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与萧乾是在1933年相识的。1933年9月巴金第三次来到北京,在这里住了五个月,直到1934年2月才回到上海。巴金在北京期间先是住在府右街的沈从文家里,后来又住到燕京大学蔚秀园的夏斧心家。他在北京完成了《爱情三部曲》中《雷》和《电》的创作。当时的萧乾正在燕京大学读书,与夏斧心的关系相当友善,经常到夏老师家去,便认识了巴金。或许是他们都是在11岁时失去母爱的缘故,他们的气质相似,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由此开始了六十多年的友谊。
他们相识时萧乾还是一个初涉文坛的青年,而巴金在文坛上已是有名望的作家。对于一个初涉文坛的青年,巴金不吝指教,付出耐心、精力和真心来帮助萧乾。他反复对萧乾说的一句话是:“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在巴金的启迪下,萧乾一步步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35年7月1日,萧乾到天津《大公报》编副刊。在巴金、靳以和凌叔华等朋友的支持下,他将本来是以市民趣味为主导的副刊《小公园》,办成一个纯文艺版,深得总经理胡霖的赏识。1936年2月,萧乾奉调到上海筹办沪版《大公报》。萧乾与巴金都住在今天的南昌路上,相距不远。他们经常在附近的大东茶室聚会,成了无所不谈,“推心置腹的知音”。萧乾经常得到巴金的开导和帮助,因此他称巴金是他的“师傅”,是他的“挚友、益友和畏友”。
1937年夏天,萧乾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梦之谷》。“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巴金送萧乾夫妇去昆明。临别时嘱咐他将这部长篇小说写完,并告诉他已把这部长篇列入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文学丛刊》的第五辑和“现代长篇小说丛书”。在巴金的关照下,萧乾终于忙里偷闲完成了这部小说。1939年萧乾发生婚变后,为摆脱烦乱的心绪,他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学,并作为《大公报》的驻英记者。1946年3月,巴金把萧乾从“二战”战场发回来的通讯、散文,从报上剪辑下来,编成《南德的暮秋》,列入《文学丛刊》第八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正因为巴金对这个比他小六岁的萧乾,十分关心与厚爱,始终像兄长一样关怀萧乾的著译,因此萧乾对巴金的友谊非常珍视。他说,巴金“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的一位主要的领路人。在我被世人当作垃圾渣滓而唾弃时,他是我始终不渝的朋友。”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