要去逼迫他,以免敌人顽抗或被敌人反咬一口。”
当然,“围师必阙,穷寇勿迫”也不是绝对不变的。项羽就吃了“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的亏,以至于放虎归山,核下一战,四面楚歌,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刎颈乌江,楚国灭亡。
同时是“围师必阙”,还有另外一种结局,即不是让敌人逃生,而是送死。
在某种情况下,死死地围攻反而是消极的,而实行“围三缺一,虚留生路”,有计划地将敌人逼出来后再加以歼灭,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歼敌谋略。
李仙洲就中了“围三缺一,虚留生路”这个圈套,以至于在莱芜战役中“糊里糊涂”作了俘虏。
鲁南战役后,蒋介石调集重兵在对我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再度发起进攻。蒋集中了30 个旅,分南北两路,企图与我军在鲁南地区决战。陈毅、粟裕依据战场情况和敌我态势,决定以两个纵队杭击南线,集中七个纵队消灭李仙洲部的北路。
李仙洲于2 月初占领莱芜,并深入到新泰,蒙阴地区。但是李仙洲怕孤军深入,遭我歼灭,所以又缩回到莱芜城。华东野战军主力到达时,将缩进莱芜城里的李仙洲部包围了起来,准备一举歼灭。莱芜城是座山区小城,城区不大,街道狭窄,汽车都难以通行。向北经口镇至胶济线的明水是一条狭窄的山路。易守难攻。李仙洲率5 万敌军被困在城里,是走是守,举棋不定。我军考虑到强行攻城,要付出很大的牺牲。敌人城内的粮食弹药已发生困难,口镇有粮食弹药,离胶济线又近,方便继续向北撤退,所以敌人最可能向北突围。分析了这一情况后,我军故意在莱芜城的东、南、西三面加强包围。为了让敌人知道北面空虚,我军释放了几名俘虏回去,把这个消息带到李仙洲那里。李终于定了从北边突围的决心。等突围的敌军尾巴刚一出城,我军迅速战领该城,切断其退路。同时,埋伏在莱芜至口镇的芹村一带的主力全线出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敌5.6 万人全部被歼,莱芜战役胜利结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