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郭沫若在日本避居期间,结识了到日本深造的画家傅抱石。
那是在1933年,傅抱石在日本留学时,得知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研究中国甲骨文字很有成就,而这种甲骨文正是他研究中国美术渊源需要探讨的内容,于是就在朋友的帮助下,拜会了郭沫若。郭沫若对这位年幼于他12岁的傅抱石非常热情,对傅抱石请教的中国古文字的问题都给予了通俗易懂的回答,从此他们就成了经常往来的朋友。
1935年傅抱石的篆刻集《摹印集》的出版和在日本举办的画展,都得到了郭沫若的帮助。傅抱石是一位治印高手,从1933年开始,他就想将自己的多年的篆刻编成一个集子出版,可是一直找不到出路。当他与郭沫若熟悉之后,他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郭沫若。郭沫若非常支持他出版这本篆刻集,便找到为他出版中国甲骨文著作的出版商田中庆太郎,希望他能给予帮助。田中庆太郎愉快地接受了这本书,还请郭沫若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同一年,在郭沫若的鼓励下,傅抱石在东京银座举办了个人首次画展。为了这次画展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郭沫若帮助傅抱石做了精心的安排。先是郭沫若为傅抱石的许多画作题写了题款或题诗,接着在开幕式上,他向参观者介绍傅抱石的绘画成就。还在画展开幕之后举办了记者招待会。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扩大傅抱石的影响。
1937年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回国投身于抗日的洪流,在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任少将厅长。尽管他工作繁忙,但还时常想念傅抱石。他在一篇《轰炸中来去》的短文中透露了他回国后多次寻找先期回国的傅抱石的信息。直到第二年春天,在江西新余县老家赋闲的傅抱石才得知这个消息。于是他就到武汉去看望郭沫若。郭沫若对他的到来欣喜万分,就设法为他在第三厅安排了个上校秘书的职务。1940年9月郭沫若离开第三厅到重庆,傅抱石也随他来到重庆,到西迁的中央大学和国立艺专任教。
1947年10月27日傅抱石在上海举办大型画展,郭沫若提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推荐傅抱石。他在《勖抱石——为傅抱石画展作》中写道:“抱石多才多艺,擅篆刻,能文章,精鉴别,书法亦雅静可嘉”,并称赞傅抱石“才力丰裕,学力深厚,功力稳健”,已“迈入大家之林,欧美人士之识画者亦无不讶其独造”。 1958年傅抱石的个人画集《傅抱石画集》出版,郭沫若题写了书名,还为之作序,并在序中提出“我国绘画,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齐白石,南石即傅抱石。”郭沫若对傅抱石的奖掖,坚实地奠定了他在画坛的地位。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