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5月,萧军与萧红来到青岛。在这里萧军完成了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完成了《生死场》的创作。为了得到早已崇拜的鲁迅先生的指导,并使这两部小说得以出版,他们于1934年10月贸然来到上海。
到上海后,他们未能及时见到鲁迅先生。他们不知道鲁迅已遭到当局的通缉,与陌生人接触需要谨慎。鲁迅给他们的回信说见面“从缓”。这对于人地两生的萧军和萧红来说,自然是急躁而愤懑的。在给鲁迅回信时,萧红针对鲁迅信末提及的“吟女士均此不另”,表示了不满。萧红的“抗议”,使鲁迅对她产生了好感。因为鲁迅一向喜欢那种充满稚气和不安分的青年,于是就决定与他们见面。
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根据与鲁迅约定的时间,准时来到内山书店。他们刚一进门,鲁迅便迎了上来说:“是刘先生和悄吟女士吗?”他们二人来不及寒喧,就被鲁迅带到附近的咖啡店。在交谈中,鲁迅先生很喜欢萧军、萧红的纯朴和爽直,而萧军和萧红得到鲁迅先生的热情指导,更是受宠若惊,对先生的人格魅力钦佩不已。临分手时,先生又取出20元钱送给他们,更使他们觉得三生有幸,结识到最令人敬佩的文学导师。此后,鲁迅帮助他们出版了《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还为这两部小说写了序言,使得他们开始走入上海文坛。鲁迅十分关心萧军和萧红的创作,他将他们介绍给美国和日本的作家朋友,将他们的作品译成外文出版。
萧军和萧红在上海期间,得到鲁迅无微不至的关怀。萧军略通俄语,经常在霞飞路见到一些俄国人,就和他们攀谈几句俄语。鲁迅得知后,告诉他这里的俄国人都是白俄,他们中有许多告密者,会被怀疑为从苏联留学回来的革命者。要他提高警觉,不要与陌生人说俄语。还有一次,萧军、萧红和胡风在鲁迅家待到深夜,已经没有电车了。他们回家时,边说边笑,后来竟然赛起跑来,喊叫着十分开心。后来鲁迅知道此事,就批评他们太大意,要是遇到巡捕就麻烦了!
萧军的为人莽撞、粗犷,说话直率,可是鲁迅毫不计较这些,依然很关心他。在萧军的晚年还感慨地说:“我那时年轻,个性和举动都相当粗鲁,也有点狂妄。鲁迅先生胸怀博大。他不但容忍我们,还理解我们,花费心血培育我们。我们当时对先生的一番苦心理解不深,今日思之,追悔莫及!”
鲁迅对萧红很热情,他们相处得很和谐。萧红经常到鲁迅家来,只要萧红一来,鲁迅就很高兴,谈话的兴趣也很浓。鲁迅爱吃北方的饺子,萧红去他家时,就与许广平一起包饺子。有一次萧红在鲁家待到深夜,临走时鲁迅还特地嘱咐许广平给萧红零钱乘车回去。1936年夏天,由于与萧军的感情出现了裂痕,她决定东渡日本。7月15日,为给萧红饯行,鲁迅不顾身体发烧,设家宴宴请萧红。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的消息传来,萧军悲痛欲绝。他一路小跑赶到鲁迅寓所,直奔鲁迅床前双膝跪倒,抱着鲁迅的双腿号啕大哭。接着参与了鲁迅治丧办事处的工作,还为鲁迅守灵三夜,在10月22日为鲁迅送葬时,萧军担任总指挥,在万国公墓下葬时,萧军是16个抬棺人之一。萧军代表鲁迅支持过的文艺刊物在鲁迅墓前宣誓,表示“鲁迅先生的死是一把刀——一把饥饿的刀!深深地插进了我们的胸槽;我们要用自己和敌人的血将它喂饱!我们要复仇和前进!”
鲁迅逝世后,萧军参加了《鲁迅先生纪念集》的编辑工作,还协助许广平对鲁迅遗著《且介亭杂文集》三集进行校对、付印及出版发行等工作。此外,每逢周日,他都要到鲁迅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鲁迅逝世时,萧红正在日本。1936年10月21日,萧红在东京得知了鲁迅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了散文《海外的悲悼》来悼念恩师。萧红没能亲自为鲁迅送行,成了她永久的遗憾。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