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毛泽东书籍专题

《毛泽东兵法》06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

  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时间/一九三○年十一月~十二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兵力对照/四万对十万策略/集中全部兵力攻击优势敌人最虚之一点,一举歼灭以夺其势结果/歼灭张辉瓒部九千

  除了十六字诀外,毛泽东还提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游击战术,又提出“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毛泽东把这种战术比作捕鱼撒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

  毛泽东规定红军必须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作为主要战争形式,制定了红军必须实行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术上的速决战,战略上的以少胜多,战役战术上的以多胜少,以及“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其一路”、“各个击破”等基本兵法。

  毛泽东那时还不老,却老谋深算。他指出,红军既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要战争形式,就必须使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赤卫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如此这般才能战胜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

  也就是说,毛泽东不仅要调兵遣将,还要调动所有的平民百姓,甚至调动老弱残兵。中共有本史书记述井冈山情况时提到:“后方医院也进行了动员、轻伤兵员要求重返前线杀敌,重伤兵员充满了信心,处之泰然。儿童团、少先队也全部动员起来,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严防敌探进出。”

  动员全民作战,连老弱残兵也不例外。毛泽东也就日益发展。

  连老弱残兵都能调动的毛泽东,特别强调“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法。他说,这样就可“使我如鱼之在水,处处明亮,敌如鱼之在陆,处处黑暗。”

  看官,毛泽东军事天才万中无一,他当然不甘心在井冈山当“山大王”,如果其志止于此,那就变成“池中物”了。毛泽东的凌云壮志是“解放全中国”。

  一九二七年一月,毛泽东决定离开井冈山,下令红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发,建立以江西省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换而言之,他决定把地盘扩大,实行扩张主义。

  两年之后,即一九三一年,毛泽东们的红色区域已拥有三百多个县,几千万人口。这年十一月七日,在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大会”,到会代表六百多人。大会发布了宣言,通过红色政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毛泽东那时到底有了多少兵马?据国民党史书记载:“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域内,红军正规部队有三十六万人,非正规部队有六十五万人。”这巨大数字,看来是毛泽东“虚张声势”所导致。实际上红军主力只有四万人。

  一九三○年八月,蒋介石提出“剿匪”兵法,他说:“余细思之,如欲剿灭赤匪,决非一朝一夕之间,所能成功。惟有集中兵力,构筑据点,开辟道路,发展交通,使匪无所藏匿,不得窃发。而我之官兵,则行动自如,如是乃可制其死命也。”

  十一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兵分八路,由北向南,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略,对毛泽东主持的江西红色根据地开始了第一次围剿。

  当时,红军一方面军约四万馀人。十月三十日,该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在江西新喻县(今新余市)罗坊召开会议,讨论了实行战略转变和不攻打南昌等大城市的问题,为对付围剿作了准备。十一月一日,毛泽东下令“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红军主力随即由袁水流域东渡赣江,接着又向根据地中部退却,以便依靠有利条件,寻找战机,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

  十一月五日,国民党军队向袁水流域推进,扑空后又向赣江东岸逼进。这时红军主力已转移到龙冈等地区。

  十二月六日,国民党军队开始向根据地中心地区进攻,经过二十天,也找不到红军主力进行决战。

  相反,根据国民党军队部署在西起江西万安、泰和,东至福建建宁相距八百里地带的新态势,毛泽东又提出新的战术:“中间突破”,先打敌军主力谭道源师或张辉瓒师,分敌为远离的两群。以便各个击破。

  十二月二十四日,毛泽东下令于次日先歼灭“深入”共区的谭道源师。

  红军召开了“反围剿誓师大会”。会场两侧挂了副毛泽东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看官,这副对联,且莫等闲视之,它溶进了毛泽东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他宣布:“由于我们实行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大踏步地进退,敌人已掉进我们布下的天罗地网,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胜利的条件已经具备,胜利就在眼前。”

  谭道源并非草包饭桶,他并不上毛泽东的圈套,而是下令手下坚固阵地。

  毛泽东未能将谭道源制服,正在愁眉不展之时,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却向龙冈逼近了。毛泽东大喜过望,对朱德说:“天助我也!”当机立断,决定攻打张辉瓒。

  十二月三十日下午,红军第三军团和四方面军大部份队伍,分别从龙冈西北和东北方向包抄过来,把张辉瓒紧紧包围,形成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形势。

  下午四时许,红军指挥所发出全面攻击的信号,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从四面八方冲向敌群,顿时,枪声、军号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红军仅有的一门大炮,也被用来装模作样,射出几颗炮弹。

  这一仗,张辉瓒被活捉,他率的师部和两旅人马或死或伤或被俘,九千馀人,无人漏网。毛泽东打了胜仗,自是要写诗填词,他有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

  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后来谈到打张辉瓒的龙冈战斗时说:“龙冈战斗打得很理想,反围剿的第一仗,就全歼敌人,不漏一兵一卒,这在战争史上是少见的。”

  蒋介石派十万大军进行围剿,红军四万兵力歼灭张辉瓒九千人马。这在战略上是“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

  毛泽东又将这一套说成是“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围剿中的围剿,封锁中的封锁,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弱者中的强者,不利中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历史书籍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