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是伯乐,也是挚友——巴金与曹禺

  1933年的秋天,正是北平秋高气爽的季节,巴金从上海来到这里,准备与好朋友靳以、郑振铎创办一个文学刊物《文学季刊》。当时由靳以出面租了北平三座门14号这个小院,作为编辑部。靳以和巴金也住在这里。

  他们为了办好《文学季刊》,研究制定了办刊宗旨:不仅要团结著名的作家,发表他们的新作,还要努力发掘新作者,培养新作家。在研究这一条时,靳以忽然想到曹禺让他推荐的一个剧本。他说:“我的南开同学万家宝写了一个剧本,一直在我的抽屉里,还没来得及推荐呢!”巴金听后马上说:“你把稿子给我看看。”巴金一口气读完了这个话剧剧本《雷雨》,连连称赞,也十分感动。他发现了一位新人,决定以他真诚的心帮助这个新人。他当即拍板,决定选用,并编排在《文学季刊》的第3期上,署名“曹禺”,于1934年7月出版。从此巴金与曹禺成为好朋友。

  1935年5月,巴金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他着手编辑《文学丛刊》,将曹禺的《雷雨》列入第一辑,于1936年1月出版。这一年的8月,曹禺应邀到南京戏校任教,距离上海近了,他经常去看望巴金。有一次他们见面时,曹禺向巴金透露出内心的一个愿望:想拜会鲁迅先生。巴金很能理解曹禺的心情,就设法与鲁迅联系。当时鲁迅正在病中,但还是答应他们在10月19日见面。不料,就在这一天的凌晨。鲁迅先生溘然长逝。突如其来的噩耗,使得他们手足无措,慌忙中疾速奔向大陆新村,去吊唁他们敬重的鲁迅先生。

  同年曹禺创作的剧本《日出》,也是巴金安排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

  抗战爆发后,南京国立戏校撤退到四川的小县城江安。1940年11月的一天,巴金冒着这里少有的严寒,从重庆来到江安,专程来拜会曹禺。他们已经有四年没有见面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老朋友相见,格外显得亲切。这次巴金在江安呆了六天。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谈西迁时奔波酸辛,也谈各自创作设想。交谈之余,巴金将吴天改编的《家》的剧本给他看,征求他的意见。曹禺读了这个改编本,不甚满意,提出由他来改编。他们是相知的老朋友,巴金也很欣赏曹禺的创作水平,便欣然同意由曹禺来改编。曹禺为了加深对《家》里人物的理解,还当面同巴金仔细分析了觉慧、觉新、觉民等几个人物。曹禺改编的《家》于1942年完成。这部剧作根据舞台演出的需要,突出了觉新、瑞珏、梅表姐在婚姻上的不幸与痛苦,将觉慧参加学潮的斗争都作为背景处理。初稿写成后,他还担心巴金不认可,心里胆怯怯的。可是巴金看过后,十分尊重他的创意和艺术处理。巴金亲自校阅,并安排撤退到重庆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四川和重庆陷于白色恐怖之中。江安戏校的学生和老师纷纷离开。曹禺也于1942年初离开江安到重庆复旦大学任教。在重庆,巴金的家和他的出版社成了曹禺经常光顾的“家”。他每次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家一样。巴金夫人萧珊更是热情招待他。曹禺想吃什么,她就安排做什么。在巴金手头宽裕时,还约他去吃馆子。有时巴金手头的工作不多时,曹禺还在他家住上几天。可见他们的友谊是相当深厚的。

  解放后,巴金与曹禺虽然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工作,但一直是互相关心着老朋友。1983年曹禺访问日本归来,听说巴金不慎跌跤,骨折住院。他不顾旅途的疲劳,立即去医院看望巴金。巴金也很关心曹禺,建议他丢开杂事,多写几个戏,甚至一两本小说。巴金在给他的信中说:“我要劝你多写,多写你自己多年想写的东西。你比我有才华,你是一个好的艺术家,我却不是。你得少开会,少写表态文章,多给后人留一点东西,把你心灵中的宝贝全交出来,贡献给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遗憾的是曹禺一直没有拿出东西来,每每想到老朋友的期望,他就感到愧疚不已。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