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素怀奇志。十六七岁时,父亲毛顺生为他安排的人生道路是做米店伙计,学生意赚钱。但毛泽东的理想是经营天下,而不是经营一个小店。他差点要对他父亲说:“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于是他愤然离乡,来到湘乡县的东山高等小学堂继续求学。当他第一次迈出韶山冲的狭小天地时,他的心里不知有多么惬意。他以诗言志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刚好东山高小人学考试的作文也是《言志》。毛泽东借题发挥,把自己的少年壮志抒发了一番。可是,由于他块头太大,缺少典雅,加上来自乡下,破衣旧衫,他在东山高小颇受一些富家子弟的鄙视。毛泽东没有因此而自惭自悲,反而更激发了他的雄心壮志,他把这种壮志表达在一首称作《咏蛙》的小诗里:“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到了1916 年,毛泽东已经鹤立鸡群了。是年秋天,湖南第一师范开展全校性的“人物互选”(类似于今大的”评优”)活动。互选条目颇全,在德智体三大项下各编若干小项,每小项又各分若干细目。要在所有这些项目中都获优,可真不容易。结果,在400 多名参选者中,毛泽东位居榜首。毛泽东得到同学们一致推崇,大家给他送了一个雅号:“毛伟人”。一师同学彭道良曾向罗章龙介绍毛,称毛“品学兼优,且具独立独行之性格。他常语人‘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作个奇男子。合而观之,此君可谓奇特之士,因此同学中戏称为毛奇”。罗章龙初闻不信,又去问同乡陈赞周,陈亦说:“润之气质沉雄,确为我校之奇士,但择友甚严,居恒骛高远而卑流俗,有九天视之概。观其所为诗文戛戛独造,言为心声,非修养有素不克臻此!”
但是,“理想之本体亦有深浅”。毛泽东并不满足于同学们的赞誉。直到一师快毕业时,他仍然在为立身立志问题而苦恼。1917 年,他致信黎锦熙表白心曲,称他“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乎未定”。他评点时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或曰某君有志,教子弟应立志等等,均是“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并非真正有志。在他看来,作为“心之所”的志,乃是一种宇宙真理。人生在世,“十年来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因此,“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为此,他决心“下全幅功夫,向大本大源探讨,探讨既得,既然足以解释一切,而枝叶扶疏,不宜妄论短长,占去日力”。
毛泽东要立的志,显然不同寻常。用他的话说:“发达个性。至不同即至同,至不统一即至统一”,老子曾谓处世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和俭毛不反对,唯第三宝,毛泽东一贯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敢为天下先,他显然赞同这样的观点:寻常人“有雷同心,无独立心。有独立心,是谓豪杰”。《讲堂录》还记述了侯方域《谢安论》中的一句话:“古之有为天下者,必有以脱除天下之习,而立乎其外。”意即君子应超凡脱俗,用苏拭的话说:“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所谓独立不惧,就是“狂澜滔滔,一柱屹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猛虎踯于后而魂不惊。”
毛泽东这种“群居不倚”、“特立独行”的性格,几乎没有哪一个上级喜欢。1930 年6 月9 日,李立三点名批评毛泽东,说毛泽东“有整个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斯大林肯定也有同感,因为毛泽东是三四十年代“唯一未去莫斯科朝圣的重要共产党领袖”(斯诺语)。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