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我国第一个“电影皇后”——郑正秋与胡蝶

  被誉为“电影皇后”的胡蝶最初闯入影坛时,还是个默默无闻的艺人,可是在她结识了著名编导郑正秋之后,就成了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

  胡蝶本名胡瑞华,是我国电影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她祖籍广东鹤山,1908年出生在上海。胡蝶从小喜欢戏剧艺术,16岁那年,全家返回上海时,正赶上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招生,她就报考了这所学校。半年后结业,进入大中华影片公司,开始了演艺生涯。当时的演艺人员都不用本名,为了叫得响亮和带有艺术韵味,她就给自己取了个“胡蝶”的艺名。

  胡蝶进入电影界之初,在友联和天一电影公司,但都未受到重视。直到1928年天一公司拍摄《蒋老五殉情记》时,她饰演了中的一个妓女,才有了“小荷崭露头头角”的机会。因为这部影片是根据郑正秋的话剧改编的,公演时就邀请郑正秋去观赏。郑正秋对片中饰演妓女的胡蝶,很感兴趣,觉得她天生丽质,感情丰富,很喜欢这个年轻演员。看完电影,他与张石川联系,告诉他天一公司有个叫胡蝶的女演员,很有才气,并说:“咱们准备投拍的《白云塔》要是有这样的旦角,一定能卖座。”张石川对郑正秋一向是言听计从,于是就找到天一公司的老板邵醉翁,凭着老朋友的关系,要借用胡蝶拍戏。同时他还找到胡蝶面谈,以月薪两千块大洋的重金诱惑,就将胡蝶挖到明星公司作签约演员。

  胡蝶在《白云塔》里饰演凤子一角,她根据郑正秋的启发,细心捉摸角色心理,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角色的创造,郑正秋和张石川都很满意,觉得她能体会导演的创作意图,遂将胡蝶列入与张织云、杨耐梅、宣景琳等齐名的明星公司的“新四大名旦”之首。

  郑正秋为了培养胡蝶,开始为胡蝶量身定做,编写适合胡蝶演出的剧本,仅在1928年这一年,郑正秋就为胡蝶创作了《大侠复仇记》、《女侦探》、《侠女救夫人》、《黄陆之爱》等四部影片,更为展示胡蝶的艺术才华提供了用武之地。因此,胡蝶总是称郑正秋为郑先生,她说:“我进入‘明星’后,很得郑正秋、张石川的教导,不仅在艺术修养上,在各个方面得益也不少。”

  1932年3月卓别林到上海访问,在会见电影界的朋友时,郑正秋德高望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郑正秋却举荐了胡蝶作为中国电影界的代表会见了卓别林。胡蝶与卓别林相处了一个下午,收获很大,卓别林也很满意。郑正秋对胡蝶的器重,开阔了她的眼界,也提高了她的知名度。

  1933年1月1日,供职于《新闻报》的资深编辑陈蝶衣以业余时间创办了小报《明星日报》,为了打开局面,扩大影响,陈蝶衣与《大晶报》创办人冯梦云、《铁报》社长毛子佩商量,打算仿效欧美报刊选举电影皇后的先例,在创刊号发起选举“电影皇后”的活动。陈蝶衣的别出心裁的设想,得到了冯梦云、毛子佩的赞同,于是由他们三人组成“电影皇后选举大会筹备委员会”。由上海《明星日报》发起,在电影界开展选举电影皇后活动。经过两个月的投票,于2月28日晚上,《明星日报》社在静安寺路大沪跳舞场揭晓选举结果。到会的有上海名流、电影界代表和著名律师等四十余人。在律师监督下检票,结果明星公司的胡蝶得21334票,天一公司的陈玉梅得10028票,联华公司的阮玲玉得7290票,胡蝶以多数票当选为电影皇后。

  1935年的2月,苏联在莫斯科举行国际电影展览会,邀请中国电影代表团出席,并特地邀请胡蝶莅临。会后她又应邀去德、法、英、意等国考察。在7月代表团回到上海时,郑正秋抱病到外滩码头迎接。胡蝶见到郑正秋快步走到他面前,左手挽着未婚夫潘有声,右手就伸向郑正秋,在大家的欢迎声中离开码头。这天晚上,胡蝶不顾与未婚夫的别离数月缱绻深情,到郑正秋的家里看望抱病的恩师。他们谈了好久,胡蝶后来写道:“郑先生还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经过这次出国访问,观众对你的期望更高了,必须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才能不负众望。我自己也怀着兢兢业业的心情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连婚期也推迟了。”几天后,郑正秋不幸去世,胡蝶悲痛不已,在送葬那天,胡蝶亲自扶灵柩送行,一直送到墓地下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