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他们一起编教材——沈从文与杨振声

  沈从文与杨振声是在青岛山东大学是认识的。

  1931年的秋天,经徐志摩的推荐,沈从文到青岛大学任职。杨振声虽然在美国学的是心理学专业,可是他在北大读书时就加入了新潮社,出版了中篇小说《玉君》,引起文坛的注意。或许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好,他对沈从文很器重。在青岛大学的这段时间,沈从文每月有100块钱的工薪,还能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一些作品,生活得很惬意。与杨振声也相处得很默契,成为很好的朋友。

  1933年夏天,杨振声对山东省长韩复榘的军阀统治不满,与沈从文相约辞去青岛大学的职务。他们到北平,和朱自清一起为北平的教育部编纂小学国文教科书,他们编辑了《实验小学国文教科书》,还亲自到师大附小作实验,这套教材体现了他们对儿童教育及其改革的思想和观点。与此同时,沈从文与杨振声还接替清华研究院吴宓教授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他们接手后,将原来的刊名改为《文艺副刊》,由原来的侧重学问,转向侧重文学创作。沈从文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这样,沈从文也就成了北方著名的报纸副刊主持人。由于他的努力,《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能与《申报·自由谈》比肩并立的一个重要园地。

  到北平后,沈从文就着手准备与张兆和的婚事,可是他手头没有多少积蓄,张兆和将自己一只戒指,让沈从文当掉。当时,沈从文寄居在杨振声家里。这一天杨家的管家将沈从文换下的裤子拿去洗时,发现口袋里的有张当票,恰巧沈从文不在,就交给了杨振声。杨振声这才发现沈从文手头拮据,就预付给他50块钱的薪金。几年后,杨振声与张兆和的四妹提起这件事时说:“订婚时都是男士送给小姐戒指,作为信物,哪有还没有结婚,就当掉小姐的戒指的!”  

  抗战爆发后,杨振声、沈从文与北大、清华的一批教师撤离北平。杨振声被任命为长沙临时大学的主任秘书,负责组织北大、清华、南开等三校的师生南迁的疏散和善后工作。西南联大成立时,杨振声担任叙永分校主任,聘任沈从文为国文系教授。过了一段时间,张兆和带着杨振声留在北平的子女来到昆明,他们和杨振声一家住在蔡锷的旧居里,形成了一个特殊时期的“临时大家庭”。大家一起做饭,一起吃饭,长幼有序,其乐融融。此间,杨振声、沈从文和朱自清等人在教务之余,仍然继续编纂国文教科书。他们分工细致,每周聚会一两次,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抗战胜利后,他们一起回到北平,杨振声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沈从文在中文系任教,直到解放后杨振声调到东北人民大学工作,沈从文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他们才分居两地,很少见面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