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是浙江兰溪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和记者。五四运动时,他是杭州“一师”的学生领袖,积极推动浙江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杂志对他的影响很大,特别爱读周氏兄弟的文章,产生了由衷敬佩之情。
曹聚仁与周作人的交往,大约开始于1925年的冬天。他们的交往是以通信为纽带的。当时周作人刚刚从孙伏园手中接过编辑《语丝》的工作。正在上海教书的曹聚仁很欣赏《语丝》中的一些宣扬自由主义的文章,他给周作人写信,表示他很崇拜周作人,称自己也是自由主义的信徒。
曹聚仁在与周作人通信交往30年后,在1956年9月才见到周作人。这一年曹聚仁作为香港报界的特约记者,到北京出席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大会。他在北京期间,到八道湾会见了垂垂老矣的周作人。这时的周作人已经71岁,身体衰弱,行动不便,医生要求他会客不得超过五分钟。可是,当周作人见到神交已久的曹聚仁时,喜出望外,兴奋异常,跟他谈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尽兴。曹聚仁临走时向周作人约稿,周作人将自己的一部诗稿交给他。回到香港后,曹聚仁将周作人的诗发表在1956年11月出版的《热风》上。从此,周作人通过曹聚仁的关系,使得香港、台湾和国外的读者有机会读到他的作品了。
后来曹聚仁将他与周作人的大量通信编为《周曹通信集》。这本通信集按着信件的内容编辑,分为“论辩驳斥”、“求援请助”、“请托转达”、“查询问答”、“诉述状况”、“怀念感谢”等几部分。从这些分类看,他们通信内容的十分广泛,关系也相当密切。既有思想交流。也有彼此的现状介绍;既有请求援助,也有疑问求解。这些广泛的内容是他们密切交往的纪录和历史见证。
周作人晚年的封笔之著《知堂回想录》堪称曹聚仁友谊的结晶。因为这部书是在曹聚仁的建议与鼓励下写成的。周作人从1960年底动笔,两年后峻稿。写成后委托曹聚仁拿到香港出版。曹聚仁抱病代为周作人校对书稿,尽心竭力,一丝不苟,尽到了为老朋友效力的责任。只是这部书在1970年才得以问世,而此时周作人已经被红卫兵折磨致死逝世三年有余。曹聚仁一直为此而耿耿于怀,常为周作人没能见到这部著作而遗憾。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