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幕后的高参——梅兰芳与齐如山

  在梅兰芳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至为关键的人物,就是著名戏剧理论家齐如山。

  齐如山是河北高阳人,生于1875年,从小喜欢戏剧,北京同文馆毕业后到欧洲留学。在国外接触到外国戏剧,更激发了他对戏剧的兴趣。1912年回国后开始研究中国戏剧,著有《说戏》一书。

  1913年的一天,他听说梅兰芳、谭鑫培在天乐茶园的演出《汾河湾》,就慕名去看。可是看完之后,他觉得很不满足,心想:像梅兰芳这样嗓音圆润,扮相俊美,身段灵活的旦角,不可多得。然而剧本的硬伤却影响到梅兰芳才艺的发挥。回家后,他给梅兰芳写了封长信,指出:饰演薛仁贵的谭鑫培在寒窑外述说当年与柳迎春结合的经过时,而梅兰芳饰演的柳迎春却无动于衷,没有动作,没有反应,这是不符合当时的情景的。这样处理损害了剧情,也损害了人物创造。梅兰芳收到他的信,仔细阅读,觉得这位陌生观众说得很有道理,下次演出时,就在寒窑一场戏里加了些与薛仁贵相应的动作,立刻引起了一片掌声。饰演薛仁贵的谭鑫培听到掌声觉得很蹊跷,心里很纳闷:这出戏我不知唱了多少遍了,以前没有过掌声,这回是怎么回事?侧目一看,原来是梅兰芳在做动作,与他相呼应。

  此后不久,梅兰芳将齐如山请到家里,畅谈戏剧的剧本和演出,并请他介绍欧洲的戏剧信息。由此他们成了好朋友,经常聚会与往来。每逢梅兰芳排演新戏都要请齐如山来观赏和提意见。1935年夏天,梅兰芳找到齐如山,请他编出新戏,参加中秋节会演。齐如山与李释戡一起为他编了出《嫦娥奔月》,并且根据剧情重新设计服装和演出动作,还突出了歌舞的特点,做到唱、做并重。这对于传统的青衣是个大跨度的进步。这出戏在中秋节会演时,获得震撼性的好评。从此,梅兰芳与齐如山的合作更为密切,从1915年到1925年的十年间,齐如山为梅兰芳创作或改编了二十多出剧目,如《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天女散花》、《麻姑献寿》、《上元夫人》、《木兰从军》、《红线盗盒》、《霸王别姬》、《西施》、《洛神》等都是出自齐如山之手。这些剧目对帮助梅兰芳形成雍容华贵、清新典雅的演出风格至为重要,因此1928年4月15日的北平《晨报》刊登了剧作家罗瘿公的一首《俳歌调齐如山》,诗中写道:“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指教无人见”,赞颂了齐如山这位背后英雄。《晨报》为此“俳歌”特地加的“编者按”写道:

  梅兰芳之名,无人不知,而使梅之借获享盛名,实为高阳齐如山先生,则世能知之者鲜矣。梅所演诸名剧,剧本以及导演,胥由齐氏任人。瘿公此诗,虽为游戏之作,真能发潜光也,不可不公诸世人。

  为了扩大作为国剧的国际影响,在1930年齐如山精心策划了梅兰芳访美演出。梅兰芳带领演出团在美国的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等大城市演出72天。每场演出都赢得暴风雨般的掌声,每次梅兰芳谢幕都多达15次以上。特别是在华盛顿演出时,梅兰芳还结识了美国文艺界的拉斯考、斯达克·扬等戏剧家,卓别林、范朋克等电影艺术家,露丝·丹尼、泰德·肖恩等舞蹈家。他们对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评价很高,多有盛誉。一些大学还请梅兰芳作报告,介绍中国京剧的来龙去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波摩拿学院授予梅兰芳文学博士荣誉学位。

  1931年梅兰芳与齐如山共同创办了“北平国剧学会”。1948年齐如山定居台湾。尽管他们没有机会相互切磋戏剧创作了,但彼此的友谊却一直保持着。1961年夏天,在台湾的齐如山得知梅兰芳去世的噩耗,不顾已经85岁的高龄,撰写了《我所认识的梅兰芳》,来怀念老友。1962年齐如山在看戏时突发心脏病而逝世。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